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真的难以沟通吗?
王秋珍

家长会结束了,办公室热闹异常。大家对家长多有怨言。有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班级,不知道老师的性别,却认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当老师发言的时候,聊天的,打手机的,不一而足。家长对老师也有怨言,有的说,“老师不给我们孩子抓紧,我们有什么用?”有的说,“成绩又不好,我才不去开什么家长会!”
家长和老师之间,像隔着一条鸿沟,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双方都在心里说,其实你不懂我们的心。
都说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家长和老师,真的那么难以沟通吗?
我想对家长说,教师是暂时的,家长是终身的。“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学会做人”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其在做人方面的基本品德修养,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育人上,即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优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长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巧妙及时地和老师沟通。有人说,表扬的话背后说,批评的话当面说。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说三道四,动不动就挑老师的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半不会尊重教师。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国家的未来,与其说掌握在教师手中,不如说掌握在家长手中,掌握在母亲手中。如果家长尊师重教,举止文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孩子又怎么会自私自利呢?
我想对老师说,尽量将家长争取到教师的立场。无论家长的社会地位多高,经济如何宽裕,他们在教师面前,都只是家长而已。双方的关系只能是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美·哈里森认为,帮助儿童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父母。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教师可以用书信、电话、短信、家访、QQ留言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对某些无理的家长做到不计较不苛求。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一以贯之的爱护与关心,迟早会感动家长。当然,教师要主动地让家长了解并信任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亮出自己的“家底”。还可以填写调查表,请家长写下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的特点等。
总之,“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苏霍姆林斯基)家长和教师都要敞开胸怀说亮话,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再回到自己的位置想想,以同理心放飞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