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2015-02-16 19:06:07)
标签:

365

育儿

分类: 生活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两点多的航班五点多才起飞,估计再过半个小时就可以到海口了!本来在天上还可以看看云和下面,了解飞机在起飞以后外面的感觉。估计在飞行中肯定是睡着的。
      可以轻松十几天。中午我自己炒年糕,我妈理东西。还有时间看了半个小时的《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我买的很多蓝光都没有时间看,这段时间可以多看几本了。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的。很多时候人们都在说要过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这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带小孩我从来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应该讲是很重要的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生活需要充实,充实的元素哪里来,也就是这些生活上的细小的事情,关键是这些都是人生中非常必须的,很多时候还因为这些才会有精神、觉得有事情干。比如拍照,光是拍照肯定无法激起很多热情来,可能哪里一走就没劲了,相比,有栋栋在当然就有兴趣这里逛逛那里逛逛,有动力,有持续的力量。所以我觉得还是很幸运的,儿子管好管孙子,中间当然有儿子读大学稍微轻松的岁月。我总是说,这样感觉还算好的,这样的人生我还是满意的,基本上都接得住,感觉没有浪费时间,我担心退休时候在要抱着毛毛头的情况肯定不会出现,到时还可以仅仅为了能够陪着他们一起玩都会增加很多学习的内容,根本就不用担心这辈子会有段时间无所事事、想法设法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价值就在每一天中需要不断地去创造。
       栋栋离开一段时间,会去想吗?想是肯定的,但不影响情绪和充实,毕竟我一直的生活还算自我中心的,有着很多自己的事情,都平衡得还可以,还有许多需要忙的的必须做的事情。只是因为栋栋在边上,优先会发生一点变化。而且,春节的时间也实在太短,休息七天减去一天值班,加上必须去的地方,留下来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还需要好好安排才不至于浪费或者说可以获得一点休息。特别是整理家里的东西还是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的。
       做人还是有事情干最充实一些,我一直这样的观点。愿意做事情、会行动本身就是年轻态的表现,我这样认为的,其实我从来不去关心年老年轻,只要会干事情就是年轻,不能干事情即使再年轻也是老了。很多时候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及时,毕竟人总会慢慢地变老变年长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人的精力、视力、行动的能力都会发生变化的,喜欢的时候多做一些多看一些比什么都重要。最怕的还是等待,如果什么事情都去等待的话,时间是不会让我们去等待的,会销毁所有的机会!我一直比较欣慰,就是到现在我还没有前怕虎后怕狼的那样的老成,也没有觉得自己到了什么都懂、需要被人尊重、承认那样的程度,还是继续靠着自己的行动去创造价值,以这些价值和行动让自己觉得快乐、开心和满足。让我满足的还是能够做多少的事情,能把事情做到怎样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总是像很多人那样去患得患失、比较得失,过于看重可能让人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心情就比较轻松,还有前行的动力而更少实际和心理上的负担!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栋栋上飞机去海南了



父母手中最重要的七个家庭教育工具

 

  如何与孩子正确相处,一直是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殊不知,每个父母都有可以利用的七个工具,不知你用对了吗? 

  第一个工具是“无条件的爱”

  做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而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个工具是“鼓励”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话:“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当中80%的成份是真理。教育,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地巩固。可是大多数家长[微博]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

  表扬是孩子做对行为、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所以表扬是家长经常要做的行为。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东西放回原处,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

  一个行为是对的,不定期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这些都是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家长要帮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个工具是“理解”

  有些家长说,孩子就是不跟我讲话,最近他学习成绩下降,在学校和老师作对,回来什么也不和我说!我问什么原因?他说不知道。如果你去投医,医生什么都不问,就给你开药,那他百分之百是个江湖郎中!

  一个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可能有二十个原因,你想讨秘方,药不对症能治病吗?很多人让我简单的出秘方,我开玩笑说“打”。有很多学校的“家长会”就是这样给家长开秘方的!这么武断!拿人当玩笑一样。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孩子从一生下来,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样平等的。你要不把他当成和你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

  在能力上,要考虑到孩子是待培养的,是需要你不断的培养的小动物。我们的很多家长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家长要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

  假如说你有工作上的烦恼,来找我谈谈,我什么也不问,劈头盖脸地把你一顿数落,你肯定觉得我是不是有毛病,都没搞清怎么回事就骂我一顿!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却是不问原由,开口就批。在“理解”问题上,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不带任何的价值评判的,单纯听孩子说他有什么理由。

  请家长记住一句话:“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个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绝对的理由!”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总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么,想改变他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彼此倾听对方的心声,就无法搞清他行为的原因。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理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他可以和别人心灵相通,感觉自己有能力沟通,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动,这时亲子关系就稳定了。 

  第六个工具是“陪伴”

  孩子不是需要我们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人本身!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有句话简单得不得了:“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必须在人的环境下才能长成完整意义的人,也就是他需要别人的存在,对他确认、理解、鼓励,最后他得以建立独立的人格!孩子在出生后,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伴。否则,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对人生的无助感,也就没有办法成长。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其实大错特错。假设在此时此刻,让孩子选择给他100块或者父母用1小时来陪伴他,来了解他的生命,他可能会选择100元钱。这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他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他的潜意识里更需要父母用1小时确认他的价值,伴随他成长!我们既要把孩子在主体资格上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又要在思维方法上考虑他的人格是待发育的、能力是待培养的,所以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这也是儿科医生难当的原因。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只是哭,不知道自己哪儿不舒服,医生必须像兽医对待小动物那样去观察、了解。孩子缺乏父母的爱,他自己并不清楚,更不会表达。这不需要我们家长去体会、去陪伴孩子!通过陪伴来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第七个工具是“批评” 

  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评”只有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语才有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直指行为的、不损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评,这时批评只会起副作用。批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没有经过训练,很少有人会把批评做对。因此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用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