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日回来比较晚了,所以零点买了灯,其他什么都没有买。晚饭后本来说想去楼上的上午走廊喝一杯的,但后来想想还是去走路。淮海路改造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去,趁着这次主要靠走路的机会去走走。我走路还是可以的,打的到新天地然后淮海中路、乌鲁木齐路、五原路、愚园路、江苏路、镇宁路、南京西路都走了,在大世界旁边再打的回去。同样的走路这样比较有意义一些。
淮海中路,商店就iapm还习惯点。应栋栋一句话,哪儿都一样。到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那时自来水龙头就装在张乐平家的墙上的。本来还想走走后面小弄堂去乌鲁木齐路,说出来也不是笑话,那时公共厕所就在那里,要过去方便。发展真的太快了。从新天地一路过来,也不需要导航的。继续走路,应该和我小时候一样厉害的。刚在复兴路,看到标志,往徐家汇2.5公路,我想好奇怪,那么近的,但那时淮海路、西藏路、南京路走过去的,但徐家汇总觉得很远的。
除了我妈读过的市三女中没变,其他都完全变了。江苏路6号地铁入口,原来是食品店,我第一次吃到葵花籽是春节凭票我排队选的,前几也跟栋栋讲过这故事;舜元天地下海鲜店的位置是酱油店,我很小就会家务,打酱油,我自己买了鲜辣酱油觉得很好吃;水务局的位置是米店。东滨路边早上是菜场,也会去讨带鱼尾巴给猫吃,放猫是往西滨走到很远,那里还大炼钢铁,我还有炼钢的记忆。外婆家的具体位置也讲不出来了,前几年我们带着我妈、姨妈来过,当然原居民邻居都不可能见到的。栋栋也来过这里的。
相当闭环一圈。大光明、国际饭店、人民公园差不多。大光明也有个故事,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我都会喝点酒的http://qzonestyle.gtimg.cn/qzone/em/e120.gif四年寒假时去我奶奶那吃晚饭,我也是第一次吃到落笋烧肉还有黄酒,都特别地好吃好喝,好象小碗喝了一碗多,然后和我妈20路(应该是,21路也可能)去大光明看《渡江侦察记》。很清醒没啥不舒服。不过看完出来到南京路被风吹了一下,吐了。所以之后到大学三年级一滴酒都不喝了。
还算厉害的,可以走那么多路,也安全。主要是不能走过江,所以靠打的过江。一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走了几条主要的路和商场,也是我小时候熟悉的地方(除了浦东那时没有去过)。
拍摄时间:2020年11月1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