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胜芳传统美食的整理

(2007-09-06 17:13:03)
标签:

杂谈

胜芳自古为鱼米之乡,水陆码头,五方杂处,商阜云集,人口组成极复杂,所以形成了胜芳极具特色的方言及口味。
先说咱这里特有的东西,因为胜芳有东淀的缘故(具体东淀的情形请另外参考文献)所以水产丰富,有各种淡水鱼类,虾,河蟹,因地理气候及丰富营养的关系,都是个大肥美,尤其是螃蟹更是世界级的美味啊,农历7.8月份螃蟹都是双盖的脂肥膏满,最大的有4斤一个(进贡用的)一般的也半斤左右,比如今的阳澄湖大闸蟹尤有过之,太小的基本没人吃。再说清河虾,因为东淀的水质及丰富水生植物的原因,真是虾中极品,胜芳的特色菜青炒虾仁就是因此而闻名,其主要特点就是手剥虾仁不用挂浆,直接烹制,口感筋道,清香甜鲜,营养丰富,现在虽然没有了,但胜芳独特的烹饪技术也较一般的高过许多,如果吃胜芳的特色菜,青炒虾仁,溜鱼片,红烧鱼,炒河蟹肉等是必吃不可的。
再说跟水有关的特产,有藕粉,青果,松花,菱角,鸡头米,清水稻,野鸭鸪町(音),等等。以上的各种因为东淀的消失都已经成人间绝响了,即便现在有保留的技术但因为原料的原因口味及档次亦差了不知几等了。
还有故老相传的名店名吃,有祥德斋的点心,西域斋的面食,小五寅的水饺,老多的乌豆,东桥的熏肉制品(用荷叶包装味道清香),中兴馆的时令炒菜(现在的后兴楼即中兴馆的后人)。基本失传的品种有醋溜白菜,素烧白菜,拔丝葡萄,红烧活鲤鱼,豆豉糕,激辣白菜,杨三蒸饺等等(因本人年龄的原因,可能还有好多我就不知道了)。
至于现在想吃胜芳的传统风味,我推荐的有养殖场的松花(配方技术正宗)北桥的炸糕(还没失传快吃啊)王记馅饼,武平桥红旗大楼的南头的烧饼羊汤(西域斋的后人的,还保留着传统的做法),包子吃四海的,饺子吃明润的,开宴席推荐后兴楼和红星小区里大博的酒楼,津风饭庄(一定要老王师傅或他儿子炒的才正宗)。

小吃方面
驴打滚(正规的叫法是绿豆滚)跟糯米糍可不是一类东西,驴打滚是用粘高粱面做的,蒸熟了的高粱面擀成片,两面撒上炒熟了的绿(黄)豆面,再撒红糖,卷起来,切成2寸长的小卷子,码放整齐,就可以卖了。
吊炉火烧不是胜芳的传统,虽然看着有特色,其实是里澜城那边流传过来的,咱胜芳的传统烧饼还得说回民的,用麻酱涂层,蘸上厚厚的芝麻仁,在铛锅下烤熟,那叫一个香。


胜芳的扒糕和北京的不同,虽然都是荞麦的,但胜芳扒糕从做法到调料都不一样,先说做法,那叫一个苦,大锅烧水,水开了放干荞麦面,迅速用木棍搅动,是个力气活,不能偷懒,一个慢里就出疙瘩,然后用盘子蘸凉水一个一个的把扒糕扣出来,放冰水里拔着,卖的时候用小刀切快,淋麻酱,甜酱,蒜水,辣椒油,又解馋又保健。
乌豆,是用蚕豆制作的,东桥的乌豆老板小名叫“老多”具体的大名无从考证了,他制作的乌豆真叫一绝,又香又面,放到嘴里就化了,碰鼻香,外加用荷叶包装就更是香上加香,他吆喝起来也有特色:“乌豆哎~~~腾腾热啊~!”,具体是怎么制作大概随老多的去世也失传了,现在虽然也有乌豆卖但口味差多了
豆腐脑虽不是胜芳特产,但胜芳的豆腐脑别具特色和风味,主要是调料和卤子的制作和配方,做豆腐脑也是一门手艺,它跟做豆腐不一样,豆腐是点卤,豆腐脑是沏卤,就是提前将卤水放桶里用豆浆冲入,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能做出合格的豆腐脑真不是个简单活,现在好了,可以批发,只要自己会打卤子会烤烧饼就可以开一个早点部了,正规的卤子也不好打,要求很多,配料也很繁杂,用骨头汤加大葱,姜,大料,桂皮熬,熬到佐料的味道融化到汤里,将佐料捞出不要,汤里加豆腐丝,鸡蛋花,果子片,黄花菜,然后勾芡,一定要勾成茶汤一样的稠,保温,等买主,调料就更多了,有酱豆腐汁,麻酱,蒜水,辣椒油,韭菜花,另配香菜,想着就流口水。
茶汤用的是高粱面,主要是沏茶汤的手法难掌握,弄不好茶汤沏不好还烫了自己的手,小料几乎大家都知道,无非是红糖,白糖,桂花等等。现在没这买卖了。

雪花凌也不是胜芳独有的东西,是用天然冰的冷气制作的,有专门的白铁桶和木桶,白铁桶套在木桶里面,中间放天然冰,桶里加提前熬好的汁,然后就是摇了,是个力气活,慢慢的摇,等里面挂霜了用铲子铲下来继续摇,直到整个成雪花凌为止,大概一个多小时吧。

蒸糕是南方的特色食品,用已经蒸熟了的大米面,放特制的模具里,添加小料,如白糖桂花等,在特制的蒸汽锅的喷嘴上,用蒸汽成型,扣出来就是美味香喷喷的蒸糕了。

很多普通的农家饭也有地方特色的。
比如咱胜芳的贴饽饽熬小鱼,在别的地方就真没吃到过,即便有类似的也不是个味。玉米面饽饽有讲究,新鲜的玉米掺了黄豆去了皮,在石碾子上磨成玉米面,香里透着甜,在大铁锅里贴一圈饽饽,火候一定掌握好,最好是烧小柴禾,出锅个饽饽有一层焦黄的脆噶,不用什么菜就可以吞一个,那叫一个香。熬小鱼要用本地产的“小毫亘”滚了干面,用油煎透,大大的葱姜炝锅,糖醋烹一下,加水,盐大火一咕嘟就成,就玉米饽饽真是绝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