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媒体竞争力的评价
(2010-06-08 20:26:27)
标签:
文化 |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火热竞争,业界对媒体竞争力的评价姿态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更新,由于这个评价的取向和结果能支持一个媒体的发展和前景,故不论是媒体还是受众,都对此比较在乎和关注。以下笔者几点关于媒体竞争力评价的议论,供同行参考。
1、品牌评价。
近来不少电视传媒决策人都在思考,什么才是今后电视媒体要抢占的制高点,什么才是今后电视媒体发展的康庄大道,笔者的回答应该是品牌的建造。
对于电视媒体的竞争力评价,传统的评价视点都放在收视和收益上,虽然这种评价标识有一定的比较性和量化性,但数据的滞后和不公,常常引发业界的质疑。而且,由于这种数据化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认同,而简单的认同无法形成品牌,只有多元的认同才能成就品牌。所以,我们的媒体应从各个视角入手,强调品牌的建设,把对品牌的期望作为抢占市场制高点的重要诉求,认识到品牌多元认同就是价值认同,人的广泛判断才能组成社会判断,这种判断才能产生消费期望
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品牌的培养是忠诚度的培养,作为无形资产的积累,只有品脾才可以带来长期、有价的收获。如业界一直推崇的凤凰卫视,在内地收视一直低弱,但在民众中名气却很大,信誉很高,其就是依仗名牌的积累收获自已的利润。
2、品质评价
关于竞争力的品质评价,在社会人群文化认识愈来愈高的背景下日显重要。众所周知,与三十年前中国电视初始期不同的是,观众的文化学历普遍提高,而且随着新媒体的介入,社会的传播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青少年观众大量拥至新媒体,电视受众的中老年化日益明显。数据显示,至2010年4月,全国电视观众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总构成比例达到52.8%,占据了收视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45-54岁观众构成比例达到23.4%,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其次则是55-64的老年人,其构成比例也达到17.1%。这种高年令的观众结构也带来了高学历和高资历的观众趋向,因此导致中国收视市场对品质的诉求大幅提升。
在这种受众背景下,对媒体文化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显得更为重要,许多高收视的频道和节目在满意度上往往得不到观众认可。浅文化、浅娱乐、浅快感的节目已不太被广泛认同,广大观众在认同电视娱乐本元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向文化品质倾斜的需求。如湖南广电在2009年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到达率高达92.7,而观众满意度排名落至第十五位,甚至落后于到达率仅为64.1%的金鹰纪实《故事湖南》栏目。
在现代媒体竞争环境中,社会对媒体的品行评价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电视媒体,在其娱乐化意识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对于品行的维护也同样越来越重要。因为,品行的端正和责任是社会和受众接受和肯定一个媒体的标杆之一,任何对社会不负责的作为肯定会抵损媒体在竞争中的元气。诸如媒体的低俗化趋向和过量的负面报道以及不符事实的传播,一方面给社会文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秩序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给媒体自身造成品行危机。所以,媒体品行责任化意识应是当前现代媒体的重要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