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立 说不清的生活我不要

(2007-12-18 20:16:15)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影评/乐评

八卦传闻

休闲

谈天说地

生活

明星娱乐

袁立王海鸰

大校的女儿

影评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7/12/13/0446190C61B34F42B7CB4524D7B9D425.jpg说不清的生活我不要" />

  但凡王海鸰的作品,都直指社会尖锐话题。她用五年时间创作的《大校的女儿》两年前即已拍摄完成,因为各种原因推迟播出。但是,这不妨碍观众对《大校的女儿》的追捧,观众纷纷从碟市及网络下载中抢看剧情,并在网上形成热烈讨论。本周,《大校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这部被称为女版《士兵突击》、中国版《廊桥遗梦》的电视剧,将重新引发新一轮军旅题材热。

  与《牵手》《新结婚时代》《中国式离婚》不同,在《大校的女儿》中王海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军人形象。王海鸰说:“这部戏不仅写了一个女人成长的疼痛,还写了一个女人成长所必备的尊严和力量。”饰演女主人公韩琳的是曾塑造了欧阳兰兰、杜小月、莫菲等多个荧屏经典角色的袁立。相比前任“鸰女郎”蒋雯丽、刘若英、梅婷的温柔、亲和形象,袁立给人感觉傲气有余朴素不足。这也是最初让观众特别是王海鸰本人稍感担心的一点:“我不知道她演完杜小月这类活泼角色后,再演沉稳、知性、沉甸甸的女性,能不能出来效果?”如今,所有这些疑问全部被打消,网友公认:袁立的表演变得朴素而平和了。王海鸰则说:“这是她的一次成功转型,她的演技非常圆润流畅。”

  仿若唱起了蔡琴的老歌

  接到《大校的女儿》剧本时,袁立正在《一生为奴》剧组饰演慈禧,慈禧的诡异和暴戾令她身心俱疲。之后,袁立入驻《大校的女儿》剧组,在安静的云南边陲小岛,和主人公一起感受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袁立发现自己每天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我演慈禧很累,就像唱咏叹调一样累。忽然到了《大校的女儿》,我感觉像唱蔡琴的歌一样,很踏实、很温和、很朴素。很多人问我演海鸰老师笔下的人物有没有压力?我回答:没有任何压力。因为它离生活很近,海鸰写的这个人非常悠扬,也契合我喜欢的忧伤,两个人不能走到一起,才有更多的回味。”

  没有压力并不代表没有问题,在开拍之前的讨论会上,率性的袁立把自己的困惑说给王海鸰听。“有些地方我看不懂,包括韩琳的婚姻,她怎么能这么仓促地就把自己嫁出去,又那么仓促地结束自己的婚姻?我看不懂整个事件中男女情感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对于袁立提出的意见,王海鸰既不做修改,也不给出任何解释,而是很强势地对袁立说:“你必须这么演。”

  对此,袁立并没太往心里去,只是不卑不亢地跟王海鸰说:“如果你告诉我缘由,我可能演得会更好,如果你不告诉我,我也会按剧本最完美地表现出来。”事后,王海鸰跟袁立打趣道:“你真是个聪明的演员,没有给我出难题。”

  “谢谢你把我的韩琳演得这么好”

  《大校的女儿》被认为是王海鸰的自传。女主人公韩琳的名字和海鸰两者谐音,生活中的王海鸰也和韩琳一样,16岁当兵,在海天相隔的小岛上多年苦干,后来依靠个人奋斗,成为军队作家。王海鸰用八字精髓总结这部作品:坚守、励志、责任和理想。可以想见,《大校的女儿》之于王海鸰,是融入血脉中的不凡之作。袁立说:“看得出,海鸰老师很喜欢这个剧本,也很在意这部戏拍得怎么样,但是我们在云南拍戏时,她一个电话也没打,一次探班也没来,简直太帅了。我现在想,她当时心里一定很忐忑,但她不敢问。”直到电视剧初剪片完成,王海鸰才拿着样片回家,一口气看完已是凌晨三点,惊喜、激动、感怀之余,王海鸰忍不住拿起手机给袁立发了一条短信:“袁立,谢谢你,谢谢你把我的韩琳演得那么好。”

  从盛气凌人到平和朴素

  袁立在空政话剧团当过3年兵,很多人认为,袁立能成为韩琳很重要的一点是她曾经是名军人,身上一定还保留着可贵的军人气质。王海鸰也说:“她当过兵,穿过军装,她的戏是有弹性的。而且她年龄合适,30多岁,下到18,上到40,都能够得着。”王海鸰毫不吝啬对袁立的赞美,称她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转型,从花旦到青衣,她的变化不动声色、浑然天成。

  对于王海鸰看重的这两点,袁立并不想强调得太多。年龄上——袁立认为韩琳不只16岁。“我不会刻意表达她多少岁,要不然别人会恶心的。”曾经的军人身份——袁立笑称自己当兵当得吊儿郎当,到部队一共报到过3次,部队的人都没有认全过。“我觉得倒不是因为我当过兵,很多人认为我特适合韩琳这个人物,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你身上有股劲儿,别的女演员长得很漂亮,但没有那股劲儿。’他们说‘不管丢什么,你都不能丢了这股劲儿。’”

