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2013-04-10 22:25:52)
标签:

365

音响发烧友

阳江

李积回

黑胶大碟

分类: 文摘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的确让人惊奇。收录下来看看。

 

美国发烧天书TAS称世界第一发烧友在广东省阳江市,是一位拥有十多亿身家的李先生。他一口气买下一日本图书馆的20万张LP!美国发烧天书TAS称世界第一发烧友在广东省阳江市,是一位拥有十多亿身家的李先生。他一口气买下一日本图书馆的20万张LP!家里的名器数不胜数!!约有上百套!!!听CD的是顶级的卡马,听LP是用大乌拖帮,影院是七台贵丰铁甲威龙推顶级马田卢跟静电喇叭30多万的ATC100的35周年纪念版和20多万的威卓胆机,还有JBL4350等发烧友代渴望已久的器材放在地上积尘,美国发烧天书TAS主编robert harley走访了李先生,亲笔签名写下世界第一发烧友。整整三层楼,近2000多平方米,他所收藏的器材大都是经典或绝版器材,至于软件,则是LP黑胶唱片、CD以及DVD兼收并蓄,数以万计,足够成立一间博物馆。李先生的影音房大大小小总共十二间,花费在音响器材和唱片上估计超过一亿元。

    一音响网站版主刘先生与一音响发烧友黄先生,慕名驱车数百里前往阳江,就为一睹阳江当地发烧大王李积回。刘先生、王先生对音响设备之投入几近痴迷,在深圳已属“超烧”,一路揣想:这阳江佬还能发烧到啥程度?音响发烧,投入钱财确实非其他爱好所能攀比,网上说阳江李先生投入巨大,能巨到啥样?价值上千万元的器材摆在家里,那他的家和音响店还有多大区别?中午进入阳江李先生处,到晚上11点,深圳这二位还不想离开。回到酒店无法入睡,黄先生拨通深圳圈内朋友电话,告之在阳江所受震撼:“别的不说,就黑胶大碟一项,你猜猜我看见了多少?你尽最大想象力,往大的猜。”那边尽了最大想象力说:“一千张。”“再往大数猜”。那边猜到一万便没法继续了,圈里人知道,一般的黑胶碟在音响店标价,都在200元左右,好的动辄七八百甚至上千,最发烧的,家里顶多也就几百张,黄先生大声告诉电话那边:他有24万张!

    打小时候起,我们外行人能听见的音乐也就是唱机上旋转着的唱片——黑胶大碟,随着电子音乐和数码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唱片渐变为奢侈品,你如果不发烧,那么绝少机会听唱机旋转出来的音乐,更不会去收藏黑胶唱片。黑胶碟容易损坏,特难保存,世界上很多存有黑胶碟的图书馆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头疼,近年来寻找机会批量处理。于是,装满黑胶碟的集装箱便从日本、欧美的一些图书馆应运来到了阳江,成为李积回的最爱。“每天晚饭以后,老板主要忙的事就是洗碟”,李积回的视听会所主管告诉我说。视听会所拥有7间高规格的视听室,按音响器材的发展历史和音乐效果分门别类。每间视听室的空间设计和配置都极具专业水准,当今世界最昂贵最先进的音响器材,都在这里各就各位,其中最大的一间有五十个软座,平时免费向公司员工开放,其宗旨是:让音乐净化我们的心灵。会所虽然是私人性质,却面向社会经常举办视听交流会、研讨会,名声远播,常有日本、东南亚的发烧友专门乘飞机赶来,就为在这里听一个晚上或者一个白天最纯净的音乐,再乘飞机回去。

    会所楼上是李积回的家,晚饭以后看见他,果然在忙着擦洗黑胶碟,家里除了4间更高规格的视听室,就是一间又一间装满大碟小碟的、长年抽湿恒温的碟库,音乐弥漫。在这里,年过40的李积回像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向访客介绍他的宝藏。我不懂器材,听见他们说到地上那些电源线一对也要14万的时候,我理解了李积回对我提问的回答,我问他投入了多少钱,他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了。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音响,从此一发不可收,近几年基本上把自己个人所得的利润全投进去了,而且乐此不疲。西方人能感觉到中国这几年发达了,但是有钱人能把钱花到哪儿去?花到精神和文化层面,中国人,可能吗?李积回对音响发烧到如此程度,有个美国人不相信,这个美国人就是全球音响界的权威,著名的Acapella Publishing出版社总裁罗伯特·哈里,去年12月4日,哈里一行专程来阳江看个究竟,看罢,服了。临走留下一本书,哈里在扉页写道:李积回先生,你是世界上真正的发烧友一哥,祝欣赏愉快!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亿元器材赏析 
hifi发烧友


