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镀金归来 时髦变身

(2008-10-19 19:06:52)
标签:

服装

回力

国货

中国元素

外国制造

时尚

电影

功夫熊猫

娱乐

分类: 关注话题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8/10/15/F611E21F2E2C49EB9C713A0D65634469.jpg时髦变身" />

  终于,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甚至玩味中国制造了,我们才“迟钝”地发现,周围到处都是触手可及的时髦。那些曾经被打入冷宫的老球鞋、旧运动衣,一把被好莱坞明星从过气的行列中拉了回来。对,没错。我们要拜外国人所赐,才能理直气壮地力挺国货。不过,凭什么连自家时尚我们也要劳烦外人才能重生?

  廉价土产摇身一变成尖货

  从长居“冷宫”,到一飞冲天成为炙手可热的时髦尖货,谁也没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一张八卦照片拯救了奄奄一息的“中国制造”。老迈落伍的回力胶鞋在香榭丽舍大道上兜了一圈,得到了潮流权威的首肯,立马儿被赋予了特立独行的文化意义。这年头,国货也如国人一样,仿佛持“海归”证明才能有效地炒作起身价。再撩人的“国产尤物”也得经老外验明正身后,我们才有底气大胆“追求”。

  如果不是奥兰多·布鲁姆穿着那双已经肮脏不堪的“回力”颓唐地站在曼哈顿的片场,并且恰好被狗仔队拍个正着,这个60年代中国制造的老古董,即便在早市的地摊上只开出十几元的售价,恐怕也难有人问津。而现在,连回力的厂家也始料未及,不过一夜间,街头巷尾那些时髦小青年脚上的匡威已经被它们原本积压成山的库藏取而代之。在北京,各种潮人经常聚集的场所,这种十几块钱的“便宜货”正在理直气壮地和Diesel牛仔裤、Dolce&Gabbana机车夹克一同登堂入室,并且以不可或缺的地位炫耀着主人的特立独行。而你要知道,在几个月前这简直难以想象。

  从西方“镀金”归来的回力,一路扫去国货的腐朽老土,七八十年代随便一件稀松平常的物件,被贴上Vintage的标签后便开始焕发第二春。这些原先唾手可得的家常衣物,从旧货堆里一一重见天日,扬眉吐气地从最Out摇身一变成了最In的潮流,想必连它们自己都受宠若惊。而在向来标榜先锋趣味的豆瓣网上,光是搜索“经典国货”就会立刻显示出四个超过千人的庞大拥趸群体。其中,有人将一双80年代工厂免费发放的老款“飞跃”,标上“FENYUE 20th Anniversary Limited Edition”的字样挂在Ebay上出售,瞬间便招来无数粉丝的疯狂竞拍。令人瞠目结舌的远不止于此,据说,在欧洲由法国人特斯?巴斯坦垄断的“飞跃”球鞋海外市场,这种12元一双的“古董货”稍加修饰,身价便翻涨了“50倍”,尽管如此,依然每每卖到断货,紧俏的势头丝毫不逊于《欲望城市》里令女人神魂颠倒的Christian Louboutine。然而,聪明的特斯?巴斯坦先生并不像“飞跃”的老东家一样,只是单纯地兜售设计躯壳,他为每个系列一一冠名,“少林精神”“螳螂”“龙尘”“猴爪”……听起来噱头十足。这就好像为那些司空见惯的款式注入了丰满的灵魂一样,比干瘪的叫卖更有诱惑力。也许,正是这种文化意义上的包装才吸引了好莱坞大明星奥兰多·布鲁姆、安吉丽娜·茱莉、凯拉·纳特丽纷纷舍弃名牌鞋履“缴械投降”。

  显然,法国人不愧自称为最懂时尚的人。他们不光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潮流与想象力,甚至还拿走我们私房中最不起眼的家当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些人,用他们陌生的东西轻而易举地打动了对此再熟稔不过的中国人。而我们——中国元素的始创者,正在趋之若鹜地盲从西方缔造的中国时尚,这听起来难道不是更像一个荒诞的讽刺吗?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8/10/15/9624C63821344C89A01B25BF45B16BEA.jpg时髦变身" />

  西方金口为中国时尚镀金边

  当然,你不能否认,在中国并不乏慧眼独具的伯乐。但是能发动潮流革命的金口玉言永远来自西方。这就像诡异设计在Jhon Galliano的笔下永远合情合理,而之于一个普通的菜鸟选手,很可能因为四六不靠招来一片嘘声。在你拥有话语权之前,别指望你的审美判断能颠覆潮流导向,即便你一直钟爱的那双球鞋真的很酷。也许,这也正是东方元素总要送由西方权威“临幸”后才能得封受宠的尴尬所在。

