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落在卧龙山庄的《诗经》遗珠

(2015-08-12 14:09:08)
标签:

天柱山

卧龙山庄

诗经植物

                  散落在卧龙山庄的《诗经》遗珠 http://s14/mw690/001oiFFjgy6UzGUF0glad&690

 葛,正在开花的葛

http://s6/mw690/001oiFFjgy6UzH1DYnrd5&690
郁李

 

散落在卧龙山庄的《诗经》遗珠

程耀恺

游客登临天柱山,无非游目揽胜,涵泳情怀。文人造访作家村,不外聆听经典,激扬文字。不曾想今夏随省内文友,在卧龙山庄安徽作家村小住三日,竟意外发现,数千年之前,这“南天一柱”早就将登临揽胜与聆听经典,完美地调制地一起,贮存在深山幽谷之中,单等后人来发现来欣赏来体味。

天柱山安徽作家村落户卧龙山庄。这山庄偎依在天柱主峰西南侧的卧龙谷的怀抱之中,山石荦确,飞泉淙淙,涧松萦云,鸣禽绕亭。十亩之间兮,蔚然深秀;一年之中兮,气畅景明。若说山谷,普天之下难以尽数,纵有奇石显、美竹露、嘉木立,也未必算得上天机清妙,而此谷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被大自然筛选出来,作为贮存《诗经》遗珠的聚宝盆。

天柱山在西周属于古皖国。皖国与孕育、产生《诗三百篇》的“十五国”,被一条“忧心且伤”的汤汤淮水隔开来,与滔滔江汉,亦难以连镳并轸,然而《三百篇》里的草木鸟兽虫鱼,岂能受制于此疆彼界?鸟兽虫鱼暂且不论,单是《三百篇》中的草木,据近代学者胡朴安统计:草名105个,木名75个。剔除一物多名,草木约莫在130种上下,而我在卧龙山庄,用不足三天的时间内,就与65种以上《诗经》植物相邂逅。

世间真是无巧不成书:山庄的庄主姓葛,名结林。而一进山庄,最显著的莫过于一道两米多高的葛篱——这是大山儿子的天才创意!葛,在《三百篇》里被反复吟唱,《唐风·葛生》、《周南·葛覃》、《魏风·葛屦》、《王风·葛藟》、《王风·采葛》,不绝如缕。想当初,萋萋满谷的葛藤,刈之濩之,上机入杼,末了,转化为一尺又一尺的絺与绤(粗、细葛布),穿在身上,妙不可言。我小的时候,城乡稍微殷实之家,夏天的蚊帐,往往喜欢用“绤”来做,美其名曰:夏布。当今,夏布业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而用葛根加工出来的葛粉,又借助养生之风吹拂,复被世人视若至宝。

坎坎伐檀之声,早已消失在“十五国”的历史天空里,然而檀树却绵延不绝。有一年我在江西广丰县的一条溪水旁,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背后就有十几株檀树,我突发奇想:倘若给中学生讲《魏风·伐檀》,不妨把课堂迁到这样的“河之干”。卧龙谷之水湄,也不乏檀树的身影,在这里,不仅看到“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还可以看到“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穀”。我们的老祖先,用檀树来制造大车的轮与辐,这很实际,又用檀树比喻隐居的贤人,最后归结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来。志在回归传统的现代诸公,何不暂离纸上经典,到卧龙谷走一走,听鹤鸣,依檀树,试一试能否也有这样的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思。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这句诗对许多人可谓“耳能熟之”,这我相信,若说“故能详之”,那就未必。木瓜什么样?不晓得。琼琚为何物?更是茫然。好在卧龙山庄就有木瓜树,枝上正挂着椭园形的果子。当作家村第一批村民的那几天,我对木瓜看了又闻,闻了又看,少年一般青涩,似乎有点营养不良,独特的酸香味,仿佛藏着掖着。但我还是喜欢它,我对它摆脱青涩,最终能长成黄黄的香香的木瓜,从而成为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载体,深信不疑。清代学者牛运震评《王风·木瓜》:“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木瓜何微?琼琚何贵?写诗的人,读诗的人,只要胸襟高朗,则世间物焉能重过人间情!

这个季节,薇在平原上早已青春不再人老珠黄了,可在天柱山,在卧龙谷,薇却生机勃勃笑容满面。薇,被田夫野老称作野豌豆苖,长在林下,生在田头,向来无人问津,至于可采可食,是升高中那年暑假,在老家读《史记·伯夷传》后才知道的:“(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在那个时代,采薇者远不止这两位老大人,因为可食,戍边的士卒,也常常采薇充饥,所以就有了《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接续下来便是: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生命流逝,孤独无助,一声长叹,化成文字,遂成绝世情文,千古常新。

山庄向阳平台斜坡上,有一株挂满果实的李树,几个小家伙问道:哪是什么?从一旁经过有“徽州员外”美称的许若齐,和蔼地告诉这些来自城里的孩子:那是野李子。是的,这种野李子,在《豳风·七月》里被称为“郁”,说是在农历六月里,和野葡萄一起,为人们提供口福。植物和人一样,同样有姓有名有表有字,有乳名与绰号,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我把葛、檀、木瓜、薇、郁挑出来表述,纯属信手涂鸦,并非它们有什么特殊或重要之处,只要你怀有一颗抵达的心,《诗经》中的任何草木,都会伴随着你,沿着远古的诗歌小道,接近自然本身。

离开卧龙山庄前夕,我把笔记本粗略地整理了一下。眼前这条山谷,葛、檀、木瓜、薇、郁之外,还散落着《周南·夭桃》中的桃;《周南·芣苢》中的芣苢;《召南·采蘩》中的蘩;《邶风·瓠有苦叶》中的瓠;《鄘风·定之方中》中的栗、椅、桐、梓、漆;《卫风·淇奥》中的绿竹;《卫风·伯兮》中的谖草;《卫风·野有死麕》中的白茅;《陈风·泽陂》中的蒲与荷;《唐风·山有枢》中的榆;《秦风·蒹葭》中的蒹葭;《桧风·隰有苌楚》的苌楚;《豳风·七月》中的桑、雈苇、葽、葵、薁、瓜、枣、韭;《小雅·我行其野》中的樗;《小雅·苕之华》中的苕;《周颂·小毖》中的蓼;《鲁颂·閟宫》中的松、柏……,至于《小雅·鹿鸣》中可供鹿群采食的苹、蒿、芩,我虽只与前二者邂逅,但不等于没有芩,它或许就隐藏在某处草丛中。总之,粗通植物分类如我者,在天柱山的卧龙谷,与65种以上《诗经》植物亲密接触,当是不成问题的。在这样的地方打造安徽作家村,许辉、马丽春、刘振屏、葛结林们,真是别具慧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三伏天出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