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房价买房的十大危害"(2)
读了吴其伦的《高房价下年轻人买房的十大危害》,应该讲总体也同意他的说法。现在的房价的确有点高不胜寒,但是房子作为一种必需品,是买是租、住大住小、住好住坏主要还是自己的平衡和能力的支持,但是对于有一定能力的年轻人或者需要买房的,也许买房还是不得已的选择,即使房价高也不得已。下面我针对吴其伦提出的十大危害,谈些自己的想法,不是反对他的说法,而是中和他的说法,算是补充吧。
本来读了以后昨天准备在晚上组织上线演练的时候写的,但是因为上线演练实在太忙,有的时候甚至同时接5个电话,还要邮件、主页通知,弄到10点半才结束。2007年8月9、10日、16日、17日,建行所有网点晚上都会有人,在进行证券系统升级演练,我牵头湖州的。今天晚上还要继续,网点的确非常的辛苦,所以我在组织中尽可能考虑他们的方便,也争取顺利一些、能够早点回去。
一、增加生活压力。年轻人买房大多要通过按揭,大多数年轻人为买房而承担的月供支出超过其个人收入的50%。这样,将大大增加其生活压力。
我的想法:
年轻人能够买房,应该至少有一定的实力,或自己的收入或者预期都还可以,或者就是父母亲戚的支助或者支持。对于很多年轻人,特别是收入平平的,也许连本身的生活都有困难。所以,是否存在着生活压力与买房有一定的关系,也是会增加的,但增加生活压力肯定无法成为不买房的理由。
其实,成本高从来就不是阻止购买的理由,也没有阻拦过中国人消费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追求。
80年代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价格多高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价格还是维持在当时的水平,现在的平均收入已经超出过去的几十倍,中国人也在这个高压下完成了普及;现在的汽车、房子也在同样的情况下在逐步普及。原因也只有一个,因为这些牵涉到个人的成就和生存的标志。不论是谁,即使再激昂的人,也只能赞叹自己属于困难的人,最多默默地安慰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也挤进承受高压的人。
二、个人健康受到影响。因其还贷压力太大,有很多人为了还贷不得不超负荷工作,甚至打两份以上的工。这样,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将大大减少,甚至有人从不参加锻炼,这样,长期下来必将影响其身体健康。
我的想法:
这点我同意。健康受到影响应该是两个方面,对于能够买房的人,主要还是精神方面的比较多一点,物质方面的要比过去从牙缝里省钱、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好得多。但是更多没有买房的也许会更加痛苦,除了承受生活不稳定的痛苦外,因为经济无法支撑起自己购买,也许更要节省、努力,还要饱受房价上涨、货币贬值的风险。所以,买房也很难成为影响个人的因素,因为不买房同样也会让个人的健康受到影响。
对于买不起房的,或者当前的余额无法支撑首付、预期的收入无法支持还贷的这里不需要讨论。投资的也不需要考虑。在买房上最会头痛的人往往是刚刚够上线,或者刚刚有条件但不是很宽裕的,这些人应该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买房的压力会很大。
一是很容易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在计划分配的时候,因为低保障、分配本身的不公平,也许还可以象阿Q一样进行自我的心理安慰。但是现在的市场化,你很难去怨恨别人,只能自叹。这些很容易导致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和妒忌心,看待问题也会偏激。
二是需要继续付出关注和心力去关注脱缰的房地产市场,看着自己的货币资产需要担心,关键是最后还是要走上买房的路。这样的压力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滋味是非常难受的。
三是容易导致家庭的不和睦。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至少我很少看到有购房能力、也希望有好的生活的人为了跟社会怄气而拒绝住好的房子的;本身对家庭不负责任或者有其他想法的除外。对于年轻人要结婚,那就更没有办法,不存在影响家庭和睦的问题,连家庭都无法建立了。如果因为没有抓住机会,永远生活无房或者未改善房里,说生活质量高或者会身体健康其实也是很难的事情。
四是因为没有买房,势必导致不敢消费,在煎熬中储蓄、投资但是没有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这样对健康的损害也许会更大。
三、降低生活品质。因其还贷压力,势必减少旅游、艺术欣赏、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支出。有很多人为了还贷常年难以安排一次旅游活动,甚至连单位安排的活动也能推则推。演唱会、球赛等更是变成了一种奢望。这样,将大大降低其生活品质。
我的想法:
尽管我也认为买房会影响到理财、消费的整体安排,但是降低生活品质的说法很难支持。
如果没钱,也许本来就无法享受好的生活质量。这里有一个概念,就是住房本身就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不应该把住房与生活质量矛盾起来。唯一可以谈论的是是否超越了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其实,如果旅游多了,也一样会降低自己其他方面的消费,这是消费平衡和自己计划的问题。
生活品质是一个非常因人而异的指标,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住房肯定是生活品质的一项硬指标。不讲没有房子,即使房子小也会带来生活品质的降低。从外表来讲,大房子的生活品质肯定高于小房子,环境优越的别墅肯定好于70年代的60平米。这点不需要讨论的。
这里的意思是在房子上花钱了,把其他消费挤掉了,是否更值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因为伴随着房子还有很多的希望。对于年轻人来讲,结婚后的生活品质跟房子也是直接关联的;对于更年长的也是为家人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更高的生活品质的必须。是否买房,其实还是实力的体现,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很勉强,就不应该在现在就考虑,而是不得不再积蓄、等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真的,大的电视机、好的音响、现代的厨房器具,这些都需要合适的住房来支持,当然汽车还需要车库、车位还有小区环境的支持,离开了住房很难有心情去旅游、听演唱会,因为心烦也是可以消费几次,但肯定与生活品质没有关系。至于单位的活动,如果你有好的住房又有足够的钱,不参加也许更说明你的成功和较高的生活品质,说明你不再需要通过人家的安排就可以满足你的休闲和快乐,也不需要去陪笑脸了。
不过著名的买房给佣人住的故事还是很让人回味的。其实生活中的得失很难讲,关键是看自己的平衡和追求。超过自己的能力,就会把好好的乐趣变成一种负担了!。
四、亲情关系受到影响。因其还贷压力,对家人特别是老人的关怀势必减少。有很多人因周末还要兼职,故很难抽出时间来陪老人;也有的人在买房时借了亲友的钱,而因有还贷款的压力,往往会另还亲友的钱一再延迟。这样或多或少影响到亲情关系。
我的想法:
首先就是上面谈到的,如果超过自己的能力,需要更多的艰苦而无法享受到乐趣,也许就是一杯苦酒。
我也看到,买房因为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有的特别是年轻人遇到集资、资助的情况应该是很普遍的事情,加上每月的还贷,压力的确蛮大的。但是因为买房必然影响亲情也很难讲,但是的确存在着因为贷款的压力,因为需要更多的赚钱,甚至会影响亲情甚至家庭关系的。但是这中间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推脱,也遇到根本不存在还贷压力甚至还有几套完全自付的在拼命,这些应该与住房关系不大。
这个命题部分正确,另一方面,亲情受到影响也会出现增进亲情的情况。
五、社交活动受到影响。很多年轻人买房前后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买房后社交活动能推则推、朋友小聚时买单的次数少了、周末大多有工作要安排等等。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肯定地说,因有还贷压力,或多或少影响到年轻买房人的社交活动。
我的想法: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也许是一种负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