  早在数十年前,国内最早一波所谓的小众潮人就开始坚挺六零至八零间具有时代标志性的经典老牌国货。用今天的话说,那些时尚嗅觉敏锐的群体早就深谙“复古”的魅力。与当下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行为癖好恰好高调地张扬出先锋派们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正像Christian Dior先生1957在接受《时代》周刊访问时,曾以艺术家的口吻,将时尚这门学问形容为“人类对抗庸俗的最后庇护所”一样,“在这个重视常规与统一的流水线时代,时尚是唯一自我且独一无二的。即便是最骇人听闻的新闻也应该被坦然接受,因为它们保护我们免于粗制滥造与单调乏味。”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更多的还是源于时尚权威的潮流导向。某件时髦事物要想在主流世界中聚拢更强的气场,无疑,他们的推波助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星的号召力自然功不可没,当Paris Hilton身着印有熊猫图案的运动帽衫在比弗利山庄的名店街招摇而过之后,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国宝立刻“爬上”了摩纳哥王子女友的身上,随后是时尚媒体连篇累牍地推介,最后,“熊猫”回到了故乡,一连串的蝴蝶效应随之而来,几乎人人都开始懂得大熊猫不是只会躺在动物园里吃竹子,它还能让你变得更新潮。

  让我们再回到“回力事件”,“精灵王子”的宠幸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制造故事高潮的始作俑者则是《Jeune&Jolie》《Cosmopolitan》这些握有时尚权杖的传媒。法国版《ELLE》更是多次大肆渲染,著名的《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亲自上阵为其在广告上笼络人心。在最近的一次报道中,《ELLE》的编辑这样写道:“一群年轻人从brooklyn店(法国一家多品牌连锁店)走出,他们穿着入时,脚上都穿着一双来自中国的‘古老’品牌——回力球鞋。这已经着实威胁到了‘匡威’在年轻人心目中的时尚主导地位。”

  瞧,原来这些触手可及的“家乡特产”在大众眼中与家常便饭别无二致,但是当领导时尚的“金口玉言”为它镀上了金边,那些神奇的心理暗示与不言而喻的虚荣心便让它们显得如此光彩熠熠。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8/10/15/560F140F937642BC99F9B9ECB79FF326.jpg时髦变身" />

  西洋更懂东方美?

  “有什么国度这样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国,我们西方艺术受中国之赐可谓多矣,那种深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没有中国,我们的文明决不能臻于今日的境地……”刚于6月辞世的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先生曾这样感叹。然而,身处文明的“发源地”,我们似乎总是不能将独特的“我们”得心应手地展现给世界。那种迫切要将民族复兴种种深重意义扛在肩上的局促与诚惶诚恐,恰恰遏制了创造力的自由,让真正的“我们”变得畏首畏尾。

  好莱坞用《功夫熊猫》破解了中国武功秘笈上的“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成千上万的成年人为了一部动画片涌入电影院,而它既没有铺张浪费地搬出几万盆“菊花”扮豪爽,也没做作地在观众面前卖弄东方武术的玄虚。它就这么轻松地打破了票房纪录,然后让“原装出品”的《功夫之王》在一旁相形见绌。于是,中国人演自己输给了老外演别人。简单的故事不安分地讲,自然无法笼络人心。事实上,在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今天,能如《功夫熊猫》一样深入浅出同时又具娱乐性才是赢得世界瞩目的基本要领。

  曾经有人讥讽夏姿·陈的时装设计不过是利用水墨元素的皮毛作噱头,并不足以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某位员工却透露,该品牌一条超过900欧元的裙子在奢侈品牌触手可及的巴黎供不应求,那不过是一条结构非常简单的A字形真丝连衣裙,只是胸口和裙摆处有手绘加刺绣的水墨荷花罢了。就这好比厨师把客人请到家里吃饭,您真的端上来一桌满汉全席,吃客便会因为重点太多无从下手而抓狂。相反在拿手绝活上精益求精,不贪图急功近利反而事半功倍。

  “清高”的看客喜欢不失时机地纠正外国人犯下的“愚蠢”错误。比如,他们经常分不清花旦与艺妓之间的妆容;把旗袍与和服的元素混淆在一身时装中……但这并非是哗众取宠或者标新立异。他们只是少了几分对文化的依赖和牵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自己所知的一切来构造她们认为最美好的设计。而这正如管中窥豹,恰好将那些华丽的“斑纹”发扬光大。西方大师的直观,将拿来的“形式”基于一点发散开来,素材运用的克制也成就了他们比我们能更清晰平易地将中国时尚展于人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