清明节感怀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气爽,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春耕春种,开始忙碌。祭拜祖先,追忆先人,也在同时进行。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现在,一些节俗,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失,惟有清明节似乎不被遗忘。因为它蕴含着久远的历史,远去的文化,古老的文明。
清明节是沿袭已久的民间习俗,它又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每逢清明节到来之时,无论是蒙蒙细雨,还是晴朗的天气,它常给人一种淡淡的思念,深沉的记忆,一种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的躁动不安的心情。站在先人坟墓前,那墓茔上的纸灰,缕缕的青烟,总是欲哭无声,这时缅怀先烈,产生无穷无尽的感憾和敬仰之心,这种感情又不会被历史遗忘,而更是在我们的心底深深沉淀,形成一种永远不解的情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把清明节渲染得凄凉凝重,并由此笼罩上一层朦胧而神秘的轻纱。
在这样的季节,就在这春寒料峭的四月,当我们站在先人的坟茔旁时,会生出许多的感慨,心灵深处映现的是两极世界,活着的或死去的。作为生者,我们应该珍惜生活的机会,好好的活着,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笑对人生。我想,所有那些故去的亲人,那些疼爱我们的长辈,如果他们在天之灵能够感知,一定也希望儿孙们幸福快乐罢。如此说来,我们舒展的笑容才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前一篇:曹妃甸——镶嵌在渤海湾的明珠
后一篇:我拍到的城市雕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