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药物合成反应》感受
(2008-12-24 15:19:51)
标签:
药物合成反应科研水平重排反应制药分离工程有机化学教育 |
分类: 化学随笔 |
听《药物合成反应》感受
12月份学院组织了新来教师听刘老师的课程《药物合成反应》,听完以后,感触颇深。不愧为学校的顶尖老师,讲课确实有一套。
药物合成反应是有机化学里面比较难的课程,也是制药类专业的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老师讲起来也不是那么顺手,除非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才能对制药化学反应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担负起这门课程的讲解,所以一般年轻的老师是没有资格讲授这门课程的。
虽然只听了一节课,但是感受颇深,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讲课风趣、自然,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并不感到枯燥。
(2) 讲解透彻,机理清楚,例子丰富,能够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的深刻理解。
(3) 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强,看起来像是相互交流,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真正的参与到了其中。
举一个例子,化学中的重排反应是比较难的一类反应,包括亲核重排、亲电重排等,而且在重排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了几种反应,因此学生往往不能够马上看出来,感觉到吃力,但是通过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问题,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通过讲解基本上都理解了,从而也说明了讲课的成功。
我也是搞药物合成的,对药物合成反应比较了解,因此,课听起来不费劲,能够从听课中判断出老师讲课的水平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原先不怎么了解刘老师和他的讲课水平及科研水平,通过听课,我大概能够判断他的讲课和科研水平。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够把所讲的知识融会贯通,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知识毫不费力的灌输给学生。一个科研水平不高的老师,有时虽然也能把课讲好,但是他所掌握的知识,只是熟练而已,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这学期我讲《化工原理》和《制药分离工程》两门课程,由于将近20年没有接触化工原理方面的内容,更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科研,知识达不到游刃有余的地步,虽然讲课也说得过去,但是还是感觉到有点费劲,必须每天都要看看讲课内容。相反,《制药分离工程》这门课由于相对来说较熟悉,课讲起来也就不费什么劲了。
总之,发挥一个老师的特长是学校在安排教学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今后,我也应该在发挥自己特长的时候,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争取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