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申赋渔shenfuyu
申赋渔shenfuy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61
  • 关注人气:1,1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祭

(2015-06-20 10:03:32)
标签:

杂谈

南京日报电子版

潮音

□申赋渔

在这个端午节之前,我一直认为嘉兴是文人心灵的栖息地。前后数十年间,这里竟涌现出文学史上那么多的大家,从王国维到徐志摩,从李叔同到丰子恺,从茅盾到张乐平——实在是应了“人杰地灵”的说法。然而这次来嘉兴,我却有了另外的感受。

登上烟雨楼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南湖上龙舟赛已经开始了。数十条龙舟劈开水浪,箭一般地往前。击鼓的、划桨的、掌舵的,全随着奔放的鼓点,摇动着身子,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把船划得像要贴着水面飞起来。这气势,这鼓点,让人的血很快就沸腾了。湖岸上观战人群的呐喊之声,惊天动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谁会想到,在南湖竟能看到如钱塘江潮般的雄壮呢。

人与景,统一于刚勇热烈的气质,这气质与文人的内敛、儒雅无关,完全是属于铁骨铮铮的男儿。传说中,嘉兴的端午与忧愁忧思的屈原无关,而是史上最刚烈的人臣伍子胥的祭日。

伍子胥被奸臣伯嚭诬陷。昏庸的吴王夫差,竟赐了“属镂之剑”令他自杀。伍子胥悲愤难当:“我死之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都城的东门上,让我看看越国是怎么打进来的。”伍子胥自杀了,夫差还不解恨,竟把他的尸体装在鸱夷革——马皮制成的皮囊里,抛进了钱塘江,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胥山,就在嘉兴的东南。而死去的伍子胥,依然满腔悲愤,常常“发愤驰腾,气若奔马”,乘着白马素车,在钱塘江中咆哮怒吼,冲锋陷阵。造成了冠甲天下的钱塘潮。他就是雷霆万钧、气势如虹的钱塘潮神。

人们理解这个发怒的英雄,并且敬重他。此后的每年端午,人们就用龙舟竞渡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追慕,用“迎伍君”的习俗,劝说上天为吴越之地再降奇勇之才。

也许是因为伍子胥忠勇之气的激荡,也许因为此地的人们千百年来的期盼,上世纪上半叶,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钱塘潮水最为壮观的海宁又走出了一位传奇的军事家。他就是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的蒋百里。

有人说,蒋百里曾经一个人两次打败过日本人。一次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夺得了第一名,并把日本天皇的赐刀带回了中国。自此之后,该校把留学生与本国学生分开了,以免再发生这样的尴尬。第二次,是蒋百里为抗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战略。

1937年初,蒋百里在他的《国防论》中提出一套高明的抗日军事理论: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线,即湖南、四川等地,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爱国情操与忠勇之气,是薪火相传的。也许,这就是人们每年端午节隆重纪念先贤的目的和意义。这一精神,又为嘉兴谱写了另一个传奇。

被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兵力”的钱学森,是蒋百里的女婿。

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与钱学森青梅竹马。两人1947年结为伉俪。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定回国。5年里,他经受了监禁、坐牢、审判。蒋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与他同命运,共患难。1955年10月,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终于,钱学森回到了中国。

司马迁评价伍子胥说:“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蒋百里为抗战殚精竭虑,死而后已。钱学森,这位“两弹一星”元勋,晚年还为祖国的未来,发出“钱学森之问”。忠勇之心,一脉相承。文质彬彬的嘉兴,就这样,用他的端午,传承与滋养着一种至大至刚之气,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