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拿着梦比优斯奥特曼的书不离手,去幼儿园拿去、回家在沙发就看、晚上读书也是。连上厕所也要看着书,大概有十本连环画,估计一周他就可以读完。他还记得住哪些情节在哪一本里面,然后会找这一本书来来回读。记忆力算好的!所以可以在家里待上很长的时间,即使只是看看书,而且现在越来越喜欢看书,而且一定要有图有文字的书才对胃口,光那种绘本他不太感兴趣。绘本我也买了不少的,像童话这些,但读不了几次他就要换书,那些绘本也是因为栋妈说起来要多给栋栋看绘本以后我在网上买的,可能这些要给妹妹读,栋栋读故事可能更多的还是要多写文字的书了。
读书是让人喜欢的,也是最有用的习惯,可以让人享受一辈子。这是我一直的观点。毕竟只有读书可以一个人静静地,不需要热闹,但可以知道和经历许多。很多时候,人生很多都是一种记忆和感受,读书可以给人很多,又不必付出太多。
今天在家完整地看完《聚焦》。故事以前,也就是跟故事发生时候差不多时候听说过。类似的,好像也早就在书上看到过。当然跟所有深度报道一样,都有很大的难度,我佩服或者说喜欢看美国片的原因就是能够在接近两个小时里面讲清楚故事,而且让人清楚地了解。这其实很不容易的。一般我两天可以看完一部片子,今天栋栋跟着栋爸栋妈出去,我们可以轻松在家,也有时间完整看完一部片子,还可以看书。
栋栋昨天开始上厕所看书的,我觉得这好像很早了,感觉跟大人似的。而我现在已经没有上厕所看书的习惯了,只是听听音乐,看书更多还是躺着或者坐着,当然也不是一本正经的。或许受网络的影响,还有手机,不过书还是算看多的。我很希望栋栋他们能够喜欢看书,这样我家里的那么多的书今后他们就可以使用。
还是习惯!我比较喜欢强调习惯,大人能够引导的、也最有效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对于成长和大人的负担都是有着很好的好处的。刚在看东视新闻时候,上海的双语学校很拥挤地报名。在我觉得一点必要都没有,一个是昂贵,毕竟费用还是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就是孩子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让学校的老师引导自己的孩子成长?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儿子读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时候,我就坚持不住校,而且一直很公开地讲,只要有条件就不应该住校,住校可能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教育的责任,对小孩的成长不好。我相信很多的习惯需要家庭给予的,学习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就像工作一样,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生活的细节需要掌握,今后才可以更好的应对漫长的人生。经常听人说,住校可以让小孩从小学会独立生活,我不太认同的;这也是我一直以为农村小孩不会比城市的小孩那样懂得家务的原因是一样的,可能很多人很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我还是坚持到现在,很多习惯都是从小慢慢积累起来的,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同样依靠着日日月月的沉淀的。很多人比较机械地理解,一定要动手干活才是劳动,我也一样不认为,像很多家务已经主要靠着设备,更多的还是让小孩子跟着大人的节奏,知道这些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知道需要怎样去生活,只要家长是勤快的,相信小孩子不会不勤快;大人喜欢家务、喜欢日常生活的所有,相信孩子同样也会去享受这些平淡的。还有,看着那么多的小孩,可能连中文怎样做好良好的沟通还在学习中,就又学习着英语沟通,真的实在没有这个必要,特别是大人如果只是有钱而平时并不主要用英语沟通的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