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里的“儿女”们 每天期盼着嫩芽绽出

2005年5月30日,阿咪累了,休息一会!阿咪就要生了,可能这个星期天以前就会,也许只有一只。《前年我做了一天的超级奶爸!! 》
看到一篇文章,非常的好,跟我的想法和生活非常的接近。也就是说,我有多少的错误,又有那些做得对的。我接着原文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比较一下。很多时候,光是想法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真的有这些想法并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才是自己的。
中国父母常犯十个错误之我的想法
1、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儿子一直是我们自己带大的,一直到高中毕业。后面阶段也许不觉得,但是刚刚出生以及小学的时候绝对需要很多的关注和精力,但这些是值得的。
只有出生后一个月,我妈帮助我们一下,以后全是我们自己。我也从来没有请过人,甚至最极端的,当时我一个人在杭州,上班的时候把儿子带到单位,上班的时候请传达室帮助管一下,其他都是自己来。我感觉最辛苦的是开始的三个月,因为自己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工作的辛苦和年轻也特别喜欢睡觉,但是三个月以后一切就正常了。
这些都是经历。我是这样觉得的,当然我也喜欢小孩和宠物,这些也是我愿意的事情。这里我也想到,我自己从小在家其实也是给了自己这些生活的感受,也珍惜这些感受。我相信,尽管每天只是一些非常细微不足道的接触,但这些就是生活,会影响到小孩的精神感受甚至对于人生的理解。这些会影响人的一辈子。
所以有的女的讲养小孩很辛苦,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有我的体会!!我觉得还好,也不是这样顺利地过来了,也没有觉得多少的负担。相反,生活也很充实、完整,人生的经历充实,能够理解很多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鸡毛蒜皮!!
2、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人受到基因影响太多了。包括智力,个性种种。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都需要加速修正,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恐怕永远不如人。
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可能有的人觉得对孩子没有过高的要求不好。主要也跟自己从来不喜欢炫耀、没有面子观念有关,加上没有很多人家需要的一些实际利益或者光宗耀祖的想法,但成就感还是有的,希望把事情做好的想法还是比较强烈的。所以不需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寻求炫耀的资本。我不会象人家结婚排场那样,为了一时的开心付出很长时间不必要的付出。其实光彩只是一时的,后面所有的都需要自己去消化、去承受,有些能够承受,有些是无法或者没有必要承受的。我希望儿子能够优秀,但我会尊重他的选择,就如同自己的选择一样。不会因为我的感受去规范他、逼迫他,当然更没有面子的观念。面子其实没有太多的用处,自己的幸福和舒服或者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人的成长其实更加重要,如果只是争强好胜但是生活一塌糊涂,那么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人生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最好是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有着独特的价值,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也有权利为自己生活。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条件,跟宠物一样,营养、运动、关注,但是没有必要去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更不必与别人相比,人家是人家,应该知道的是,所有的获得其实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关键看自己的平衡和需要,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帮助选择的。
所以大部分时候也不会因为这些增加他的压力。当然我也希望他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至少把一些应该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点。
曾经,刚刚读小学的时候,因为班主任几次把我叫去,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第三次我跟余老师讲,我非常尊重老师的职业,但那只是一种职业。我也跟老师一样关注我的儿子,但是我并不觉得需要过分,我自己是一直到5年级才拿到第一个97分,以前全部是100分,所以我对于分数也无所谓。今后再有什么事情,可以在练习本上给我意见,我会做好儿子的教育。这之后,老师也就不再过分严格了。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我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是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关注,但是应该尊重。应该讲,我是一直保持这样的想法,即使关心也尽可能不直接。同时反过来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隐私或者自己的生活,我也一直讲,不会因为儿子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当然是指象很多父母那样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
记得刚刚小学读书的时候,因为学校就在小区里面,儿子是自己上下学的。作为家长当然关心他的行踪和安全。当时我也只是远远的跟了几天,放心了就不再查看了,只是通过平时与他和他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信息。我也相信他。同样另外的也是。
我想,我没有权利干预别人,包括自己的儿子。他很早就有自己的卧室,现在更加独立的卧室。我也从来没有看过他任何私人的物品。除非他自己主动给我看的。
好像我家里也没有上锁的抽屉。

拍摄时间:2008年8月22日。金金六个月,大熊50天。
4、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我的想法和做法:
这点跟前面的面子一样的道理。生活中我当然也有遗憾,但这些不需要折射到孩子身上。当然我也不羡慕很多的做法。所以至今没有塑造的动机和具体行动。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但最后也是尊重他的选择。所以我单位的同事也在讲我,像我是不可能严格要求儿子的,因为好像该有的都有了,的确,作为中国人或者地球上大部分人来讲,我目前的消费或者曾经拥有的也已经远远超过绝大部分人的平均水平了,我现在拥有的也是很多人目前作为目标在争取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还是讲,做人成就感还是要的,有的时候仅仅为了成就感也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何况我与儿子也不算一家,两回事,他的生活需要他去努力,只是我们不需要他为我们提供任何物质上的帮助或者贡献。这也是我在选择中美联合班跟我儿子讲的,我们不会去美国,为了去美国影响我们全家人的生活我的判断是不值得。
这些对他其实也是一种轻松,可以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我想至少不会象新闻上经常看到,需要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会贪小。这些都没有任何必要,也不值得。
现在读大学的志愿也不是因为我的工作原因,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唯一增加的,变成了中美联合班,我想我还能够支付更多的费用。但是也跟他明确,我们不能出国,因为我承担不起,希望他能够读好书,在国内获得两个学位,同时也把英语学好。
其实,学什么我真的不是很关心。甚至想,他如果能够读历史等等那些不是为了工作的,也许我更高兴。
但遗憾也是有的,就是小时候的很近的陪伴还是欠缺,如果当时能够更多地陪伴他做作业、更多地读些书、童话,更多的哪怕只是每天再多半个小时,也许会更好。但还是因为习惯、懒惰没有能够坚持。当然这是小小的缺憾!

