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1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编制黄册,详列所有户籍人口情况,作为征收赋役的根据。鼎盛时期,这里曾保存黄册960万册。
因为黄册直接关系明统治者对全国人口与赋役的控制,事关重大,黄册到底放在何处成了关键。朱元璋想到了水域广阔的玄武湖,从此,玄武湖成了皇家禁地,与世隔绝长达260多年,成为世界档案一大奇迹。
明代的玄武湖曾建过辉煌的黄册库,观摩之大、历时之久堪称“世界之最”。明代黄册库遗址已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恢复开馆。遗址馆内展出的内容包括黄册的起源、种类、选址过程、管理,黄册制度的瓦解以及“毛老人庙”传说、黄册大案故事等丰富内容,能使人以最快捷的方式融入到黄册库历史变迁中。
户籍制度在封建社会是重要的朝政建设内容,每朝每代,人口、赋役的统计和管理都是大事件;而到了朱元璋开创明代后,更兴建了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的后湖(今玄武湖)黄册库。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丈量土地、并规定全国人口以户为主,分“里”(110户为里)编造户口档案,详列丁口、事产、乡贯、名姓等具体情况,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并由中央户部统一管理,这就是朱元璋的“黄册制度”。由于各地送往户部的户籍管理册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册。黄册关系到明政权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特意在南京选定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玄武湖为存放点。从公元1391年到1642年的200多年间,全部土地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末,玄武湖黄册库房约建有960间,藏黄册170万本以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
拍摄时间:2007年5月2日上午
纪念馆的外面:
南京玄武湖发现明代黄册库遗址 |
作者:苏新 昌红
南京消息: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中,埋没地下360余年的明代黄册库遗址近日被发现。据专家考证,在玄武湖梁洲、环洲、樱洲的施工现场,均发现有明代砖瓦与地基断层。其中梁洲最为密集,几乎开挖的每一条深沟都可看到裸露墙基,这说明当时在梁洲上建的黄册库房非常之多。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规定以户为主,分“里”(110户为里)编造户口档案,详列丁口、事产、乡贯、名姓等具体情况,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其中送往户部的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册。由于黄册关系到明政权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特意选定“周遭四十里,中突数洲”宁静又安全的玄武湖为存放点。黄册长、宽各为一尺二寸,用厚实的棉纸制作,装订一律用粗绳索,每本重约四五斤。从公元1391年到1642年的200多年间,明朝黄册均藏于此,玄武湖几乎与世隔绝。到明末,玄武湖黄册库房约建有960间,藏黄册170万本以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
《玄武湖志》作者、南京古都学会理事李源说,作为国家重点园林单位,玄武湖目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在滑坡,要使玄武湖真正成为南京的“水上明珠”、“城市名片”,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开发,充分挖掘玄武湖特有的文化内涵,以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魅力。但是由于经费等原因,有关方面对玄武湖的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视和挖掘都比较欠缺。他说,现在湖上虽然搞了不少看似“现代化”的人造景观,但游客们并不买账。他十分痛心地说,现在的施工对遗址保护是个灾难,等到遗址夷为平地,后人再想进行抢救性发掘,就非常困难了。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