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听课感悟两篇
(2015-06-18 11:18:56)
标签:
教育学生实验老师乙酸 |
分类: 名师工作室 |
学习才会提高,反思才能成长
——听包河区高中化学优质课选拔赛有感
合肥师范学院
今天有幸跟着鹿老师到三十二中来听包河区化学优质课,一睹六位老师上课的教学风采,也让我受益颇多。从这六位老师的课中,我深深的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老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学生也 成就了老师。正是老师在不断的教学中提高,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这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相长”吧。多听,多练,教师的成长就是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在教态方面,六位老师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展示了生本课堂的理念。范莺老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问题,在学生问题回答的不够完善之时,能够加以引导启发,尽管上课比较严肃,但是教学效果颇佳。对于来自寿春中学的张雪生老师,他以一个严谨而富有激情的男老师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王建峰老师的微笑在课堂上不断涌现,这里面有鼓励,有倾听,有耐心,以一个暖男的形象呈现出来。 李静老师以其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抓住了学生,以其实验的多样性吸引了学生。下午上课的王楠老师态度亲切依然,诙谐幽默,在课前,王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自然的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整堂课中,师生配合的很和谐。沈冰心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在平常教学中最真实最自然的课堂状态,可以看出王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亲切的朋友关系。从这六位老师我们可以看到当你心中有学生的时候,就能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在课堂中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从教学内容来看,老师们选取的题材从无机到有机(如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烃的含氧衍生物酚),有宏观有微观(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键),从生活到实验室(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些从必修一到选修五,课题多样化。而实验的设计更是每节课的精彩之处。
范老师在催化剂的探究中让学生自主来设计实验,在教学中运用了数字化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准确、方便的采集数据,使实验结果更精细更直观,解决了很多传统实验不能解决的问题。王老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容量瓶的使用,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然后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来配置NaOH溶液和稀硫酸,引起学生的思考。李老师在课堂中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向同学们展示了苯酚的化学性质。王楠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来检验碘离子的存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让学生从猜想,假设,设计,探究,观察,结论等来进行探究,体现了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沈老师在乙酸的酯化反应中设计了实验,由学生来完成。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要创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还需恰当的引入实验,不仅仅是做实验而已,这只是学生的实验的操作能力,更应该以一个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思维上逆转,学会自主的发现问题,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学生能以一个发现和自主的学习方式运用到平常学习生活中去。我想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姿态来进行教学,长期的以学生当做发现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张老师的离子键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是一堂理论课,尽管课堂上没有实验的展示,但是老师以其强大的理论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是整节课的知识条理清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生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我认识到在我们走上讲台之前,首先应该将自己打磨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巩固理论知识,寻找上讲台的机会,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才能站在讲台上,让别人优秀起来。
我觉得作为准老师的我们,就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在尚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成长之路,你我同行
——听包河区高中化学优质课复赛有感
合肥师范学院
2015年6月11日,在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开展了一场包河区高中化学优质课复赛。我很荣幸的观看了本次比赛六位老师的风采展现。他们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一个字概括:赞!那么,请允许我先来谈谈我的感受。
整场比赛中,从范莺老师的探究性实验、高大尚仪器色度计手持技术到张雪生老师课上链接美国化学文摘网站,展示目前发现纯净物的种类、展示钠与氯气反应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视频;从王健锋老师的观察身边的容量瓶及视频播放容量瓶的使用、自由交流到李静老师的身边的化学-药物使用说明书、有趣的教师演示及学生探究实验;从王楠老师的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总结物质提取某元素的一般思路、学生探究并验证后拓展工业制碘流程到沈冰心老师展示美味佳肴提出醋的来历、学生实验猜想验证乙酸的酸性、指导学生进行酯化反应并讲解原子示踪法。可以说是知识上从理论到实验、从宏观到微观。跨度上从无机到有机、从必修一到选修五、理念上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不做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到学生自主探究,从传统实验到数字化实验。真正的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各位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理念,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范莺老师在《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首先通过播放视频,由学生讨论交流出催化剂,再由学生举例所学过的催化反应从而引出课题。在学生探究环节:实验一
学生通过所给仪器与试剂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不同催化剂效果不同的结论。实验二
往酸性高锰酸钾中加入草酸,通过设置悬疑——四个问题和自主实验观察,得出反应物或者是生成物本身可能也是催化剂的结论。最后通过生物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催化剂更好的保护环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张雪生老师在《离子健》这一堂课中,首先由学生大胆猜测目前存在的纯净物种类,再通过设置三个问题: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九千多万种物质?2、组成这些宏观物质的微粒有几大类?3、这些微粒之间是以什么力量相结合构成如此多的物质?——由学生讨论回答后再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讲解引出离子健——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整堂课全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王健锋老师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图片展示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很多,它们代表什么意义?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后提出:如何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呢?学生通过思考配制方法及所用仪器,从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王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很有耐心,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讲解的有条不紊,又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由学生连出正确顺序,达到学习巩固的效果。李静老师的《烃的含氧衍生物
作为一名准老师,我相信这些都是成功路上的宝石。我们需要多听、多练、多反思之后再听、再练、再反思!时刻铭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课堂。当然,自身的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努力充实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是我乃至所有准老师们需要做的事情。成长之路,你我同行,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你我都能成功!(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如有不当,请大家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