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老师王秋珍
东阳教育电视台 俞江英
2016年12月2日19:20首播,12月3日9:00和12:50重播。
http://s9/mw690/001okbj6zy76WYc8muc28&690
【口播】晚上好,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教育空。今天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作家老师。她在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篇,作品获省级全国级奖项40多项。迄今为止,她已出版的作品集达9部。不仅如此,这位视写作为人生幸福之事的老师也带出了许多特别爱写作的学生。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认识王秋珍老师。
打开微信公众号“棒棒糖王秋珍”,里面有王老师自今年七月份以来不断在更新的内容,有她自己的作品,也有很多是学生已发表过的文章。而早在2007年1月份,她就利用博客平台,发表自己、孩子还有学生习作,迄今为止,已达1300多篇。她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取名“棒棒糖王秋珍”,为什么是“棒棒糖”呢?
【采访】吴宁一中教师 王秋珍—— 为什么取名为棒棒糖?
(因为我这样想,棒棒的意思就是好。然后糖呢是很甜蜜的。然后我就把棒棒糖理解为就是一种甜蜜的教育艺术。再呢,
就是平时的话我比较喜欢给学生撒棒棒糖吃。)
从教24
年,王老师早已是一位很棒的老师,不仅课上得棒、班主任当得棒,写作教学更是棒棒的。她的学生迄今已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1700多篇,平均一下每年达七八十篇,这是个令同行咋舌的数字。她的一些学生更是因此走上了写作道路。
【采访】吴宁一中初三(14)班学生——如何喜欢写作
(章孜勤:刚上初中的时候,记得是作文水平是比较差的。我现在是平时作文分都能拿到高分的那种。厉汕:以前就是完全是凑字数,然后现在就完全写着写着就停不下来了,
就那样。)
学生从原来的害怕写作,到慢慢喜欢上写作。这一切,都是在王老师手里发生的蜕变。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来到王老师新任教的初一年级班级,一周一节的阅读课正如往常一样进行着。王老师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没有一定的积累沉淀,写作就像空中楼阁。”为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不仅有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她也将阅读和摘记作为学生每天的常规作业。常常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摘录厚厚的一本。
【采访】吴宁一中初一(8)班学生 如何指导摘抄
吴宁一中教师 王秋珍
(杜海钰:这样子可以提高我的知识面,也可以有很多好词好句都用到作文里面。陈宇:老师经常会给我们一些散文提供材料,我们也经常材料用不大来。王老师经常教我们怎么选用材料,不能通俗地选材料。)
(我让学生摘的就是说,首先你要看整篇文章。整篇文章连起来看,然后感觉哪里处理得好,哪个开头比方说非常有悬念,描写很有味道,结尾设置很有它独特的东西,材料的设置很有个性。这都可以拿来摘。)
http://s6/mw690/001okbj6zy76WYewmlT85&690
同时,王老师觉得作文,重要的是做真诚的人,写真实的文。为避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材料虚编、情感空乏、言之无物等问题,她经常开展花样繁多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比如让学生扮演课本剧中的角色;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登山;让学生走上讲台上一堂课。
【采访】吴宁一中初三(14)班学生——自己印象最深的体验
(章孜勤:王老师之前让我去上一堂作文课。然后我一开始的时候,是真的很紧张很紧张那种感觉,在上面就一直结巴结巴结巴。阿秋老师就站在下面看着我。梁静怡:我那时候就感觉没有那么紧张,但是这个体验让我就是感觉,有点成长起来的那种感觉。)
再比如让学生扮演孕妇、呵护一个鸡蛋等等等等。这次新任教的初一(8)中,有位男同学说起书来绘声绘色,王老师就把他请上台来,给同学们好好表演了一番。(同期声)
这段来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文字,经过这位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这些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因为有了真切感受,他们写起文章来不再笔头生涩、空虚乏味,而是洋洋洒洒,情文并茂了。
http://s4/mw690/001okbj6zy76WYgzuJJ73&690
【采访】吴宁一中初三(14)班学生——体验生活对写作的帮助
(楼淡如:经历会丰富一点,然后写去就更有感觉一点。就会更加熟练语言。陈佳瑶:描述能力会变好,然后会善于发现身边那种小事情,就是可以写出文章中的那种生活中的味道。单雯慧:真真切切地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后,写出来的文章,里面的感情自己能体会的就更真实,然后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更生动了。)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既要鼓励学生多写,也要善于指导他们如何写。王老师珍惜每次作文批改。她会以最快的速度改出作文拿给学生。然后,在批改笔记中记下本次作文的情况,共性的、个性的,哪些需要表扬的、哪些又是不足的,为改后的点评课提供实在的依据。
【采访】吴宁一中教师 王秋珍——如何批改作文
(这么多作文,你要每篇每行每字什么都兼顾的话,愚公移山一样,老师也很累。所以我们肯定要智慧批改。我的话,一般就说评语的话,不讲究面面俱到。有的时候就是一篇文章看下来,哪一点感触最大,我就写那一点。)(陈宇:王老师每一次在批改我们作文的时候,都会在作文的结尾写一些我们作文的优点,以及一点点缺点,让我们加以改正写出更好的作文。)
翻阅同学们的作文,发现王老师还很喜欢给学生打高分。这是为什么呢?
