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进上海迪斯尼乐园

标签:
365 |
我和栋栋第三次,妹妹第二次。
进园就遇管乐团的表演,两个都很开心。本来,走近迪斯尼就已经是音乐的世界,反复播放着迪斯尼动画片中的主题曲,栋栋和妹妹真很享受着这样的氛围的,不由自主哼着,每次来都会激发兴致也记住了旋律。管乐队演奏《小小的世界》时候,栋栋特别沉浸,他很熟悉,而且看了几遍加州迪斯尼乐园介绍也了解点《小小的世界》创作背景。这其实也是特别希望见到的效果。我们接触,就是希望有感受,意识到努力和创造的价值,感觉音乐艺术色彩的美。一路上栋栋看到两边挂着的角色名字,认识的马上会说出来,不认识的立马问,大部分都认识了!
两个在车上,是的,大部分在车上逛了整个迪斯尼。这个周末不算拥挤,各项目排队时间很明显比上两次短很多,飞越地平线才五十分钟,冰雪奇缘十五分钟就够了,我跟栋栋讲,要么这次我们把冰雪奇缘看了,但他还是坚持"下次吧。倒是在石剑那里玩了很长时间,而妹妹对玩具总动员区特别感兴趣。
可惜吗?我不这么以为!有些项目可能不适合,即使静态的海盗船,栋栋都说太可怕,第一次去也是我拖着他去看的。第二个他的确不感兴趣,他也知道故事情节的。他说,外面看看就可以了,不一定排队进去了。的确,大部分项目还不适合。其实我去迪斯尼就一个目的期望两个效果:一是熟悉环境,知道迪斯尼乐园,加上看片子,这点连妹妹都会讲迪斯尼乐园了;二是希望增加对迪斯尼各个角色的亲近感和理解,可以更喜次看迪斯尼片子和书。主题公园和文化元素上,迪斯尼是最好的。
现在各种动画故事很多,有的家长还抱怨大多雷同,店里卖各种周边、玩具,还觉得太多重复没有教益。我是这样理解的,其实这样循序渐进、重复是符合小孩子的心理,也符合跟大人一样的从众心理的,去幼儿园还有今后小学,大家一样会相互交流的,大人不应该以自己为标准,很粗暴地、直接把自己的意见加给小孩,如果还只是觉得买这些玩具太费钱,那不是很妥当的办法。要能够抵挡住不合适的习惯,也只能要有自己关心的东西,所谓自信的前提,就是要有自己可引以自豪的东西,光说是没用的,这对大人小孩都一样。真能看着别人玩不心动的,还是要有自己关心和真正觉得好玩的事情在做。所以,我是按照我的理解去协助和引导,当然有倾向性和我自认为的正确、合理,这肯定的,并不是主观独断!
栋栋跟其他小朋友在玩特别是买东西上,真还是有点区别。因为见到的玩具肯定多得多,从小就主动去看去摸,同时我也主动买。那他必须早早地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整理、判断和选择。还有,店员能佩服的是,就连妹妹也能跟栋栋一样,看着眼神是觉得喜欢,就营销、引导他们,他们会把玩具放回去说:我们只是看看。栋栋还会继续跟店员聊天、交流玩一会儿。虽然有时也会长时间留在那里,比如在玩具总动员看中的蛋,连巡游也不想去看,但后来他还是想通了,然后就继续看其他玩具总动员的项目和去看明日世界。他跟我讲,他问过了,不是免费的,扫二维码是付35元,他觉得是贵的。这就是我敢让他们在玩具店玩的底气。并不是只靠回避去解决成长中会遇到的麻烦和问题,我更多还是主动让他们接触,也会给他们解释我的想,为什么买又为什么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