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尔80/20原则

(2007-07-06 16:24:12)
分类: HR--人力资源
 张瑞敏说,麦当劳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开店,缘于它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块,可以移植,OEC就是海尔的模块。
  每天,海尔的管理层干部都必须制定自己崭新的工作目标,由此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在海尔,职位越高,责任越重,这就是海尔常说的80/20原则。80/20原则是海尔的重要管理思想,按照这个原则,企业中占人数20%的干部负有80%的责任,而80%的员工只负有20%的责任。这样,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和责任的倒金塔结构保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海尔有张人人皆知的《海尔人报》,它的特点就是每期都有批评。销售部部长、空调事业部部长、监理公司经理、进出口公司经理、生物工程事业部部长都在报上被点过名。
  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苏芳雯说,在海尔不管是批评谁,我们主要是批评干部,这是海尔批评人士的特点。一件事干错了,干部要负80%的责任,具体人员负20%的责任。如果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好的话,首先是他的部门领导没有做好。
  工人出错、干部受处罚,海尔这种80/20原则在一般企业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对此,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自有一番解释:我也有可能与上级持不同意见,但一般情况下我肯定是执行上面的政令。如果出现了差错,肯定得由领导来承担主要责任。不然,谁会听领导的指挥。
  走近海尔,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统一的地方。如海尔近2万人的餐桌上每天都有一朵新鲜的康乃馨;在张瑞敏的书桌上有一本叫做《第五次修炼》的书,在海尔其他员工的桌子上偶尔也能看到这本书。其他如服装、企业标识等等都是统一的,而这些统一最根本的是海尔观念的统一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统一。
  在海尔,每位员工都佩戴有两个牌子:胸牌和企业文化牌。前者告诉人我是谁,我干什么,后者是海尔人行动和思考的准则。形成这些观念和准则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表扬与批评。
  海尔就是通过对企业每件事、每个人的表扬与批评来形成海尔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

准备着选择与被选择
  1997年8月,怀着相同的梦想,揣着复杂的人态,1300多各应届大学毕业生跨进了青岛海尔的大门。对于这些刚刚迈出象牙塔的学子,那扇题有Haier字样的大门里面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对这些大学生而言,厂区的一切都是丰富的、新鲜的。一位名叫蔡勇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最初被分配到板筋车间,所做的工作就是用机器把铁板弯曲,由于危险性大,师傅告诫他不要乱动。其实、岂止蔡勇,所有“准海尔人”都有些迷惘,这个蓝色的世界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按照海尔的规定,这些大学生要在生产岗位上实习三个月,尽快熟悉生产的各个环节,然后再到管理部门轮换,直到找到合适的位置为止,这也是海尔培养人的办法,不搞一锤定音。
  在海尔食堂,记者看到了董升荣这位戴着厚重眼镜的海尔冰柜销售公司员工。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他说:他一到海尔没多久即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刚开始的时候是一脸的茫然;可是,骑虎难下,硬着头皮也得上啊。大学毕业几个月即当上领导,就连海尔的老员工都有点吃惊,然而,6个月180天,他们还是扛过来了。不仅扛过来了,用另一位员工姜红红的话说,由于平时要求很严,他们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如此“压”着干、“逼”着干,年轻人其实也喜欢。
  海尔冰箱研究所员工曾凡晶仍记得初进海尔大门时人事劳保处毕处长所言:“现在你们不要考虑岗位,或许你们真正到了我们企业之后,会发现很多你们没有意识到的才能”。就曾凡晶自己的体会,当初进厂的时候,也迷惑过,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现在在厂里转了一圈,他自认算是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结合点。
  这就是海尔赛马机制的特点:一踏进海尔的大门,每个人都处于动态的过程中,随时面临着选择与被选择的可能性。
用你的名字命名你的革新
  张瑞敏说,每个员工都渴望被尊重,被管理者希望他的成绩被承认,而不被抹煞。每个人的要求和欲望都不同,有的职工可能在物质上希望要得多一些,有的人希望在管理岗位上职称上能更高一些,也有的人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这些要求归结到一起,都只有一个目的:希望自身价值的实现。
  在海尔的车间里挂有一个“小改小革小发的命名”板,十分引人注目,上面展示的都是企业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各种小改革、小发明,海尔将它们的发明者的名字命名,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创造积极性。这是按照海尔集团总体的发展思路,鼓励职工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
  魏晓娥收集箱
  在海尔,张瑞敏是被大家公认的思想家。其实,整天为企业思想的并不仅仅是张瑞敏一个人。魏晓娥废品收集箱就是典型的例子。3年前,海尔刚成立卫浴分厂时,所有的设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这个分厂的生产线条件并不十分好,但环境却非常整洁。
  在这个分厂,一位叫魏晓娥的女职工因为一项小发明而将自己的名字贴在了她的生产发明上。原来,从日本引进的工作台废料都是撒落于地面,魏晓娥在分厂厂长对现场环境提出批评意见后开动了脑子。最后这位普通的女工竟然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在工作台下设置一个废料收集箱,这样只要边角余料--离开工作台便掉进收集箱。既保持了整洁的环境又便于废料的处理。按照海尔的惯例,这种收集箱便用魏晓娥的名字命名了。令日本人惊讶的不仅仅是魏晓娥收集箱,卫浴分厂还用引进的设备把废品率控制为零,低于2%的设计废品率。
  云燕镜
  女职工高云燕的工作是给冰箱门的后面钻4个眼。在工作中她发现,人站在这边操作时,这4个眼钻得是否合格根本就无法知道。所以她就发明了一面镜子,利用反光镜的原理,在前面操作时就可以看到后面钻得是否合格。
  “合理化建议台”也成为职工们管理才干的展示场地。每个月职工在生产当中有好的想法建议、好的操作办法,都可以拿张表填在上面,每一月进行一次统计,无论采纳或不采纳都要进行奖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