http://s10/mw690/001okbj6zy76WYihsW519&690
【采访】吴宁一中教师 王秋珍——为什么打高分
(高分的话,这个考虑完全是为了激励他们。我一般的文章就能得九十分。然后实在太差就没有分,让他改好了再给我打。但是这里也有区别,就是90上去那个91
到92, 92到93,看起来只相差一分,但是跨越呢不是那么容易的。)
学生拿到高分,一定是开心的。更让他们开心的是,只要他们的作文有些许闪光点,就有机会拿到班上进行展读,或贴到班级墙报上。再出彩一些的,就可以拿到班刊《金秋》上发表。班刊《金秋》设置了师心如水、佳作推荐、我爱我家、奇思妙想、昨日风铃、同题擂台、青春思绪、读后有感、未来诗人、微写作等多个版块,可以集纳学生多个题材、不同文体的习作。这本班刊如今已经刊出了45期。层次再高一点,王老师会拿到自己的博客和微信上发表,接受大家的欣赏和评议。然后呢,是参加各级各类正规的比赛。最后,那些出类拔萃的文章,就有机会在报刊上发表啦。同学们说,正是通过一个个这样的平台,让他们获得了写作信心,萌生了写作热情。
【采访】吴宁一中初三(14)班学生 各种平台对自己的激励
(单雯慧:哪怕我们的作文,是写的还不至于好到可以发表的程度,她也会帮我们收到班刊里面,让我们觉得自己写的可能还是不错的,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我发表了,就是那种感觉。陈佳瑶:从班刊到花果山、再到省级的那种,就是高中版的那种作文书,然后感觉就是写作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
王老师的学生爱写作,当然还因为他们有一位同样酷爱码字的老师。王老师如今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微篇小说新锐作家,《百花园》签约作家。她说,当初走上写作道路,就是从写教师下水作文开始。和学生同样经历的一件事,比如课堂趣事、野炊、来自学生的节日问候等,她都会转化成文字与学生分享。这些文章,加上她平时的生活、教学感悟,已汇集出版成9本书。这本《两颗胡桃的爱》已经上市。
http://s11/mw690/001okbj6zy76WYlhdFw0a&690
【采访】吴宁一中教师 王秋珍——为什么爱上写作
(老师跟学生一样是同学,一起来写同一个题目、同一个内容,再这样写下来感觉也蛮有意思。主要是我们老师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己呢也不会生疏了这个手。这样呢,双方都在成长吧,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地成长。梁静怡:她自己就是在写作当上一个作家嘛,然后她的书让我们看了,就感觉自己也可以像她那么棒。)
这样一位老师,是无比享受着她的教学生活的。而学生呢,多年以后,他们或许忘了曾教给他们的知识,却依然记得他们的王老师,记得他们相处的点滴。每逢教师节,王老师收到的鲜花、书信多得让人羡慕。学生喜欢称呼她为王子、阿秋,秋姐等等。阿秋常常成为学生笔下的人物,一篇篇充满情意的文章流露的是对阿秋的喜爱和敬意。
【采访】吴宁一中初三(14)班学生 对老师的敬意
(单雯慧:她经常上课有时候分糖给我们吃啊什么的,其实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总是让我们觉得,好像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一个老师,然后觉得她真的是很特别。厉汕:而且感觉就是阿秋就是不一样,比较亲近那样子。楼淡如: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吧。)
生活中的阿秋,喜欢侍弄花草,喜欢厨房交响乐。儿子严寒受她影响,喜欢书法、写作,作文集也已经出了好几本。这样一位活得热情、爽朗、投入的老师,用她朋友的话说,就是永远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和闪光的梦想。
【采访】吴宁一中教师 王秋珍 —— 自己的人生感悟
(我感觉过去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就是咱们每个人都曾经痛苦地生长,但是走着走着,
路就宽了;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然后我觉得吧,咱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身份,但是读书者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身份。我感觉应该不断地阅读、广泛地阅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丰盈。)
【口播】或许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这样一位在镜头前活泼欢笑、神采奕奕的老师其实还饱尝着严重颈椎病和多年神经性耳鸣的困扰。但她用自己的努力和热情与病痛抗争,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了一个精彩而丰盈的故事,也在一届届学生中播撒下写作的种子,让写作成为他们一生的挚爱。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王老师这样,试着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http://s16/mw690/001okbj6zy76WYpD3s32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