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初的流行语

(2008-03-01 13:20:08)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电视

闯关东

鲜儿

《亮剑》

李幼斌

闯关东2已续写

原班人马

娱乐

分类: 关注话题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8/2/21/5D795A8F49F74B019578EC0F70E843DF.jpg

  作为央视2008开年大戏,《闯关东》在央视一套、八套播出之后,又在各地卫视台播出,收视率频创新高。《闯关东》还创纪录地登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三大央视王牌节目。这部堪称平民史诗的《闯关东》表现出的捍卫民族尊严、坚守商业诚信、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引起观众共鸣,继电视剧《士兵突击》之后,再一次引发全民大讨论,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文化现象。

  《闯关东》VS《士兵突击》

  《亮剑》《乔家大院》《士兵突击》《集结号》,再到如今的《闯关东》,这些充满正气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成为近来市场上的主角。在《闯关东》中,编剧为一个家族的成长赋予了许多传奇色彩,朱家父子几乎涉及了各个行业,而在这些传奇色彩之外,尤为重要的是剧中处处闪现的民族精神。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去年火爆的《士兵突击》。虽然两者从故事到风格到背景都截然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反映的时代精神深触观众心灵。《士兵突击》将情义摆中间,逆境中的许三多乐观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人原则,让观众唏嘘赞叹之余,重新审视人性之本。同样,《闯关东》中主人公昂扬向上的“闯关东精神”也带给观众很多启迪,比如,人能站着死,绝不卧着生;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的。

  正如导演张新建所说,这种闯关东精神,就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敢于与命运进行抗争;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敢于为改变贫穷落后与自身的种种不良品性抗争。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敢于积极倡导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以及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李幼斌所扮演的朱开山之所以受到追捧,就是因为他身上充分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

  《闯关东》与《士兵突击》共通之处还在于它们释放的平民情怀,平民化的视角,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总能让人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动。《闯关东》片尾总结道,“闯关东”是一个文化现象,关内的人带着梦想迁徙到关外,生存的艰难,故土的眷恋,他乡的疏离感,平民的梦和坚持。所有这些都让观众细细品味个中甘苦,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为此,编剧高满堂与孙建业行程7000公里,走访上百人,历尽艰辛写就了这场底层人的求生运动,现今很多历史剧过于执迷于宫廷权术,不是写帝王将相就是写才子佳人,即使是年代剧,也大多是写名人、商人、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很少有写底层人民的。对此,高满堂感慨良多:“历史绕过它们呼啸而过,年轻的观众很难了解在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忧虑。所以,我们下决心写在日俄战争至‘九·一八’这段历史时期最底层山东人闯关东,他们的求生运动,他们的不屈不挠。我们相信观众在看这部剧时,能看到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和祖先是怎样生存的,会在观看的过程中和他们血脉相通。”

  然而,这样一段2000万人300年间前赴后继闯关东的波澜壮阔的移民史、开发史、斗争史,竟然是一部口头文学。高满堂深刻感受到再现这段历史的危机感:“我们采访了还健在的最后几个闯关东的老人,最小的已经八十多岁,最年长的九十六岁,如果我们再晚几年写这部剧,就彻底没有第一手资料了,闯关东只能变成久远的传说了。我们是怀着抢救这段历史的心情创作这部戏的。”

  作为闯关东后代,高满堂曾说过,如果拍不好这部作品,就对不起“闯关东”这三个字。事实上,这也是《闯关东》主创者每一个人的心声。总制片人傅思说:“我们都是山东人,山东人对自己祖辈的这段历史,铭心刻骨,且引以为荣。”高满堂说:“我们从小听的故事就是闯关东的故事,因为我父亲、母亲、爷爷都是闯关东过来的,闯关东的故事我从童年一直听到中年,其实关于闯关东的传奇,闯关东的英雄故事,已经流淌在血液里,挥之不去。应该说,这在世界移民史上是最大的一次移民迁徙,如果做不好,我觉得愧对两千万闯关东的人,愧对我们的先人,愧对我们的爷爷、父亲。”