  这股劲到底儿是什么,袁立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比较清高,比较骄傲。”这似乎在她过往演过的许多角色中都能捕捉到,比如令她一夜成名的欧阳兰兰,简单而拔扈。提起十年前的欧阳兰兰,袁立依然深有感触:“她打动我的无非是对爱情的执著,我强调的也是这一点,别的,说实话,我不喜欢欧阳兰兰穿的衣服,我不喜欢欧阳兰兰开的车子的颜色,我觉得黄得太招摇,太张扬。仔细想想,她骄傲吗?除了会得瑟,也没什么骄傲的。我觉得骄傲不是挂在嘴边,表现在形体,而是深植于内心的。”

  而在《大校》中,主人公韩琳柔软的外表下,这种骄傲与朴素是交织并存于她的内心的。一位网友在看过《大校的女儿》后写道:袁立以前的角色傲气太盛了,但是这部戏让人感觉到她的平和,一种降下来的朴素。袁立说:“这个表述很准确,对我来说,以前那么跳跃的角色忽然有一天变得安静下来,也许是一件好事。”

http://dzb.sg.com.cn/uploadfiles/2007/12/13/B263EDCFB0B045B0AC3E6326276963C6.jpg说不清的生活我不要" />

  换做我 定把桌子掀翻

  欧阳兰兰的招摇和世俗让袁立反感,而韩琳在坚守信念、执著梦想的同时,也有让袁立不欣赏的地方,比如韩琳在对待爱情和婚姻时的混沌不清。“两个人出现问题时,我们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要把问题说清楚,而韩琳为了孩子,为了家,抱着忍到哪步算哪步的态度。我很不理解。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孩子呢?可是我就是有了孩子也不会那么做,我会把事情说清楚。”

  拍韩琳与丈夫冲突一场戏,袁立憋着一股劲,始终找不到发泄的地方。“那天拍戏,我在想,要是我袁立,我非把桌子都掀翻了。可是韩琳什么话都没说,照样叠着孩子的衣服,最多说一句话:大家都是聪明人。我觉得这句话太不过瘾了。她真明白了吗?不见得。如果是我,我会说,你准备怎么做?你为什么这么做?一二三四五,一条一条说清楚。这种说不清楚的生活我不想过。”

  希望结束时像开始一样美好

  袁立形容韩琳像一部散文,美得让人伤感,可能是韩琳身上这种浪漫情怀感染了她,在那样一座小岛,听着那样的怀旧老歌,回到那样的纯真年代,袁立的心一定会激起涟漪。在拍《大校的女儿》时,她与剧中饰演彭湛的赵岭共坠爱河的传闻不胫而走。但是,随着全剧拍摄结束,两人的距离越拉越远,无法回到从前。

  提到这段逝去的情感,袁立并没有刻意回避,只淡淡地说:“这件事虽然还没有处理完毕,但我希望所有的结束都要和开始那样美好,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否则就会遗憾。”

  从怀疑到肯定

  袁立的率性还表现在和主演郭晓冬的“势不两立”上。从第一眼见到郭晓冬,袁立就抱着怀疑的态度审视郭晓冬。“毕竟他要演一个将军,我总觉得他吃不住将军的劲儿。因为如果你们真正到了部队,会发现那些将军真的是不同于我们普通人,他们身上都有股硬朗气概。并且,张丰毅、孙红雷、孙海英都演过军人,军人是很难演的。郭晓冬比较儒雅,比较软,他能演好这个角色吗?”

  这种对对方的不信任被袁立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每次轮到郭晓冬演戏,袁立都会跑到监视器前盯着他。“可能因为这种怀疑,反而激怒了他,让他更加咬着牙把它啃下来。”

  矛盾在彼此的合作中一点点弥漫开来,袁立后来承认:“我们一直不停地吵,他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他,一个说你演的不对,另一个说导演让我演的,你也同意的。我们之间就像两个小孩子一样总是在吵架。”

  小分歧最终演变到了大争执。剧情发展到最后,姜士安将韩琳发表的诗歌散文剪报拿给韩琳看,两人共同回忆走过的艰难岁月时,彼此泪流满面,这是全剧分量最重的一场戏。但是,因为拍这场戏,袁立和郭晓冬大吵了一顿。

  “我们衣服都换好了,机位也走完了,晓冬突然对我说,要跟我谈谈。我说,谈吧,你要谈什么?他质问我:‘你都说我什么了?’我说:‘我没说什么啊’……都是特别小儿科的对话。晓冬就是一个傻瓜,他在那么不切实际的时候跟我谈话。要是心理不够坚强的人,情绪肯定会受干扰的。”

  争执没有结果,两人不得不带着这股对立情绪进入表演状态,奇怪的是,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他们很快投入角色,抬眼相望对方,竟如此深情款款、爱意绵绵。

  “以前拍戏也会有分歧,只不过不像我们俩这么直接地对抗。一开始总觉得他是塑料绳,我是麻绳,根本拧不到一块去。但这场戏拍完以后,我们发现我们拍了一场特别优美的戏,完全没有丢分,这是最让演员高兴的,什么吵架不吵架的全都忘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