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很快,昨天晚上七点多,看看瓜子没有了,就下单,今天中午就到货了。我也是懒得去商场里买东西。这个动力还真的没有。买了香瓜子和南瓜子。我记得我第一次有印象吃香瓜子是在我大概小学三四年级,当时春节时候,我拿着票子排队买来的,没有想到那么好吃。现在这个店已经没有了,变成地铁站了,江苏路和愚园路交叉东北角。以前物资的确很缺乏,我小时候就会买东西,我发现并在家里那时一直在用的还有鲜酱油,好像一角六分钱一瓶,有胡椒粉等等的酸辣味,现在不稀奇,当时刚刚出来,在江苏路的酱油店里买的。
2018年也是从大家变小家的一年,去年年三十我带着栋栋妹妹去苏州中心回来吃年夜饭后,慢慢地,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栋栋,他们从一周几天到最后全部在新房子、他们自己的家里。然后就周末我去接妹妹过来。这个过程跟变成大家庭一样的自然,好像很自然地过渡掉。我觉得还算理想的。栋栋因为一直跟着我们,所以他还是会有你我之分,妹妹就不一样,就跟着妈妈的,因为即使在我家里也是到了晚上把她送回他们的房间跟妈妈睡的。
从精力上来讲,要比以往肯定会节省很多的,因为本来一家七人的买菜、烧菜、卫生很重的负担。不过,还是我一直讲的话,这个跟工作量有关但又没有关系的,节奏会变的,要说累永远的,即使没有事情做一样会相当的劳累,真的忙了也一样的会适应节奏去完成的。因为想想原来既要带栋栋、又要每天两次带着毛毛、大熊去楼下一圈,最紧张时候,我妈最早住院时候也一样过来的,要是想想那时的工作量那肯定是泰山压顶的感觉。也还好啊,都混过来了!
所以,压力的感觉其实也靠习惯的,承压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同时能够处理大量各种各样事务,在生活中还是很需要的。可能这件事情只是面对的几分之几,但是就这件事就是百分百要应付好的,否则就会出现问题的。
我还是幸运的,至少有过短暂的大家庭阶段了!我之前也老是讲,以前看韩国片,看大发他们跟老一辈住在一起的大家庭,后来我就变成了老一辈。只是跟长辈还是不一样的,算开通的。我的规则就是大家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意愿做事即可,不用统一步调的,因为我没有这样的规矩。的确,我在任何时候都算是不拘泥的人,会遵守别人的规则,但是不会要别人去拘泥我的想法和规则。也只有这样,一个屋顶下面生活就不是很累,否则就变成负担了,大家都不舒服。应该合适、成功的。跟很多同龄人带孙辈的比较,就是可以在自己的家里,而不需要出了力气还好像寄人篱下一样的受气,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猜别人,我跟儿子和栋栋他们一直讲的就是,有什么都要讲出来,没有人包括我会去想你们想什么的。在我这里,我能够做的我会说会做,不行的也会讲明白的。
等到去年他们不住在这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后,我一直关心他们搬出去的事情,毕竟占着面积很可惜的。看着还没有行动,这次露台大转身,就涉及到后续的装修调整,搬出去影响方案的,所以我就问儿子了,准备什么时候搬掉。这样这些天,他有空就搬点过去,我看着也高兴的,虽然慢一点。因为调整这些都要占用时间和精力的,本来春节时候可以有点时间整理的。的确我对于时间还是很抓紧的,按照同事说好像一分钟都不愿意浪费似的,但这有点夸张,我主要是对大块的时间比较关心,毕竟他们一回来就很紧张的,不能够同时带着他们又做整理的事情,很费力气和精神的。
所以住得近的好处就很明显的。当时买房时候我还考虑过买在一起,就是同时买两套的,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不想折腾了,想我在红丰时候卖掉旧房子然后买现在的房子,很紧凑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紧凑的安排,现在不是很合适。最经济的肯定是住在一起的,这样车位车库这些都可以节省下来。当然已经很不错了,跟大部分比比已经很满意了,很少有这样的情况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