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我们去过太湖以后,就去了小西街衣裳街。早就想去的,但在上周四听了我们单位的老钱的建议,我觉得还是要早点去。因为万一去晚了,也许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小西街也是我比较熟悉的街道,因为原来我住在红丰新村,菜场就在小西街上。这些街道我估计迟早是要拆的。所有的文物保护在利益面前其实是很脆弱的,上次厦门也是这样的问题,也许一个人、一群人就把文物变成开发项目了,其实很多东西只是一个托词。小西街在我看来文物或者历史的价值跟厦门比也许还要差了很多,厦门尚且能够开发掉,小西街也只要有人来投资也是一个晚上的事情。不过当你看到小西街,也许真的觉得应该拆掉了,因为实在是太陈旧了!
但不论怎样,照相机承担着记录的功能,小西街以后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但可以记录下现在的样子。
拍摄时间:2007年6月3日上午
接近南街仪凤桥了!
下面是环城西路的口子,红丰菜场就在这个口子上。现在我买水果还是到这儿来买!阿咪生的小猫在这里也最多!!



宁静温厚小西街 |
http://www.huzhou.cn/tour/images/shim.GIF |
时间:2005年06月03日 |
http://www.huzhou.cn/tour/images/shim(1).gif |
衣裳街和小西街,这两处湖州历史悠久的街道,一直被认为是最能让人感受古城记忆的所在。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衣裳街因为具有了商业的气息而显得喧闹,相对来说,小西街则更像是沉默寡言的长者。
明崇祯《乌程县志》载:“仪凤桥南堍直西过旱渎桥为小西街,有油车巷、高巷、石鸾巷(石乱巷)、北齐巷、朝阳巷。”狭窄的街弄却因毗邻南街,而成为历来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小西街沿河而行,面街石门、临河楼阁、傍水河埠、黛瓦粉墙,一片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街区。清源门引水入城的同时,也把财富通过西苕溪源源不断地涌向小西街。湖商致富的秘诀全写在了小西街上,当我们今天静静地漫步在小西街上时,实际上我们正在翻动一部厚实的湖商之书。
阅读小西街,最好的办法是沿河而入,顺河埠而上。在江南沿河建筑中,你只要看河埠台阶的级数,就可知道它的主人的身份。小西街74号,一幢气派非凡的建筑,两山墙突向河岸,墙内做成夹弄,并安装铁栅窗,独家八字河埠台阶也比一般人家要高。坚固整齐的花岗石驳岸中嵌有八卦刻石,以用于镇邪趋吉,想来它的主人必定是湖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富商,但是居住在小西街的老人们只知道它的祖先姓杨,是用朝廷的银子在光绪年间建造起来的。
小西街118号,不愧为是湖州近代实业家沈联芳的私宅。沈曾任上海总商会副会长,对家乡建设也有实绩。五进深的大宅,前为四开间,后接三开间,显示着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与沈宅相隔一小弄,则是湖州士绅许玉农所建的“宝树堂”大院,前街后河,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据说许曾任江苏金坛县令,是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好友,小西街还建有许家的“宝恒堂”、 “宝魏堂”。
小西街190号为本地莫氏私宅,五进深的大宅,雄风犹在。莫宅最大的特点即在独家河埠上大做文章,后檐有柱延伸至河埠石级,把住宅与水面融为一体,外侧饰以斜格纹花窗,且保存完好。被收入《浙江民居》,作为水乡建筑典范。
永安桥,老辈们都叫它木桥头,一座普普通通的三孔石梁桥,连接木桥河头两岸,贯通着小西街~右营基(今勤劳街西段)的财富和亲缘。
木桥河头6号是建于民国初沈田莘的祠堂,原有匾额“晓荫山庄”。
“小西街上钮家祠,湖州府第状元厅。”位于木桥河北、花园弄东侧的“理德堂”,因湖州最后的状元钮福保而得名“状元厅”,湖州前后出过九位状元公,而状元府第仅存此一处。
苍老的驳岸、深深的庭院与葱郁的小河之景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水乡风景。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