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其实真的很难选择的!周边的城市,我们一直在去,具体的目标是没有的,主要就是逛商店。风景点和各种博物馆、科技馆当然也是好去处,但考虑到气温和需要走太多的路,他们也不喜欢。就像我看了新百没有我原来的想象的那么好以后,决定去南京科技馆看看,一提出,他们就反对,说还是去另外的店吧;但我想还是去,路上突然发现了宜家,都开心死了,要去宜家里逛逛。所以,周五,我们在南京就逛了新百和宜家。
去南京,可能高铁是最快也最节省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和习惯自己开车,的确,两百公里范围内,对我都不是负担,随时都可以成行,可能就是一次简单地逛街也无所谓的,这些年都这样过来的。也因为我这样的习惯,栋栋他们都熟悉了周边的城市。我一直的观点,我没有能力让他们熟悉整个世界,但我可以让他们了解我们居住的周围环境,这是我力所能及,也是举手之劳。还是习惯和想法的原因。太远的地方真的还是难的,对我来说牵涉到金钱和时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条件。不过我也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已经让他们对于周边地方一点也不会觉得陌生,可以很熟悉地了解那里的很多细节,看着电视就可以讲出来,那些连锁的品牌店就更加了,像建行一样,感觉像自己家一样的。栋栋在新百坚持要在里面继续逛不想走,说还可以的;看着示意图上的大众书局,就跟优优讲,“姐姐,书店很好的,我们家就有很多的书,还是去看看吧!”对他来说,逛商店真的就是一种乐趣,一天里都没有睡觉,离开南京的时候,我说,我们已经跟南京人逛街一样了,但我们还要开车两个半小时呢!
有人觉得逛商店好像没有什么劲。这个可能的。真的,商店的乐趣真的不比十几年前,那时物资或者说我们的收入太少,商店里每一件上架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跟进掌握,需要慢慢地准备,等到有条件了再去买,所以当时逛街还有目标。现在不一样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缺的了,太多的东西都可以从网上买还便宜、方便、送到家。但我还是有逛街的习惯,还有就是考虑到出去总得有目标,否则就根本没有理由出发了,哪儿都没有意思;就像那些风景点不吸引我一样,很难说服我一定要去哪个风景点去走走一样了。我自己的感受,商场至少还有我们熟悉的生活内容,有的时候至少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还需要什么,那些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派什么用场。这也是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家居用品店,像特力屋、宜家、百安居,不是因为缺什么,而是,家里不可能展览那么多的东西,那里琳琅满目,逛着就可以涨很多的见识,也让他们知道生活是多样的。栋栋因为跟着我多了,所以看着这些一直很喜欢的,容易享受观赏和触摸的乐趣。的确,这就是生活的质量,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的创造力想象力,可以凭空想象该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多逛逛商场相对就容易些。另外就是商场的环境要去风景点好,特别是恶劣天气如那么热的天,比如本来也考虑去南京博物馆的,但想想走路真的不适合他们和我妈,商场里可以走路也可以坐着享受空调。第三当然是吃东西方便一点,出门吃尽管不用太讲究,但稍微舒适一点还是要的,商场好多了,他们说新百的美食城就很不错,他们下次还想来。
我的旅游观其实也为我节省了很多的钱,没有想远行的想法可以少花很多的钱。就边上逛逛都是我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而且因为经常去,所以,总比人家可以多了解一些的。所以我说,近地方我来,远地方他们带栋栋去吧。我还是考虑两百公里范围内的实际一点,至少我自己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遗憾,更不会自认可怜的。人还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比较生活轻松一点,远地方可以看书看电视的,等到有机会去再去也可以的。
南京去得少。上次去应该是八年前了,那次开车去没有导航的,我还是可以凭借着我脑子的印象走的。那次我妈也去的,总统府、玄武湖都进去过了。这次去用了导航,发现还真的必须用导航了,不讨熟悉了。不过哪个城市变化不大呢?开车的好处就是可以点到点,随意性强一些,否则带着老小的坐高铁就更累了。我再去几次也可以不依靠导航都可以知道在哪里的,就像经常去的杭州、上海、苏州、嘉兴不用导航也不影响。走路是熟悉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但那只能在我一个人的时候,开车其次,也让他们可以稍微对整个城市有点感受,知道东南西北。栋栋算给我带出来了,坐着车再远都不会觉得无趣,很习惯坐车的方式,可以很安静的,服务区同样熟悉,远远地就可以判断要不要去服务区。
拍摄时间按:2016年7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