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去幼儿园,从楼下哭到幼儿园教室门口。就一件事情,没有带玩具。上电瓶车前发现的,说要去拿,我说不行的,只有两个办法的,要么晚上先放好,这样不容易忘记;要么早上早点起来,这样的话,即使忘了也有时间去拿。他说让阿姨或者阿太送下来,我说也不行的,要记住教训,以后就好了,一天没有玩具也没有关系的,可以看看小朋友玩玩具或者问人家借着玩一下。
其实倒真的不是不可以拿,但是,习惯比什么都重要,要是都靠着别人去弥补的话,那么会一直不长记性的。
周末也把卧室整理了一下,这样妹妹上来玩又地方大好多了。栋栋无所谓的,他习惯卧室里的任何情况,每天都生活在里面的。为了电钢琴又调整了位置,一点点地整理好了。
那天西湖边坐电瓶车环游西湖时候,坐在边上的两夫妻是四川人,他们儿子在南京读书。他们在听着栋栋讲话时候,跟我说,到底是大地方的小孩子,懂得的事情真的多。比我们那里强多了,现在我们这里,我儿子他们同学大部分都到长三角这儿读书。这里的发展快。男的二十年前来过杭州,单位旅游,他夫人是第一次来。他说,我们那里在陆续要到这里来,这里的人又陆续要往外国去。所以,人其实生来就是不平等的,生在哪里真的很重要的。他们的年龄跟我差不多,也可能比我大,一路上我给他们介绍了沿途的景点,然后指给他们怎么找地铁。他们觉得很愉快!
第二个故事是前两天看了一篇微信上社会学的文章,讲到层级的固化。作者提到两个学校的学生去博物馆,一个班的老师为了一顿营养餐,让同学们在晚到一个小时的情况下,还要提前一个小时就结束,好像一顿饭比一堂观摩学习更重要;另一个班,是一所重点中学的,来参观是他们自愿的,他们每周都去不同的地方或者是博物馆,不但准时来了,到中午还没有参观完毕,他们提出是不是可以再延迟一下,要是老师影响吃中饭的话,他们可以帮助解决。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周围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所以差距很多还是在细微之处、日常体现的。
拍摄时间:2017年4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