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的象征意义
李希曾
时下的天气越来越热,不可预见的极端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文明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需要我们做认真的思考。无可争辩的是,在大自然面前,一切违反其自然规律的作为都将受到惩罚。记得恩格斯说过类似的话,这使我想起最近阅读的一部厚书《白鲸》。
《白鲸》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发表于1851年的一部小说,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可以说受到了出奇的冷落。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这是一部文学史上少有的杰作,它的深刻与伟大可以和任何一部名著相媲美。
其实,《白鲸》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条鲸鱼和一个船长的故事。莫比、迪克是一条凶猛无比的白鲸,它横行海上多年,曾使无数捕鲸船和水手命丧大海,成了许多航海者心中恐惧的妖魔;亚哈是一艘船的船长,在一次与白鲸的遭遇中,他被咬掉一条腿,为了复仇,他网罗了一群冒险者,开始在茫茫大海中搜捕白鲸行动。经过多年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白鲸,经过六天六夜的激烈搏斗,虽然命中白鲸,可是,亚哈本人及其他水手、捕鲸船也都粉身碎骨,同归于尽。
这部厚达近千页的书,使读者望而却步。当时,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部书的意义。只有少数人智者,如霍桑还是发现了它所蕴藏的深厚含义,他在1856年日记中写道:“他(麦尔维尔)具有高贵的品质,比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具有永远的价值。”他的预言,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
如果,单单从表面来看这个故事,这部小说也确实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倘若我们透过这个故事,去看故事下面的深层结构,那么它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白鲸与船长的关系,恰恰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信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理念。但是,无数活生生的事例证明了,这个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一百多年来的工业革命,甚至今天的信息革命,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反,人类付出的是极其惨重发代价。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忽视了自然,不去理解和尊重自然,那么最终的结果,将同《白鲸》的结局一样,同归于尽。事实胜于雄辩,无数惨痛的教训,也已足以告诫人类,如果我们再不调整自己脚步,那么,结果将是毁灭性的。《白鲸》具有的伟大性价值,就在于他在100多年前,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戒了人类,他的思想和认识是超越其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古人“天然合一”的思想,更具合理性,也是人类发展的出路和希望;可惜的是,现代人的自大,已经听不进这样的劝告,只有血的教训才能让我们幡然悔悟。《白鲸》的主题思想,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它所探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当然,正如美国书评家费迪曼指出的,《白鲸》含义是多层的,多个角度解释都成为可能,恐怕是连作家自己也想不到的。
我在许多年前买到一部《白鲸》的缩写本,后来想买全本,但这部书极难买,懂行的人士早把它买走了。几年前,我终于买到上海译文出版的精装豪华本,曹康译。我不知道,这部书早在1957年就已经出版了,新文艺出版社出版。那天,在网上我拍到此书,我买到的这部厚书为精装,57年的价格是3.10元,这价格在当时算是比较高的,和后来的译本相比,这本书有如下特色,一是插图清晰而精美,前后扉页有装裴圭特号巷海线路图以及该船的结构图,封面及文内的版画,由美国著名版画家肯特穷三年之功而创作,是图书中的绝美精品。最近,我还买到了本书的网格本,发行极少。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组织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参与的“人类有史以来的20本最佳图书”评选,《白鲸》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