  尽管《闯关东》表现的是山东精神、山东汉,事实上,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缩影。导演张新建说:“它集中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品质,不仅是山东人,也不仅是东北人,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这一点很重要。” 这或许也是这部地域色彩强烈的《闯关东》为什么可以遍地开花的原因之一。

  80后、90后的“闯”

  “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在“闯”中壮大。用一个去年荧屏上颇为时髦的词诠释,也可以是“奋斗”,很多80后、90后们很自然地将《闯关东》与自身的漂泊经历联系到一起,从中也学习到了奋斗的可贵和处变不惊的处世原则。

  可以说,《闯关东》对当今社会的关照正是这个闯,闯的劲头和精气神。张新建说:“当年有闯关东的,现在有闯北京的,甚至有漂到国外的。影视圈就有很多‘北漂一族’,比如闯出名的王宝强。这个闯劲我认为不仅是现在,包括将来,因为人肯定不满足于现状,他要改变现状,改变就必须去闯,概括起来就是一种抗争精神,跟自然环境抗争,可以改变生存和生活状态,与社会环境抗争,可以改变命运。自己跟自己抗争,把自己身上不良的东西剔除掉,吸收优秀的营养,提升自己。”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8/2/21/BBA7391FEB5F430BA5C4CFCD779408D8.jpg

  观众赞誉声中细挑刺

  在网络上,网友自发加入了热议《闯关东》的行列。绝大多数观众被传奇故事、人物命运和人文精神所鼓舞、所震撼。

  一位网友跟帖道:“随着剧情的发展,政权在变,观念在变,遇到的困难也在变,这些都在冲击着朱家人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朱家那股子闯劲没变,憨厚、勤奋、仗义、冤家宜解不宜结的信念没变,但是那种男尊女卑、家长主义的观念变了。朱开山的认错,传武的成长,我看到的是山东人乃至那一代中国人的自省史、成长史。看完这部片子,至少我自己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也坚定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另一位网友写道:“朱开山是中国男人正义的化身,仁义、礼、智信,文他娘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女性,仁爱、智慧、坚强。三个儿子也安排得别具匠心。闯就是奋斗,是人生永恒的旋律,是每一个人用一生去诠释的,是与命运的搏斗,特别是在那样的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国家危难、民族危难的时刻,而主角身上昂扬向上的生存斗志是特别能鼓舞人、打动人的。向编剧老师致敬。”

  当然,也有一些观众对《闯关东》提出中肯意见。有细心的观众挑出剧中20处穿帮镜头,认为与当年《大宅门》拍摄的精益求精相比稍逊一筹。也有少数观众认为,《闯关东》带有某些成人童话般的色彩。某网友指出:“闯这个字让我想到的是李闯王、风风火火闯九州,甚至是闯祸等,闯在我看来有那么一种感情色彩,而当初众多的山东人到关东的经历我更愿意用‘讨生活’这个词!”

  而另一位网友则比较尖锐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部戏里很难看到那一代人在异土上生存的艰辛和挣扎,有的却是不知所以的连续成功,即便是有点困难也能够从容化解。老朱家种庄稼一定丰收,娶的媳妇必定知书达理,开饭店一定火爆,开货栈绝不赔钱,那文打麻将比赌王更神,传武当兵直接升到了少帅身边,无意中搭救的竟然是震三江这样的牛人,鲜儿一当土匪就当上了最大的土匪,老朱家吃嘛嘛香干嘛嘛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与老朱家做对的,只有死路一条。这几乎是一部成人童话,这普通的一家人集中了我们能够想象的所有好运气,然后轻而易举地一再成功。这就是生活吗?这就是100年前闯关东人的生活吗?如此地有滋有味,真让人艳羡。”

  不过,很快就有网友回应:“闯关东是个很伟大的经历。本片要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来反映整个历史时期经历的阶段。从王族到平民,战士到将领,怨女到土匪,家仇到国恨,还有从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一一跨过。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部戏确实有虚构的地方,但是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李幼斌 再次“亮剑”

