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兑了2000元的油费

(2015-03-16 18:36:23)
标签:

生活

365

分类: 生活

 

又兑了2000元的油费

又兑了2000元的油费

       刚打了400员工热线,用信用卡积分兑了2000元油费,一个月内可以到我中石化加油卡里。也不晓得什么原因,我早已经取消了纸质对账单,今天收到信用卡对账单,查看了一下,发现加起来有50万多一点消费积分,其中汽车卡最多,有30多万、小白金卡其次10多万,十几张卡加起来有那么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前些年我已经兑过1600元的油费了!从05年办汽车卡到现在,年费接近2000元(开始两年还享受过八折,后来就没有了),积分换油就一下子回来了,至少比其他信用卡积分兑换可以多1000元,基本上多出来的可以抵掉年费,不要说那么多年的洗车费用基本上没出、汽车年检和汽车施救都没有花费,原本想着自己动手学习一下汽车技术在有了汽车卡以后就没有继续精深的想法了,除了自己后来为便利会换轮胎、也准备了泵电的电线不过还没有用过。

       我基本上的消费都通过建行信用卡的,工行的用在ETC扣款上,三辆车的过路费都通过工行,交行的主要是备着使用的,一般就刷足免年费的次数即可。有信用卡的确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特别对于我这样的工薪族来说,相对可以调节一些,不会搞得很紧张的。特别是有房贷这些时候。像消费主义的我,这些对我来讲都比较合适的,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信用卡,其他贷款除了两次房贷,基本上不接触,小额消费需求还是信用卡便利。我是这样觉得的。

       今天总算把一季度洗车点的发票审核好寄出。每个季度都要这样忙一次。每一次结账都意味着又一个季度要结束了,寄出发票就感觉很轻松,主要因为同时还需要做其他的事情,但又得完成这项工作。接近十年了,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还是很厉害的,像洗车点这些其实不是在我的工作范围内的,但即使不是我的工作范围内的职责同样可以坚持将近十年的时间,而且做好。

       这两个星期基本上就被钉死了,本来想着去网点看看的,但有的时候连走开的时间都没有,即使在外面走的时候。因为几个岗位的事情集在一个人身上,最头疼的就是同时有着时间限制的事情要完成,那个时候是最痛苦的,也最容易烦躁。的确,上班时候从来没有可以静下来的时候,电话不停、事情不断,一直的状态。好在我的脾气性格还好,还能够控制好工作的节奏。忙好这些,这个星期可以干点其他的事情了!

       中午回家时候,我妈说,栋栋算勤劳的,十点多她晾好衣服下来时候,栋栋没有穿上尿不湿,就已经在卫生间扫地拖地板了!帮他穿好尿不湿还是继续扫地!今天早上也是我给他穿的衣服给他洗脸洗手,然后走的时候告别,他还问我爷爷去哪里啊?他其实已经跟我妈讲了,爷爷上楼换衣服拿包然后去上班,他最好可以带着他去上班。回来看到桌上的棒棒糖还在就觉得很高兴,他讲上去还挺懂的,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讲,棒棒糖的化学味太重,不健康;栋栋奶奶告诉他,准备再去买好一点的棒棒糖,当然要少一点,糖要少吃,否则会生病的。他真的都能够听得懂的。

       勤快、随手做手边的事情,这是我很鼓励的。这点栋栋的确也很好的,这样很多事情他也跟我一样会同时做,效率蛮高的。比如,电视,他也不会盯着看,喜欢的就看一会儿,时间控制得也相当好,即使特别喜欢的也会看一会儿就停下来,要么不看要么就去做其他的事情。还有就是整理,因为动作快,玩了恐龙就要去玩汽车、飞机了,只要跟他讲,怎么恐龙没有放好就把飞机拿出来了,他就会立即把恐龙按照大小放到不同的塑料盒里,动作很快的。这些我觉得都是因为东西多、活动多养成的习惯,必须有条理地快速反应才可以应付而且成为一种习惯。真的,这个世界同时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从小养成可以同时处理不一样的事情,这样的心理状态和应付能力对于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人需要一定的紧张度的,也要学会自我加压,而且要不觉得这些是压力,这样,人生也可以轻松很多很多!! 

       今天中午遇到邻居,他们夫妻开心地告诉我,他们女儿回湖州工作、女婿也在湖州兼职、杭州湖州两边跑,另外一个双胞胎女儿明年读好书也回国、不出去了,只是可能不在湖州。他们两个双胞胎女儿北京读完大学后,都去萧山国际机场工作,只是不在一个单位,后来一个出国后来读研究生。后来在杭州生小孩后,我也觉得都很辛苦的,每个星期他们去杭州。所以,听到他们讲起,我为他们高兴,家里人还是离得近一些的好,大家方便。我还是相信距离的,毕竟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离得太远了,不要说日常的相互照顾,即使遇到大的事情同样帮不上忙,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说他们两个女儿了,太多的只有一个的话,很多时候走远了跟没有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很多只能是一种回忆,在回忆中生活和维系着关系。距离仅靠微信、QQ是不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