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薪族买车配置讲求实在

(2007-06-21 21:51:58)
标签:

工薪族

买车

购车

汽车

配置

性价比

分类: 汽车
 
     在买车的时候肯定要看配置。一般工薪族买车基本上在十万左右。厂家一般也把车分成不同的配置,从标准版、舒适版到以上的都有,一般差距也就在万把左右。应该讲也不是很贵。应该讲性价比是否高、是否合适是没有钱、缺钱的人考虑的事情。但是买过或者装过电脑的知道,10%已经是很高的差距了。再想想这里的10%就是万把,相当于半年的用车开销,再想到不少工薪族就是为了几个油钱和过路费想出种种省钱的办法,甚至少开车,就可以想到这万把还是蛮可观的。
    买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开,为了方便。据我所知,国外卖车是一个基本版,具体的配置由自己选择添加,国外,就连大奔入门级座椅都还是布的呢,更多的普及型中低档车入门款式,别说真皮座椅,就连空调和电动窗也未必是标配。中国基本上是定好几个档次,入门版放在国外至少也是个舒适型了。比如我买的polo就有三个档次。实际上对于需要节省的工薪族来讲,不少的配置完全可以省的,这点面子意义不大。当时我买车的时候也思想斗争过,后来想想,能够买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配置,只要用上去舒服就可以了。所以我买的是基本型的三厢。
    还是要声明,如果不担心费用的,有米的当然是配置越多越好。但是如果在今后使用中为了省米少跑路的,那么就比我还不如了。我是相信用的,买车就是为了用,不是展览品、更不是炫耀品。
    那么哪些配置是可以省掉的?这些配置其实已经超过了基本的驾驶需求,但却是国内几乎最基本的配置要求,这也不能怪厂家,是中国的客户的需求观念有关系。

    1、桃木内饰

  追溯桃木内饰的根源,想必是来自于劳斯莱斯等顶级名贵轿车,人家那可是用上等的樱桃木手工打磨而成的。可眼下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中,桃木内饰的普及率可不低,这是凑什么热闹呢。别说车主自己都不会相信那是真桃木,劣质桃木贴皮的黏合剂对车厢空气也是污染啊。其实也就一经济普及型轿车,本来干干净净的内饰挺好,和桃木较什么劲啊!

  2、倒车雷达

  对于新手来说,倒车雷达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倒车作用。但必须明白,作为中低价位轿车上安装的,尤其是一些经销商作为赠品的倒车雷达,质量却不敢恭维,不仅探测范围有盲区,还经常出些小毛病,该提示时不提示,不该提示时却警钟长鸣。更有甚者,可能因为安装不善而破坏原厂电路。一旦驾驶者对倒车雷达产生“信任危机”,则相当于形同虚设,还不如自己苦练倒车技术。所以我就不安装,我想只要是设备总有出问题的时候,万一依赖性强了,倒容易出问题。

  3、铝合金轮毂

  铝合金轮毂固然漂亮,但也不用盲目追求。普通的钢轮毂加上漂亮的轮罩一样大大方方。铝合金轮毂虽然漂亮,但不如钢轮毂般耐用,一不小心容易变形甚至断裂,时间用久了轮毂上的镀膜可能被腐蚀,那美观就无从谈起了。

  加上现在相中轮毂的小偷不少,停车稍不留意很可能就不翼而飞。总之,铝合金轮毂比较脆弱,服侍起来有些麻烦。如果你没把握能连着几年既不上马路牙子,也不舍得把车一直停在有人值守的地下车库,又何必让自己担心受怕呢。

 

    原来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当然更多的是考虑省油,但后来想想,不是很值得,铁的也蛮好!现在有个轮胎连外面的装饰盖也丢掉了,配配要300左右,就不换了。也没有觉得怎样。



  4、真皮座椅

  就和桃木内饰一样,真皮座椅的起源也是来自于高档轿车,但现在在某些消费者看来,座椅没有真皮仿佛就不能称之为座椅似的,好说歹说也要让经销商给送上一套真皮座椅。

  其实真皮的坏处大家也都清楚,由于面料比较光滑,开车时对人体的支撑性也比较差。国内许多加装的真皮座椅在选料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考虑污染因素,而皮料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有毒化学成分最终被车厢消化,这也是国内车厢污染的一个来源。
 
    我的是纺织面料,感觉很舒适。关键还有一点我对polo比较满意的就是新车也没有任何味道。当时在菱帅试驾时候让我明确放弃的原因就是味道,标志也有这个问题,所以就不敢考虑了。

  5、天窗

  又不是在海边,每天有空在风景如画的森林道路上行驶,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也许是受到电视广告的渲染,很多人在买车之前都憧憬着打开天窗享受自然的惬意场面,但买回一辆有天窗的车子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功能一年也用不上几趟。

  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城市的行车环境是既嘈杂又严重污染,谁主动打开天窗受那份罪?而且天窗也是个娇贵的东西,国内的沙尘又比较厉害,稍不注意保养,天窗排水道就堵塞,脏水渗入车厢,那叫一个惨。所以说,天窗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国内的用车环境来看,似乎有些超前。我连窗都很少开,开开主要是为了换气,其他的还是空调。主要是声音太响了,外面的声音有点可怕。关窗里面就静悄悄的,听听音乐肯定比享受灰尘要好,尽管稍微费点油,但还是能够承受,7升以内,只能用其他车的对比来安慰自己了。

