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财如命”的香港人

(2007-06-27 09:00:23)
标签:

爱财如命香港人

  

http://images.sg.com.cn/2007/6/26/84439.jpg

  香港最不缺少的就是财富故事。在这座城市,财富被正大光明地顶礼膜拜,制造财富的人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人们的艳羡与崇敬。于是,在某种程度上,李嘉诚成为香港的代名词,因他的贡献,更因他的财富。只是,你可以说香港“充满钱味儿”,也可以说香港人“爱财如命”,但是你却不能对她及他们的创富努力视而不见。

  富豪的产地

  如果要问香港的特产是什么,一定会有人给出一个让人吃惊的答案——富豪。在2007年度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李嘉诚以230亿美元的资产在亚洲富豪中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九。较之前一年,中国香港的超级富豪人数增加了5人,达到21人。

  据说,在2007年新年将到之际,香港恒基地产属下逾千名员工突然每人收到1万元额外“利事”(红包)。原来,老板李兆基的二公子李家诚娶媳妇,李兆基在高兴之余,实时通知派红包给全体员工。有人算了一笔账,光是此项支出,李兆基就要花费千万港币。当被记者追问这样做是否值得时,他哈哈大笑:“(公司)一天的收入已足够支付这笔开支!”除此之外,为儿子在悉尼办婚礼、请酒席等,李兆基还要再支付7亿元之巨。地产富豪的奢华可见一斑。

  据披露,在港澳台地区身家最高的40名富豪中,前三甲都被香港人占据着,而身家1326亿元港币的李兆基只是位列“探花”。至于“状元”、“榜眼”,则是李嘉诚、郭氏三兄弟。在面积1100平方公里、人口690多万的香港,超级富豪的比例之高可谓惊人。

  不但如此,香港的百万富翁人数也让人咋舌。美国花旗银行委托顾问公司所做的一项统计显示,香港手持百万元流动资金的市民有27.4万人。所谓流动资金,并不包括受访者的物业、汽车等。

  两年前,22岁的叶舜贤刚从香港中文大学资讯工程系毕业时,他找到了一份让很多同龄人羡慕的工作——在银行做财富管理,随后又转做外汇买卖,月薪为15000元。对一个职场新人而言,这样的收入水平算是不低,但叶舜贤志不在此。他看好内地企业不断来港上市的趋势,毅然辞职投入股海。叶舜贤的做法很简单,他靠3000元流动资本起家,专炒中资股的期权,“我炒的第一只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期权,我在2.9元价位开始发力,入了9个月期权,两个月内暴升至3.8元,一下赚了6万元。”叶舜贤为自己定下目标——到今年底要赚到100万。 金钱重于时间

  每每旅游车在浅水湾绕山而上,经过一座座豪宅,导游便津津有味地讲述居住其中的富人的发家史,还有仇杀、情史等秩闻秘事。房子自是好得让人没话说,光是每栋豪宅中都停放着的豪车就会大大刺激人们的赚钱欲望。偶有一辆行色神秘的轿车飞快地掠过身旁,导游更会不失时机地指着已不见车迹的路口说:“通常有追星族在这里守候,只要有耐心守上十天半月,总会等到他们心中的‘星星’!”那兴奋的语气瞬时让人有了一种赶快行动的冲动。

  到李嘉诚每逢大年初一必去的寺庙亲手摸摸财神爷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行程。看看每家每户、商场酒楼,无不在最醒目的位置供奉着“财神爷”的神位。在香港这样一座商业主导一切的城市中,对财富的追求是香港人生命中的一等大事,而香港人的安全感也正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你正在追求怎样的人生?”2006年底,当一个香港团体将这个问题抛给香港市民时,近七成受访者毫不犹豫地回答:“香港人的人生是为了追求金钱和财富。”据统计,76%的香港人热衷投资。住别墅、开靓车,这是大多数人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的事情;做官或是当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如成为大富豪,这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评判。在香港,对财富的向往是光明正大、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去卖力地获取金钱才是可耻的。一项调查显示,逾五成香港富裕人士认为金钱较时间重要。

  对待金钱,香港人的态度大抵如此——将金钱的价值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或是将所有事物以金钱量化。他们毫不讳言将金钱作为衡量社会地位的标志。在遵从社会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他们“肆无忌惮”地追求着物质上的成功。

  成败靠运气

  香港既有住公屋、日日为生计打拼的贫民,也有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和家族。眼见盖在半山的别墅以及各种好车彰显的富人气派,人人各安天命,不见所谓的“仇富心态”。在大多数香港人看来,赚钱多少,一靠运气,二靠自己努力。

  “花10元‘买’一个希望,值得!”一位赌马多年的香港人将“心水码”填入马票。有人说,赌马,作为“博”的一种,以小博大,体现了香港人“发运气财”的心态。香港是一个经济极其发达的城市,投机心态与生俱来。在名列前茅的富豪中,也有不少是近几十年间因把握住“机会”而暴富的。马评家摩亚长期将马报资料输入电脑,终日反复分析。经过十多年马场搏杀,如今身家丰厚,有“香港赛马大赢家”之誉。“既然是‘赌’,难免有输赢。”每当有人问起输赢,摩亚总是轻松以对。 强烈的现实感和浓厚的宿命论十分微妙地结合在香港人身上。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深信要飞黄腾达就得拼搏,但与此同时,他们又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冥冥之中有着主宰世人成败的“天命”。他们经营工商业,发财的机会很多,而参与风险大、利润高的投机活动,更是“财神一到,宝从天降”;如果“运滞”,则盘盘皆输。胜利者认为“天助我也”,成功是命运所赐;失败者认为“时不我予”,破产乃天意使然。

  辛苦揾来自在叹

  当然,在香港,还有许多有钱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财富积累的。白手起家,之于香港有着图腾意义的李嘉诚就适用这个词。在香港,关于他的“神话”人人皆知——一个潮汕穷小子到香港投靠亲戚,最后凭着奋斗和际遇取得了今日的骄人成绩。

  事实上,李嘉诚并非孤例。不论哪个阶级与阶层,都在为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些而拼搏。除了做好本职工作,香港人还经常或加班加点,或身兼数职,以便多赚点钱;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辛苦揾来自在叹”(辛苦赚钱是为了舒服地享受)。即使是那些大老板,也并非像老一代有钱人那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比一般职员短——毕竟商场如战场,胜则更加发达,败则可能破产,要使自己的资本越滚越大,自然非拼搏不可。至于普通香港人,除了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很多人还在修学位、考证书。问起缘由,他们答曰:“不学就奥佐了(不学就跟不上时代了)。”这种危机意识让人不胜感慨。

  在香港,豪宅卖到逾亿元仍有捧场客。有人说,香港的豪宅有价,这正显示出这个地方充满机会,而且机会平等。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只要你肯努力,加上运气,也可以成为豪宅的主人。“那些住在半山的富人们不也是白手起家的?我们之所以受穷,还是因为努力不够或是本事不精,有什么可抱怨的呢?”香港人如是说。

  非但如此,每每提及富豪、有钱人,在香港人平静的语气之中还会夹杂着难以掩饰的尊敬。香港是一座鼓励人向上的城市,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得的成功是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香港人崇尚富豪,甚至到了“李嘉诚说买哪支股票,人们保证会一窝蜂地去买”的地步。正因如此,很懂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香港媒体也会挖空心思去关注富豪的言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