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2013-02-03 08:38:22)
标签:

365

林中蜂蜜

孙子

婴儿

育儿

分类: 生活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本来希望晚上两点钟最好能够醒来、喝一次奶,不过宝宝还是到早上七点才慢慢地醒来。说慢慢,是七点后,他眼睛还没与睁开,儿子进来看的时候我已经穿好了衣服,只是宝宝还没有哭着要喝奶的响声。儿子要早起今天要上班,我说要么还是带过去等着喝奶。晚上睡前稍微要吵一会儿,他最好是能够抱抱睡着,但我还是让他睡着,因为放下去就哭的习惯也不好,大人也累,我宁可拿着边上有熊的枕头给他讲着、哄着,他也安静地看着听着,慢慢地就入睡。现在他白天睡着的时间好像越来越短,在床上也不吵着要抱,天气好我们有时抱着让他在客厅、我们的房间看看,家里走走地方也已经足够大了。等到春天在露台上看看绿色感觉肯定会更好。

    手机上昨天看到腾讯新闻,HMV1月15日宣布破产,不过一周后美国有家私募决定买下。因为数字时代的到来,CD唱片已经成为一种记忆,唱片店也没有十几年那样的繁荣,最大的打击不是反盗版而是网络的高度发达,还有就是生活速度的加快,人们可以关注的东西越来越多,技术的进步也让人们有了更多地选择。毕竟,发烧友很少很少,我算一直喜欢听音乐买唱片的,从高中时候在延安路上的音像书店买胶木唱片、塑料唱片到92年开始买CD到现在什么方式都有,就是我现在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用的的确不是唱片,而是在电脑中的文件。我怀念那时的记忆,有实体店、实体唱片,在唱片店里看着这一片片唱片,回家对着《CD圣经》细细品味。正版很贵,基本上都是盗版,也是这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能够跟人交流。这些年这道风景已经远去,音像店少了、音响器材店也基本上没有了,但数字音乐的发展也让人拥有更多地音乐,我讲的是古典或者轻音乐,原来基本上不可以想象可以拥有全部的保尔莫利亚、jamelast的唱片尽管我一直买也有很多,可以有着较为完整的ABBA,甚至基本上全部已发行的古典音乐唱片、套装。

    电影也是,从VCD、DVD。VCD是最激动也是最贵的。现在是蓝光和硬盘时代、网络时代。不是回味过去,而是从那个时代过来还是有着美好的记忆,很多记忆就是在这样模糊的影像中走过来的,刚刚开放的时候,有了大片很新奇,能够让人激动,经过十几年,或许真的很少又可以让人兴奋的,因为看得太多了,即使《阿凡达》也已经无法让人感受到那时的兴奋状态。前几天我在京东上买了五张蓝光,这是我第一次买蓝光影碟,还是因为便宜39.9元一张,我选了《加菲猫》两集、《2012》和《虎胆龙威1、2)》,这些是我喜欢的。我曾经跟我的一位朋友讲过,买碟,D9可能是最后的,或许更多地还是用网上或者硬盘,不过还是没有克制住,至少还有几张蓝光碟。现在家里已经有两台蓝光机。

    时代会进步,我们今天拥有甚至引以为傲的事物最后可能都将被替代,有更好的东西甚至更加便宜的东西,但我们永远生活在今天,明天或许很近其实很遥远。我们也会老的会年长的,连我们自己也会追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所以我们只能够消费今天,感受今天拥有地快乐,或大或小可都是真实的。我想这句话任何时候都有效,如果今天能够感受到的快乐,又是自己可以承受的,需要等到明天,可能这样的美好将永远与我们擦肩而过,最后我们会什么都没有。生活就是这样点滴点滴积累起来,快乐就建立在这些每天的追求和享受上。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拍摄时间:2013年2月2日、3日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再见,音乐播放器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索尼MiniDisc

  磁带随身听、CD机、MD和MP3播放器均已谢幕,iPod还能走多远?音乐播放器已入穷途,可有前路?

