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羽毛球三大杯的历史

(2007-05-11 09:05:11)
标签:

羽毛球三大杯

汤姆斯杯

苏迪曼杯

尤伯杯

                             文/绝岭雄峰
                     羽毛球三大杯的历史  
苏迪曼杯的来历 :
为纪念印尼羽毛球联合会前主席苏迪曼先生对羽毛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国际羽联决定将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奖杯命名为“苏迪曼杯”。苏迪曼杯赛与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和尤伯杯赛(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同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办的三大羽毛球团体赛事。苏迪曼杯与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不同的是,这项比赛是检验各国和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进行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五个单项角逐。

  苏迪曼杯是一个镀金银杯,由印尼万隆工学院学生鲁斯南迪雕刻。奖杯是一个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举世闻名的古迹婆罗浮屠佛塔的造型,整个奖杯高80厘米。

  1987年5月29日,国际羽联宣布从1989年起设立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即苏迪曼杯赛),并与两年一度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同地先后举行。苏迪曼杯羽毛球赛按各个国家和地区球队的实力分为A-G等7个级别,但只有参加A级比赛的6个队有资格争夺冠军。杯赛各级别之间实行升降级制。B-G组的小组第一名在下届比赛中升到上一组,最后一名降到下一组。苏迪曼杯羽毛球赛采取5局3胜制,5局分别设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5项比赛.
                     羽毛球三大杯的历史
历届苏迪曼杯名次:
届次       冠军        亚军           季军                   举办地
第一届     印尼        韩国        中国/丹麦               印尼雅加达
第二届     韩国        印尼        中国/丹麦               丹麦哥本哈根
第三届     韩国        印尼        中国/丹麦               英国伯明翰
第四届     中国        印尼        韩国/丹麦               瑞士洛桑
第五届     中国        韩国        印尼/丹麦               英国格拉斯哥
第六届     中国        丹麦        印尼/韩国               丹麦哥本哈根
第七届     中国        印尼        韩国/丹麦               西班牙塞维利亚
第八届     韩国        中国        印尼/丹麦               荷兰埃因霍温
第九届     中国        印尼        韩国/丹麦               中国北京
                  羽毛球三大杯的历史
汤姆斯杯男子团体世界锦标赛简介:
英国羽毛球名将乔治·汤姆斯是汤姆斯杯的创始人。
作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汤姆斯先生在1939年召开的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会上提出了一项推动羽毛球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的新颖建议,他提议设立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比赛,并表示愿意为此项比赛捐赠一座奖杯。汤姆斯先生的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赞同,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汤姆斯先生的这一良好愿望被迫延误了近十年。

1948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代表世界男于是高水平的"汤姆斯杯"男于团体锦标赛,从此,乔治·汤姆斯先生的名字伴随着世界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永远留在了世界各国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心中。汤姆斯奖杯高28英寸,用白金铸成,耗资巨大,底部刻有"汤姆斯"字样。与其他一些国际大赛奖杯所不同的是,汤姆斯杯为流动杯,每次比赛的冠军队将"汤杯"带回本国,保留至下届"汤杯"比赛开始。故此,汤姆斯杯比赛又称为"国际羽毛球挑战杯赛",迄今,汤姆斯杯共举行了18届,其中1982年以前均每三年举行一届,1982年改为每二年举办一届.
历届汤姆斯杯名次:
届数     年份          冠军       亚军    决赛比分      比赛地点
第一届 1948-1949    马来西亚     丹麦      8-1      英国普雷斯顿
第二届 1951-1952    马来西亚     美国      7-2      新加坡新加坡
第三届 1954-1955    马来西亚     丹麦      8-1      新加坡新加坡
第四届 1957-1958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6-3      新加坡新加坡
第五届 1960-1961    印度尼西亚   泰国      6-3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第六届 1963-1964    印度尼西亚   丹麦      5-4      日本东京
第七届 1966-1967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6-3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第八届 1969-1970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7-2      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九届 1972-1973    印度尼西亚   丹麦      8-1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第十届 1975-1976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9-0      泰国曼谷
第十一届 1978-1979  印度尼西亚   丹麦      9-0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第十二届 1981-1982    中国     印度尼西亚  5-4      英国伦敦
第十三届 1984        印度尼西亚   中国      3-2      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十四届 1986          中国     印度尼西亚  3-2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第十五届 1988          中国      马来西亚   4-1      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十六届 1990          中国      马来西亚   4-1      日本东京
第十七届 1992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3-2      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十八届 1994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3-0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第十九届 1996        印度尼西亚   丹麦      5-0      中国香港
第二十届 1998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3-2      中国香港
第二十一届 2000      印度尼西亚   中国      3-0      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二十二届 01-02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3-2      中国广州
第二十三届 2004        中国       丹麦      3-1      雅加达
第二十四届 2006        中国       丹麦      3-0      东京
          羽毛球三大杯的历史 
尤伯杯简介:
尤伯杯是贝蒂-尤伯夫人(Betty Uber)捐赠的。她是英国30年代著名女子羽毛球选手,从1930年至1949年间,她曾多次夺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比赛的冠军。尤伯夫人退役后仍对羽毛球运动情有独钟,为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她在1956年的国际羽联理事会上,正式向国际羽联捐赠由麦皮依和维伯制作的纪念杯,即现在的尤伯杯(Uber Cup),并亲自主持了第一届尤伯杯比赛的抽签仪式。
历届尤伯杯名次:
 
届数
比赛时间
比赛地点

参加国家和地区

冠军
亚军
决赛成绩
第一届
1956-1957
英国
11
美国
丹麦
6:1
第二届
1959-1960
费城(美国)
14
美国
英国
5:2
第三届
1962-1963
威尔明顿(美国)
11
美国
英国
4:3
第四届
1965-1966
惠灵顿(新西兰)
17
日本
美国
5:2
第五届
1968-1969
东京(日本)
19
日本
印尼
6:1
第六届
1971-1972
东京(日本)
17
日本
印尼
6:1
第七届
1974-1975
雅加达(印尼)
14
印尼
日本
5:2
第八届
1977-1978
奥克兰(新西兰)
16
日本
印尼
5:2
第九届
1980-1981
东京(日本)
15
日本
印尼
4:3
第十届
1983-1984
吉隆坡(马来西亚)
23
中国
印尼
5:0
第十一届
1986
雅加达(印尼)
34
中国
印尼
3:2
第十二届
1988
吉隆坡(马来西亚)
31
中国
韩国
5:0
第十三届
1990
东京(日本)
42
中国
韩国
3:2
第十四届
1992
吉隆坡(马来西亚)
44
中国
韩国
3:2
第十五届
1994
雅加达(印尼)
44
印尼
中国
3:2
第十六届
1996
香港(中国)
50
印尼
中国
4:1
第十七届
1998
香港(中国)
50
中国
印尼
5:0
第十八届
2000
吉隆坡(马来西亚)
50
中国
印尼
5:0
第十九届
2002
广州(中国)
50
中国
韩国
3:1
第二十届
2004
雅加达(印尼)
50
中国
韩国
3:1
第二十一届
2006
东京(日本)
50
中国
荷兰
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