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华氏宗谱》

标签:
慈溪余姚梅川华氏家谱研究文化 |
分类: 家谱知见录 |
《梅川华氏宗谱》
内页作“华氏宗谱”,版口作“姚江华氏宗谱”。嘉庆癸亥年(1803)思永堂木活字本。十六世孙华钰、华鉽重修。十九卷末一卷,卷一渊源考、勅赞、异同考、辨、记、家训、列传、内传、行状;卷二卷三世系;卷四至卷十八各房世表;卷十九宗约、典礼志、土田志;卷末螟蛉世系、跋。是谱共印二十部,以“宋裔汤孙考父方分氏族隆亭梅里江南得溯渊源”二十字编号,慈溪思绥草堂藏裔字号残本五册。
乾隆十年,十四世孙华观《谱序》略云:“余族自靖康间源泉公复归无锡,及高宗迁临安,锡地逼近金寇,常被扰害。其子孙分徙于浙东者甚夥。惟我始祖千二公卜居姚邑之梅川,则在宁宗时也。阅今五百余年,屡遭元明兵变,谱帙散失。余当弱冠时,即慨然有志于此。闻侄有常曾得古愚、东野二公草谱一帙,反覆审视,而前代之原委不详也,各房之支派不载也,淳良方正之不及统志也,忠孝节义之不及备述也。余乃蹴然抚膺而叹曰:枝有千而本则一,派有万而源则同,凡兹族属皆我祖之子孙,如一身具四体而可令一体或遗乎哉?况先世有善而弗知,知而弗传,将不明不仁之交讥其又何说之辞。于是不惜埀白余年,仆仆道途,广谘博采。宗无锡以参萧山,详加搜讨去取,误者正之,阙者补之,有德行者表章之,有功业者叙述之,而兹谱所就,较前为增廓矣。”这就把梅川华氏的始迁、修谱的意义及方法,都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出来,相比那些不着边际或套话连篇的谱序,堪称干净明了。
浙东宗谱在叙述始迁祖时,多以宋室南渡某一同姓名人为一世,穿凿附会,相互攀附,又互相矛盾,此为旧谱之劣习,深为史学界痛恨。宗谱地位之低下,盖缘于此。《梅川华氏宗谱》的编写者,也深知其弊,以求实的态度,在乾隆十年作《扈宋南迁辨疑》一文,谨录如下:
余族相传万五、万十四公扈驾南迁,始居梅川,即东华散塘谱序亦云。余窃以为不然。按,无锡谱:靖康间南渡,复居无锡梅里之隆亭,盖在源泉公也。至万字行,相去五代,约年百余,而谓万五、万十四公扈高宗南迁,此其可疑者一也;据东华谱称:秘先公殉难于宋末,高宗至帝昺计百五十五年,大约三十年为一世,秘先为万十四公之孙,三世必无历此多年之理,即云在千二公之世,亦止四代,此其可疑者二也;且千二公至今,代计一十有八,以三十年为一世计之,应得五百四十年。查南宋百五十五年,元八十八年,明二百七十九年,我国朝顺治至乾隆十年,得百零二年,统六百二十四年矣,其可疑者三也;即或于宋元间吾族代数不无遗脱,然访诸无锡世次,亦正相符合。江南华氏俱以无锡为宗,自当以无锡谱为正。源泉公于靖康时始归无锡,千二公为源泉公曾孙,或已生于此时,亦未可知。若谓能扈高宗至浙,并同万五、万十四公俱来,则未之敢信也。查高宗建炎元年即位于应天,二年在杨[扬]州,三年至杭州,又奔明州,四年舟居于海,五年驻跸越州,改元绍兴,二年至七年或在绍在杭在平江,总之,游离播迁,未有宁居。至八年,始定都于杭,则高宗之南迁,盖在绍兴八年。时也越靖康才十有二年,岂千二公于此时即能从而至浙耶?抑或于定都后始同万五公至姚而卜宅梅川耶?余盖考核世数,准诸无锡谱系,当谓其于定都后来姚,但不知来于何年耳。因无确据,故备叙时代,以供族贤之参考云。
此文作者即为乾隆谱编者华观,有如此清晰之思路,才能编修出好的家谱。
梅川华氏宗祠思永堂,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乾隆十九年扩建。祠址在今慈溪市浒山街道武陵桥村。
二十年前,我在天东中学任代课教师。忘年交华引峰先生常常讲述姚北崔陈派与乌山派拳术的种种传说,方知华家出过武林高手,深为敬仰。今在华谱中读到几篇传记,其中四篇为:
武功大夫鼎辉公传
武功大夫尔厚公传
武功大夫硕亭公传
武显大夫解庵公行略
这在一般宗谱中是难以见到的。鼎辉为梅川华氏十二世孙(深房),赘居蔡家堰,九秩而逝。其仲子尔厚,尔厚三子硕亭,硕亭季子解庵。解庵讳封,字愿皆,“读书不屑事章句,昂昂有封侯万里之志”。乾隆七年壬戌(1742),与同族华山、华祝同登进士榜,时人称“三凤齐飞”。“钦点宿直三次扈驾木兰,屡被宠眷”。十八年癸酉(1753),补授云贵督标中营都司。后升云南楚姚镇总戎、督标中协、昭通总镇,三十八年癸巳(1773),在讨伐土司叛乱中病死。
考光绪《余姚县志》,卷十九选举表武进士中赫然有华封、华山、华祝之进士名单。华封为侍卫、云南楚姚镇总兵,华山为镇江守备,华祝为福建守备,但华山、华祝均为钱塘籍。
慈溪市博物馆藏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姚江华氏宗谱一部,十九卷首末各一卷,思永堂木活字本,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