  又一位老朋友挥手告别了。

  索尼周五宣布,今年3月将停止销售MD音乐播放器。这款曾经的“高帅富”数码产品在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后,终于走到了宿命的终点。

  自从以MP3为代表的数字音乐诞生后,音乐播放器的死亡命运已经注定。磁带随身听、CD机、MD,甚至包括MP3播放器本身,均已渐渐走下舞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包揽一切移动需求的时代,这些只能听音乐的设备显得格格不入。

  一种设备满足多种需求,是科技的大趋势。人们不喜欢随身携带五、六种电子产品,而是希望凭借一款设备,比如手机,实现通信、影音、游戏、联网、办公等多重需求。违反这一趋势的产品无论怎样挣扎,都难逃被小众、被边缘的宿命。

  如今,仍在热卖的音乐播放器,仅剩苹果iPod。但从苹果近几个季度的业绩来看,iPod的销量正在萎缩,而苹果也不再将其视为核心业务。MD已经谢幕,iPod还能走多远?音乐播放器已入穷途,可有前路?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MD是“微型光碟(Mini Disc)”的缩写,其卡盘中的光碟大小为普通CD的一半。随着消费者逐渐转向不需要外部存储介质的数字音乐播放器,索尼决定不再销售MD播放器。

  天然优势:音质

  十年前,如果有人问“什么设备最适合歌”,答案往往是CD机,也会有人说是MD,甚至还有怀旧人士说是索尼高端磁带Walkman。很少会有人说“用电脑上网听”。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音乐播放器的天然优势:音质。

  相比网络通用的MP3、WMA等音频有损压缩格式,CD光盘采用WAV无损压缩,并配备专门设计的解码电路,每个芯片的功能也较为单一,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声音。由于售价较高,也有许多人购买相对廉价的MD和磁带随身听。这种区别的直观感受,就是“音质”。

  这一阶段的消费者格外注重所谓的“音质”,即使他们从未买过正版CD或磁带。一个客观原因是,当时的播放器市场鱼龙混杂,既有索尼、三星、飞利浦等厂商推出的高质量产品,也有众多山寨厂商跟风兜售的廉价货色,播放效果差距极大。这导致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将“音质”视为播放器最重要的指标。许多“小白”在购买前请教“老鸟”,提出的要求往往只有“音质要好一点儿”。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上盗版磁带和CD的泛滥,助推了音乐播放器的成功。在2004年,一张正版CD的售价约为30元(这一价格十年未变),而盗版CD仅为5元。尽管版权方采取各种措施“防盗”,人们仍然能够迅速复制大量劣质光盘和磁带,卖给手头并不宽裕的年轻人群。在那个电脑尚未普及的时代,购买CD机或Walkman,是获得音乐享受的最便捷方式。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十年后,人们不再care音质

  十年后的今天,CD机仍是音质最好的便携播放设备。但时过境迁,消费者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音质”,价格和使用体验成为更重要的因素。一款播放器的音质如何,并不是大多数用户关心的首要问题。

  在娱乐匮乏的年代,磁带随身听、CD机等设备是许多人唯一的娱乐方式。但在电脑普及后,音乐播放器的地位开始动摇,消费者也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部几百块钱的播放器,一副地摊上淘来的耳塞,外加几张盗版CD,谈不上什么“音质”。他们只是希望在走路、看书、上厕所时,能够愉悦自己的耳朵。于是,MP3播放器大行其道,而用电脑听歌也成为时尚。

  2007年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汹涌而来,不仅重新发明了手机,更彻底改变了娱乐产业。音乐不再存储在磁带和光盘上,而是存储在“云端”,随时可以免费享用。这给了已显老态的音乐播放器致命一击。

  这是音乐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在磁带、CD和MP3的时代,用户需要先把所有数据“下载”到本地(购买磁带、光盘,或是用电脑拷歌),才能听音乐,而且只能听预先存储的那几首歌;而在智能手机的时代,只要在线就能听任何音乐。

