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胡氏宗谱》

标签:
余姚慈溪乌山横河胡氏乾隆宗谱文化 |
分类: 家谱知见录 |
《乌山胡氏宗谱》
这是乌山胡氏现存最早的一部宗谱。封签作“乌山胡氏宗谱”,内文作“乌山胡氏族谱”, 扉页作“胡氏宗谱”,书口作“余姚乌山胡氏族谱”,清乾隆壬辰年(1772)木活字本,十卷首二卷,十册。框高33.5公分,宽27公分。半叶十七行二十九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版心作“宗经堂”,卷首扉页作“燕甯堂”。编者署名亦多样,扉页作“提葊氏辑”,目录页作“飞黄云罕氏编次”,卷内作“裔孙飞黄辑”、“安定二十七世孙飞黄编定”。胡飞黄,谱行丙八,原名镛,更名飞黄,字云罕,号提葊,县学廪膳生。查是谱卷十(上)“河西叔远公房·大房”世系,竟无其生年记录。自己编的家谱,不记本人生年,甚可怪异。仅记“年五十续修家谱”。查民国二十三年《乌山胡氏河西宗谱》卷廿一,记有“生康熙壬寅”(1722),“卒乾隆甲午十一月廿八日”(1774)。并有胡价人记曰:“公怀奇才,负奇气,枕经葄史,為诸生祭酒,乃仅获食饩于庠,赍志以终,识者悯焉。”故编辑家谱,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乌山胡谱盛名于姚北,盖源于此。
共印六十二部,以天干地支编号,加重甲、重乙两部。现存庚午部,原为春三派胡其位收藏。
卷首有胡飞黄序一篇,署“经谕二十二世孙飞黄谨序”。继之有《续修家乘例言》,凡十六条,亦出自飞黄之手。此《例言》对乌山胡氏修谱作出了原则性有规定,一是确定经谕公胡文焕为乌山始祖,但为尊重旧谱,世系仍以安定公胡瑗为一世。“予于此欲为改正,但各祠各代神主世次久定,一旦更易,徒骇人听观,不得已于谱内仍其旧贯然。须知安定先生以下五世,究未曾亲至乌山,而自经谕公居此以来,今及廿六世,乃谱内已载至三十一世,则未免虚借五代。”二是明确乌山胡氏为河东、河西两大支。“本族分河东西两大支。两支之中又各分两支,河东思潭公三传存登二公、登十公两支也;河西方潭公三传存登十二公、重九公两支也。”以后乌山胡氏修谱,即分河东、河西两支独立续修。三是谱主事迹除附于世系图外,文字较长的另附本支世系末。而旧谱为节省篇幅,越线而书,“甚非礼也”。 “今惟诗赞略语,字数无多则仍前就附本图,以便观者。其行实纪略字数既长,乃必俟其本支各横线尽处,始从上直书以载。然其先后间缀列犹近,披阅犹便也。”这是本谱的一大特色。
是谱为乌山胡氏河东河西两祠合谱,亦即通谱也。在编修时,由于两祠意见不一,“于是多所牴牾,重为掣肘,殆岌岌乎难藉手哉”。因此,胡飞黄在谱末《跋》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就东西祠分任而修,则为事专而易举,为力简而易从。其并时而修,分之为两谱,合之实一谱也。其先后而修,亦犹然两谱,可合一也。惟一修一不修,斯无谱者,不成族。然孰是并域而居,不能相观而善,而无志一至此哉!”
目录:卷首(上)传说、旧典、汇叙、诰勅、文典、铭诔,卷首(下)谱图、谱派、提纲、论世、推论、剩作,卷一始祖自出一源、河东六贵肇派、河西六羔肇派、河西八叔肇派,卷二、卷五、卷八河东六贵房世系,卷三、卷六、卷九河西六羔房世系,卷四、卷七、卷十河西八叔房世系。卷末有胡飞黄《修谱纪事》及《跋》,胡芳城《续修宗谱跋》。
因此谱久寻无着,访到已晚,故相关内容已在续修本作了介绍,此从略。这本家谱无论从版本学还是编纂学上,都值得研究,且保存基本完好(封面已被外行重装),大可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