 

    导读:hifi发烧友一般分为五类,淡泊明志者、事业大成者、小资情调者、操持生活者,以及闲钱不多又爱折腾者,此中前三类或许是最可能享受hifi的,而假如你恰好是最后一类,那你恐怕在劫难逃了。

    我并无意于给人划分等级,只是在阐述一个社会现实。但今日我想说的并非人与社会的现实关系,而是这些人对Hi-Fi的理解和认识,甚或是由Hi-Fi延伸出的人的品性及生活处世之态度。

我自认为大抵可分为五类:一是淡泊明志者,二是胸怀大志有雄韬伟略事业成功者,三是小资情调闲暇时刻磨杯咖啡,斜倚沙发合眸小憩者,四是终日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伤神的平民百姓,五则是我这种没多少钱,生活上一塌糊涂但听起音乐来神魂颠倒眉飞色舞的人。

    很多人爱极Hi-Fi,追求Hi-Fi的精神可歌可叹,时常为了亲耳聆赏一款机器的发声,茶不思饭不想,觉也睡不香。有时几个好友同坐论Hi-Fi,三两句也会争个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那是常事。

    一般而言,这五类人最有可能享受Hi-Fi的就是淡泊明志者、雄韬伟略者以及小资情调者。但是,我并非说为柴木油盐酱醋茶而伤筋动骨的人以及没多少钱的人就没有资格享受Hi-Fi,而是说这些人条件有限,以至于还没有那样的闲暇时间和轻松时刻,甚或是雅致心情去置办Hi-Fi,聆赏Hi-Fi。

    万万不能说这些人情操不高,应该说这些人是被生活和现实所迫,兴许在这些人当中,也有Hi-Fi发烧友,并一直锲而不舍地在为一套心仪的Hi-Fi器材努力。

    我之所以说淡泊明志者极有可能是Hi-Fi发烧友,那是因为我心里一直对这一类人怀有敬仰甚至是膜拜的态度。他们多是男人,又多是艺术家或文人墨客。许是厌倦了尘世的纷争,又或许是本性无意生活于纷纷攘攘的大城小市,这些人大多会选择一个绿水青山之地,过着半隐士的雅致生活。而这些人大多又有着极高的艺术素养或思想境界,聆赏乐音或品茶听曲都是他们生活之余稍作消遣的方式。

    秋日的某个午后,阳光洒满亭台,坐于一张木质的躺椅上,品一杯馥郁的花茶,聆赏屋子里的Hi-Fi设备播出的音乐。微风从敞露着小口的玻璃窗子游袭入来,轻抚听者的面颊,拂起那艺术家及文人惯有的凌乱头发,一种轻描淡写却极为恬淡和谐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些人追求Hi-Fi通常都可达到入迷神魂颠倒的状态,就像对其艺术及文艺的喜爱。然而,这类人与其说是玩Hi-Fi,不如说是品Hi-Fi。痴迷,可以一听就是整个下午,从阳光炙热至太阳西下,甚或是晚霞满天云雾飘散暮色降临。

    我膜拜这些人,也因此对他们之于Hi-Fi的态度崇敬不已。

    说罢这类淡泊明志者,该说说胸怀大志雄韬伟略事业成功的人了。其实这类人是最有机会拥有极品Hi-Fi器材的。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去不断地升级机器和装置,但其实这类人当中也有一部分是拥有却不懂得如何去聆赏的。

    很多时候,经旁人推介,豪气冲天地抱着一大堆价值上百万的器材回来,一番摆弄,倾耳一听,觉得貌似是有点儿对味,于是就满足了。

    往后三两朋友前来作客,便拉友人一同聆赏曼妙乐曲,说这器材价格如何高昂,几十上百万,声音如何如何正点。友人一听,不知道的觉得的确是不错,毕竟这样的器材装置调试摆位得再差也比街边小贩的五块十元的耳机好得多。知道的呢,就会觉得这上百万的装备有点划不来,说,你听,那声音也不过如此,低音不足,高音太尖锐……