  在这一转变中,“音质”被渐渐淡忘了,成为高端玩家的专属名词。他们对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音乐播放软件不屑一顾,仍愿意高价购买已沦为小众产品的便携播放器。CD机和MP3播放器并未彻底消失,但早已退出主流。国内某厂商曾推出一款高端无损音乐播放器,音质绝佳,售价高达三千多元。显然,这并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

  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听一听手机里的音乐足矣。有趣的是,某些在线音乐软件给不同码率的MP3音乐文件标上了所谓“极品音质”、“流畅音质”,忽悠了许多仍怀有“音质情结”的用户。

  技术与商业的穷途之哭

  音乐播放器的优势不多,缺点却有一大堆。除了体积较大、成本高昂、不便携带等技术原因,商业模式的陈旧落伍也是这种设备穷途末路的重要原因。

  从最早的磁带Walkman,到后来的CD机和MD,用户需要购买实体音乐,如磁带、光盘等,才能用播放器听音乐。这加大了成本,也迫使用户随身携带多种数码产品。另一方面,随身听、CD机等产品号称“便携”,其实并不方便天天带在身上,更适合放在包里,或是摆放在桌面上。更糟糕的是,维护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CD机,光盘很容易划伤报废。相比之下,数字音乐不存在这一问题。即使不慎删除文件,也可以重新下载,或是云端恢复。

  MP3播放器是音乐播放器的“终极形态”。它摆脱了物理介质的限制,彻底拥抱数字音乐,却未能摆脱“一台设备对应一个功能”的理念窠臼。在智能手机和应用生态系统尚未成熟的时代,许多人会把手机塞在裤兜里,又把MP3播放器放在口袋中,或是挂在脖子上、夹在衣领上。这曾被视为很“酷”,如今看来却是麻烦无比。

  但是,与技术造成的不便相比,商业模式的短板是音乐播放器走向灭亡的深层原因。

  盗版一直是音乐出版商的噩梦,而问题的根源是出版商自身。他们习惯于效法卖黑胶唱片的思路卖音乐,几十年不变。在出版商的想象中,艺人推出了新唱片,粉丝们就会蜂拥到零售店购买CD和磁带。在数字时代,这种模式显然不靠谱。如果可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获取免费音乐,用户为什么还要跑到实体店排队呢?

 

第72天:早晨,宝宝醒了!!

卡带、CD、MD、MP3均已落幕,下一个会是iPod吗?

  下一个会是iPod吗?

  直到苹果推出iPod,整个音乐产业才看到了新的曙光。他们终于意识到,音乐应该放在网上卖,价格也不能像实体唱片那么高。更妙的是,iTunes解决了盗版的难题。索尼音乐、环球唱片等巨头纷纷与苹果合作,在iTunes销售唱片和单曲。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2年iTunes和其他网站的数字音乐销售额增长了14%,而磁带、CD和唱片等实体音乐销售额则下降了13%。

  实体音乐大踏步迈向数字音乐,首当其冲的是音乐播放器。如今,各大厂商已经基本放弃磁带随身听、CD机和MD,而MP3播放器也开始主打视频功能,进化至所谓的“MP4”。在数字音乐和智能手机当道的今天,只能听音乐的播放器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从1979年索尼推出首款磁带Walkman算起,音乐播放器已走过34年历史。仍在坚守这一领域的主流产品,只剩下苹果iPod。但是,这款曾经颠覆音乐产业的产品,正被苹果渐渐放弃。即使在去年9月刚刚发布新产品线,它的销售情况仍然不断下滑。苹果财报显示,上个季度,iPod销量为1268万部,比上年同期的1540万部下滑18%;销售额为21.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5.28亿美元下滑15%。

  磁带随身听、CD机、MD和MP3播放器在经历辉煌后,纷纷挥手告别。下一个告别的,会是iPod吗?

  (彦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