  主演这部荧屏史诗巨作的演员,几乎都是实力派,而且大多是地道的东北人。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是全剧的灵魂,从揭竿而起抗击外敌,到只身闯关东,朱开山的故事传奇而引人入胜。他凡事义字当头,情字为先,忍辱负重。国难当头,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兄弟之间,他情同手足,肝胆相照;对家人和亲友,他不计前嫌,海纳百川。他的夫妻恩爱与舔犊之情无不令观众为之动容。不夸张地说,《闯关东》首轮播出时,很多观众就是冲着李幼斌坐在电视机前的,《亮剑》中的出色表演为他赢得了相当一批铁杆粉丝。他“粗糙”的大男人形象很另类,也很有安全感。不少人认为,《亮剑》是李幼斌的终极作品,他演艺生涯中很难再遇到超越李云龙的角色。但是,不出三年,李幼斌便打破了人们的猜想。编剧高满堂称:“李幼斌饰演的朱开山超越了《亮剑》里的李云龙。”总制片人傅思则认为,《亮剑》与《闯关东》不是一个体裁,不具有可比性。但如果硬要比,朱开山比《亮剑》里的李云龙更有层次,更有性格,人物更饱满、更丰富。

  宋佳  男女通吃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闯关东》里的男人就不能不说剧中分量不轻的女人们,她们的情感、智慧和勇气令人一唱三叹。导演张新建给该剧这样的定位:“《闯关东》是一部反映山东人的史诗大戏,这里包括了男人和女人,男人的豪爽义气与女人的刚烈同样感人至深。”萨日娜扮演的孩儿他娘忍辱负重、善良豁达的性格,更是传统女性的本色流露。牛莉的落难格格也惹人同情。在网上获得超高支持率的是小宋佳扮演的鲜儿,在闯关东时与家人走失,一路学唱二人转,并结合山东民谣吕剧,唱红半边天……她的大气、坚韧和宽容令人印象深刻。小宋佳聊到这个角色时说:“鲜儿就是中国农村版的《大长今》。我和高满堂聊过,他说,《闯关东》的闯劲就体现在我和李幼斌的角色上。鲜儿和我最像的地方,就是旺盛的生命力,她并不想活得有多好,就是想活着。她后来能去当土匪,其实早有预兆,如果不是特有主见、有闯劲的女孩子,能一开头就和心上人私奔吗?这个角色让我演得很过瘾。”

  三兄弟  互斗人气

  《闯关东》中三兄弟的情感和性格命运引发网上争议,无论是抠门能干但又懦弱怕事的传文,还是性格鲁莽却又有情有义的传武,以及孝顺乖巧、机灵懂事的传杰,都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剧中很多人物的命运都是由传文引出来的,但也是最容易被观众忽略的,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勇不过老二,聪明不过老三,连自家媳妇都不敢管,爹娘都不喜欢。但这个角色的人物魅力就在于真实。朱亚文饰演的老二传武生性不拘,豪放莽撞,有骨气、有血性,从20岁的顽劣少年变成土匪,后来又参加抗日队伍成为著名的爱国将领,朱传武的人生充满传奇,这也是他吸引观众的地方。很多观众对他是又爱又恨,爱他对鲜儿有情有义,爱他敢爱敢恨;恨他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传武和鲜儿是继朱开山之后全剧最大的亮点。

  写续集 立下军令状

  《闯关东》成功了,许多观众都希望找编剧聊聊,为他们提供素材,希望他们再写续集。导演张新建表示,由于观众反响热烈,《闯关东》有可能推出第二部。续集正在构思,编剧已完成前期采访,故事背景大体锁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闯关东”。

  《闯关东》的大结局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再度踏上征程的朱家人的命运又会如何?许多观众纷纷表示,希望制片方推出续集,甚至有热心观众为编剧们提供素材。为此,总制片人傅思透露,续集创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编剧高满堂已经深入吉林、黑龙江等地进行补充采访,时代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1949年建国,主创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还是以朱家这条线索展开故事。傅思说,高满堂已经立下军令状,准备在春节之后拿出14万字的大纲和分集梗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闯关东2》将作为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一部巨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