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十三):读《菊花诗》有感!
(2009-09-03 14:29:03)
标签:
红楼梦菊花诗林黛玉夺魁品质孤傲杂谈 |
分类: 我爱古典文学 |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倚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泻
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
解语何妨话片时
《红楼梦》中的十二首《菊花诗》,名列榜首的前三首诗,全都是黛玉的作品,以上便是其中的《咏菊》和《问菊》。李纨说“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值得一提的是,三首诗每首都提到陶渊明,可见陶渊明在黛玉心中的分量。“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是对陶渊明总的评价,“喃喃负手叩东篱”是渴望心灵的拜访。
林黛玉自幼读书,她身上无形中具有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孤傲气质,而父母双亡,寄居外祖母家,年纪轻轻又使她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随着年岁渐长,林黛玉不自觉地向陶渊明看齐,以他的高风亮节为自己行动的标准,以陶渊明自许,也越来越无法相容于所谓的正统的道德。
黛玉的《咏菊》是对自己心灵的剖析,是内心孤独愁怨的倾诉,诗中“笔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写黛玉的文采与口才,“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则写出了她无法言说、无处倾诉的心灵困境,这是黛玉的心声,更是曹雪芹的辛酸。从“满纸”到“谁解”,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曹雪芹在第一回中的《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何其相似的笔调,作者是把最好的诗,最能体现自己才情的诗都安排在黛玉的名下,可见他对黛玉是何等偏爱。
其实就我而言,我更喜欢《问菊》,它不似《咏菊》那般沉重和老道,而多了几分少女的娇嗔和情思,更符合少女的身份,“一样花开为底迟”写出了她对菊花的关切和叹息,“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则表达了以菊花为知己,希望能够和“她”一起交流的亲昵,仿佛两位闺中知己在喃喃交流时的倾心和默契。
应该说,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菊花诗》被评为最佳,表现了作者的精心安排和良苦用心。如果曹雪芹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为什么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湘云“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呢?原来,作者是要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
咏物抒情,借物喻人,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通过《菊花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