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过年!
(2011-02-11 11:15: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眼中的花花世界 |
盼望许久的春节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去了,还没有好好体味,细细琢磨,假期便已结束。除夕年夜饭的余香还在脑海萦绕徘徊,生活却又回归了往日的乏味和高速。过年,是中国人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也是奔波忙碌辛勤打拼的游子回归故乡,享受家庭温馨,亲人呵护的美好时光。因此,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很深的“过年”情结!
对于我来说,“过年”意味着万象更新,意味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因此,我迎接新年的第一道大餐便是:辞旧迎新,家园大清扫。从年前十多天开始,就分次清洗窗帘、被套、床罩、沙发······再分别打扫主卧、客卧、书房、客厅、厨房、盥洗间······每间房的柜子、抽屉,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无不清理规范、整理到位,这已成了我过年的必修课。经过这一番打理,家庭的物资存储,家当资产了然于胸,井井有条。看着自己精心构建的小窝如此干净清爽,禁不住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新年的第二道大餐便是:家人团圆,朋友聚会。
朋友、同事、闺蜜,平时都各忙各的,聚的时间很少,即使彼此挂念,也多是电话问候。可“过年”就不同了,它像一道奇异的灵符,让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该聚首了,该碰面了,就算再忙,有再多的公务应酬,也要停一停、放一放,因为这样的聚会是如此快乐、惬意,是大家盼望已久、倍加珍惜、不可或缺的。
新年的第三道大餐便是回婆家。虽然新年大餐年年如此,然而每年都有不同感受,不同体味,尤其今年,令我感慨颇多。
今年回婆家令我的内心多了一份沉重。老公家是三兄妹,老公是大哥,下面是二弟和三妹。因为婆婆跟着二弟,因此我们回老家也就是住在弟弟的家里。弟弟家境较好,住在县城,有一儿一女。妹妹条件则差些,家还在农村,夫妻二人也远在广东打工,过年也不回家。每年过年,弟弟总会把妹妹的儿子(谦和),女儿(雨卉)接来一起过年。往年孩子小不懂事,四个孩子聚在一起总是吵吵闹闹、追追打打,大人也不在意,只是随他们闹去。
现在孩子渐渐大了,分别上了高中和初中(雨卉念初一,谦和念小学六年级),他们的差别也明显凸现出来。弟弟的子女因为家境较好,又有母亲照顾,条件相对优越。雨卉和谦和的境况则让人担忧,姐弟俩小小年纪就住校,因为缺少父母呵护,两人的卫生习惯很差。我见到二人时,只觉得他们皮肤暗黑,还以为是晒多了太阳的缘故,及至见到他们双手又黑又脏时,才意识到他们根本没有起码的卫生习惯。他俩坐在沙发上显得特别拘谨和茫然,既不说话也不招呼人,我上去叫他俩喊我,雨卉迟疑了一阵怯怯地叫了一声舅妈,谦和叫我时,连眼睛都不敢看我。我不禁有些怜悯他俩,把他们带到盥洗间,拿出洗手液,让他俩认认真真把手洗干净,又教他们洗脸时一定要把额头、耳朵、脖子通通清洗。洗净落座后,我试着和他俩交谈,发现他俩话很少,总想躲避。我问他俩想妈妈吗,希望妈妈回来照顾他们吗,他俩的表情很漠然,看来父母在他俩的心中已经很陌生,我的内心顿时感到一份悲哀。我知道妹妹在外很辛苦,春节也要加班,每天工作10多小时。也许在她心里,自己在外打工挣钱就是对子女最深的爱,但我分明感受到姐弟俩对父母的隔阂、冷漠甚至怨恨。看来父母远离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孤单和自闭,还有更可怕的冷漠、压抑、自卑和颓丧。他俩的神情一直印在我脑海,至今都挥之不去。我知道他俩的内心很孤寂很无助,他们已经过早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今年让我感慨的另一件事便是老公的同学会。一群同学在三十年后再次相聚,当年青春年少的莽撞小子现在已经人到中年沉稳儒雅,抚今追昔那份激动和欣喜可想而知。频频举杯,互致问候,追忆往事,感悟人生,时间仿佛在此凝固,岁月恍惚重回过去。尤其当中一位的初恋情人赶来相见时,气氛自然而然达到高潮。往昔的青涩相思,纯真情爱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遥不可及,但那份美好情愫却永留心底。如今二人各自成家,家庭和睦,子女也非常优秀(一位留学国外,一位是中国建筑大学保送研究生),他们再次举杯共饮,充满了自豪和真挚,以前的误会、争执统统烟消云散,唯有共同祝愿: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