    所以说,有些时候,这些人的器材装置几十上百万,但由于摆位及搭配有误,致使器材发声甚至比不上价值一两万的。然而,这些人有足够的资金去置办和升级他们所想要的Hi-Fi器材,他们一般也都会在家里弄这么个听音室,或许他们一年半载都不会进去聆赏一下音乐。

    但这些人如果是真正的发烧友,那么就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既有钱,又爱Hi-Fi,这样下来,实在是让人艳羡和眼馋的。再怎么样也会让我们这些勒紧裤腰带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才能去买个万把块的器材的人感慨。

    Hi-Fi发烧友谁不想自己的器材无懈可击霹雳无敌?于是就在这样的比对和眼红眼馋中不断地追求、升级,然后再不断地勒紧裤腰带,不断地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

    我想说的是,有足够资金的事业成功者,若能有多些许的Hi-Fi专业知识,不单自己能享受极品Hi-Fi所带来的极致感受,也必是无数发烧友钦羡的对象。

    好了,该说说小资情调的人了。这种人多为年轻人。

     节假日休息了,窝进沙发里,抱着个cushion,蜷起双脚,执一本安意如式的散文,边上搁一杯还飘散着缕缕香气的巴西拿铁或卡布奇诺或阿华田,耳畔是钟爱的Hi-Fi的曼妙美声。可以是维瓦尔第的一曲《四季》,可以是里姆斯基的一曲《西班牙随想曲》,甚或可以是带有些爵士风格的布鲁斯音乐。总之,小资情调的人享受起Hi-Fi也带有些小资的唯美和不一般的闲适浪漫情调。

    这些人对Hi-Fi追求其实不高,多数时候把音乐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并不执着去追求器材的高级与否,但也不会轻易舍弃他们的听音设备。

    他们只是想要音乐,单纯的想要放松心情涤荡心灵,无意去投入大把钞票一代代一次次地升级。这些人一般都不是炽热的Hi-Fi发烧友,但提起音乐兴许会浅笑侃谈。

    最后一种人,身上资金不多,但又爱Hi-Fi爱得紧。看他人三天两头一套套几十万的器材就往家里搬,心里那个痒啊。一边有点怨愤他人怎么就这么多金拥有那么绝佳的器材,一边又垂涎着脸去乞人家,让别人给他听听机器的发声。

    这种人省吃俭用,可以把几十年的老烟瘾戒了,或者说可以把抽中华的烟降格改抽红塔山,就为了买那自己看中许久却苦于没钱一直纠结的胆机。这种人发起烧来挺傻,傻得又有些可爱,可以不吃不喝但绝不能不听歌。

    某些时候,遇上一款好机,为了听其靓声,常是废寝忘食。更有甚者,看中一款机器,怀揣不多的老人头,在买与不买翻转纠结,最后,也总会眼一闭心一狠把机器买下,然后接下来的三两月甚或是整一两年都要勒紧裤腰带粗茶淡饭过日子了。

    但纵使如此,这些发烧友也是快乐的,丝毫不觉困苦。如若因为置办了套Hi-Fi器材,使自己整天咸菜配饭吃三两块钱的油条加豆浆,哪天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忒苦忒累了,那时候窝在某个小角落里,听听罪魁祸首——那套Hi-Fi器材,心中的所有苦痛竟也全然释放,不仅不怨这Hi-Fi家伙了,反倒欣喜于自己得到了套极品器材。

    Hi-Fi就是这样,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Hi-Fi就是毒瘾,要么次之就是烟瘾,一旦接触了,便难以摆脱。于是,很多发烧友即便是倾家荡产也要给自己的机器设备一次一次地升级。纵然是某些时刻心里有点难过,但不过个把钟头,甚至是一两分钟,便又“死性不改”。

    这就是Hi-Fi某些时刻带给发烧友的极致乐趣,也因此,很多人对Hi-Fi是又爱又恨。这个中的牵扯纠结相信很多发烧友一提起也都会心痒难耐万千感慨。

    只是,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说,Hi-Fi让人既爱又恨,虽说很多时候有点类似于烧钱,但从中折射出来我们对音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而,你们认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