花架上瓷器换成了长春藤
5、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国。
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尽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出国回来现在找不到好工作。很多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我的想法和做法:
成绩是有用的,意味着机会和钱。但这只是一部分。
生活其实是全面的。如果因为成绩不好,把自己和他的心情全部搞坏了,我觉得也不好。有的时候想想,健康、顺利也是很好的,已经很高兴了!
我只是把道理和我的想法告诉他,也就这样。
对于出国我更加有自己的想法。我自己也有过选择,但就不喜欢,并不是因为回来找不到工作或者那边不能生活,而是我觉得如果为了出国,也许牺牲很多,我不喜欢这样的付出,还是在国内好。如果真的有这个实力了,作为旅游、作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也可以接受的,但是需要为了儿子牺牲我们的生活,我是不能够接受的。这点我儿子也能够理解,毕竟那么多年生活下来,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已经完整地表现出来,也是一种同化吧。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更关心的是他能够早点睡觉,多注意身体,正常起居。因为他很早就自己一个房间,当然这样的干预基本不存在,我也不是事事想管的人。
我算勤快的一个人,但也懂得休息。所以不会有什么现成的规则一定要强求。即使前些天,小区保安跟我们讲,我儿子凌晨给同学叫出去。我也没有回来说过。相信他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的。

拍摄时间:2008年8月3日 小白熊来我家的第一天
7、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中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而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题(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国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学校应该全面减低作业份量。
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相信在家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会更加幸福,因为我就是从小会做家务的人,很小的时候就自己会生火、做饭、做菜,这些到现在也还是这样。很多人把家务当作负担,我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我对于生活还是觉得很幸福的,哪怕一个人也能够面对整个世界,会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到快乐。
生活是全面的,只会做题目或者只会根据人家的意见做事的,没有生活的目标,这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是不完整的。其实现在很多人是这样,即使有再多的钱、再多的时间也还是觉得没有钱、没有时间或者没有事情可做。
其实现在家里也没有事情可以做,洗衣服洗衣机,劳动的强度很低的,还需要自己寻找一些,比如制作蛋糕等等这些。当然我儿子的生活能力没有我强,或者家务活没有我小时候好,但希望以后会从我们日常的接触中自己领悟到这些。人只要有意识就没有问题,再忙也不存在没有时间生活这种说法。
还有以后其实更多的也是家务事,如果一个家庭连家务也不需要做了,那么这个家庭的存在绝对是有问题的。
8、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高考。实在不知道人活著是为什么。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甚至导致家庭大战。
我的想法和做法:
幽默,好像我的确没有。但是快乐应该有,轻松当然,至少没有生活压力或者心理上的压力。如果说高考的压力,这些跟今后的历程中会遇到的,这个世界都会有压力,但至少我们没有增加他的压力。

家庭园艺从露台起步
9、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一切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
养育小孩其实是一种责任和快乐,不存在需要索取什么包括心理上满足的需求。更不存在需要回报这样的概念。我也一直讲,包括现在读书,我以我能够承受的消费,不是投资。所以说,不存在投资的概念,我是这样讲的,读大学并不是以后一定要找个很好很好的工作,即使是为自己也许要经历大学的过程。我一直吧读书当作一种消费,以后的生活自己去寻找。作为消费就意味着不要有心里负担,家里也不需要儿子的支持,只要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觉得幸福就可以。当然努力是需要的,成就感也是人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需要这样的压力,当然也不存在因为什么原因需要以爱的名义给儿子施压这样的情况发生。
我有我的生活,他有他的想法,这些应该是正常的。尽管我会关心,但是我从来没有为谁包括儿子活着的想法,活着首先是为了自己。这样很多事情就可以想通。相对对于出门这些也不觉的孤单了。有的人以为我养狗养花是因为儿子读书。其实不是的,本来就喜欢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的选择。
总之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这才是关键,儿子跟其他人一样,是跟自己平等的人。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中国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著他成长的乐趣。
我的想法和做法:
这点好像在我这里更加没有了。喜欢小孩,就跟我喜欢宠物一样,这是天性,就是现在,让我再养小孩、再带小孩我也还是愿意的,当然中国有计划生育也没有办法。
以前人家问起住校的问题,我也一直的想法是,只要有可能,我不会让他住校的。我儿子的中小学学是住校生多于通勤生的。有些是没有办法,家里在很远,但也有近的家长表面上的说法是为了孩子的独立生活,或者工作很忙。其实就是把小孩当作一种负担。时间其实依靠的自己的想法,如果是独立生活,18岁以后多的是,而且肯定要独立生活的,不存在需要锻炼的说法,我觉得在家里也许更加完整,知道生活是怎样的,这对一生都是有用的。如果是为了工作或者生意,其实这只是一种托词,也许家庭存在着问题、也许以为是个负担,如果连小孩都没有时间带,那么也许也没有必要做生意或者工作了。我是这样想的。
以上指出的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看似小,可这些错误小的来说误了孩子的终生幸福。大的来说,降低了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和合作能力。

草根名博20080905
每天期盼着嫩芽绽出
我参与 我记录 我感动 我兴奋,参加“我记录-城市印象”的感受
今天是很特别的日子!!,博客是一个灿烂的世界
《家居绿化快乐进行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