  6、多碟CD/DVD

  几年前,车上能有个CD播放机就已经是很享受的事情了,可现在已经发展到多碟CD甚至DVD播放了。不能说这些功能没有用,但不妨看一个例子,几年前家用CD/VCD播放机还很时兴多碟播放,但现在再看商场里的家用DVD,有几台是多碟的?原因就是这个功能不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换碟的功能用不上,自己换碟也就是举手之劳。

  同时由于机械结构复杂,换碟导致的故障倒是增加了不少。至于DVD播放功能,出于安全考虑,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是不能看的,但是有几个人将车停在路边看电影呢?还是不实在。
 
    原来我还买碟片,现在我自己编辑自己刻,一个小时基本上已经足够了。

  7、电动后车窗

  很多去过欧洲的人回来惊呼:原来欧洲的车子是如此简陋,很多车的后窗竟然还是手摇的!其实这正反映出欧洲人的务实。

  在欧洲人看来,大多数车辆后座的使用率并不高,手摇窗足矣,而机械摇窗的另外两个好处一是故障少,二是在紧急情况下比电动摇窗安全。例如,车子不幸落入水中,由于进水,普通的电动摇窗机很可能失效,此时手摇窗就可以帮助乘客逃离车厢。回想一下,自己爱车的后窗摇窗机一年的使用次数又有多少?

  8、电动调节座椅及后视镜

  电动调节座椅及后视镜确实能体现车辆的豪华,但你只要仔细想想自己一年调过几次座椅角度,就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实际作用有多少。电动调节座椅及后视镜再加上记忆功能对于经常更换驾驶者的车辆比较重要,这省却了重复调节座椅的麻烦,但绝大多数车主并不会将车辆借予他人,更不存在长期频繁更换驾驶者的问题,此时电动调节座椅的功能岂不是荒废?

  9、定速巡航

  这是一个最近流行起来的装备,过去不是没有,而是很少在中级车中出现。可现在这又成了人们一股脑儿追求的装备。定速巡航的用处就是在高速驾驶时按下巡航按钮,就可以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让车按照一定的时速前进,这在地广人稀并且交通秩序良好的地域例如北美相当好用,但以中国现在的交通状况来看,这个功能不仅使用率不高,还容易因驾驶者措手不及而造成事故。建议还是等到国内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国人的安全驾驶观念有了提升之后再考虑安装定速巡航。

  10、自动空调

  对于不少新款中级轿车来说,自动空调成为了新的卖点,当然相对于手动空调车型来说,价格也要上去一截。

  自动空调,顾名思义就是自动调节车内温度,家用空调大多数也是自动调节的。但车厢不同于房间,受到光照因素的影响,即使自动空调的温度一直被设定于一个恒定温度,也不可避免一会嫌热一会嫌冷,因此还是要对自动空调进行调节,那又和拨动机械空调的温度旋钮有什么差异呢?当然有总比没有强,但如果那意味着要付出一大笔银子,你是否需要掂量一下它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11、遥控门锁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摆弄遥控门锁成了一件很帅的事情:下车关门,刻意地走出几步,一个转身,按动手中的遥控钥匙,只听“嘀”的一声,几米开外的车子就应声锁门了!也许是太过迷恋这一转身的潇洒,遥控门锁写进了很多消费者心中的买车标配清单。

  但其实这遥控门锁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它无非将传统拧钥匙的步骤改为按按钮,当然在偌大个停车场这也许还能为车主寻车提供些方便。但你又是否知道,很多贼人就是在你按下开锁开关,但人还未到达车前时,对你车内的物品进行盗窃呢!
 
   本来也考虑过中控门锁,但后来发觉也没有必要,哪里一天到晚开门的,窗也是,前面自动的已经很好了。所以还是原来的配置。

  12、抬头显示器

  抬头显示器被一些厂家宣称为汽车工业中为数不多的几项采用战斗机技术的配置之一,但其结构并不复杂,也就是将速度显示通过一个设计于中控台上方的发射装置,投射于前挡风玻璃之上,便于驾驶者不需低头便可以了解当前的速度。

  这可能是当今汽车界最华而不实的几项功能之一,就算是只开了一段时间车的新手,他可能在驾车过程中无暇调节空调,也有可能无暇给收音机换台,但谁又见过连速度表都没空瞄上一眼的?

  厂家说,这个功能可以减少驾驶者从正常驾驶视野切换到速度表过程当中发生事故的几率,可由于低头观察速度表而造成事故的案例还真是闻所未闻.
 
    现在还有最流行的就是GPS,当然也好。不过我没有买,掌上电脑我四年前早就买了,只要配个头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一个是我也不去远地方,基本上在两三个小时的圈子里转;二是开车还是要感觉的,我的方位感还可以,一般也会自己研究地图,到实地的判断也比较准确,这也是我小时候在上海练出来的本事,后来又一直参与地学活动,不能不说这样的习惯是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