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太阳升起在1970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工作与时日赫西俄德 |
分类: 品味书香 |
“有益的则美,有害的则丑,先营家室,以安其妻,爰畜牡牛,以曳其犁。”
赫西俄德的生活细节我们今天所知甚少,它们大多来于他的诗。在他的诗《工作与时日》中他说他和他的兄弟为了遗产打官司,结果他输了。不过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故事是赫西俄德编出来的,是他的长诗中对道德描述的一个引喻。此外他说他在卡尔息斯参加过一次诗人比赛,获得了一个三脚的鼎。普鲁塔克认识到在这里赫西俄德将他的实际生活与他的创作连到了一起:约前705年卡尔息斯与埃雷特里亚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赫西俄德在这次比赛中扮演了一位卡尔息斯的英雄。后来得诗人在这个故事上又编造了赫西俄德与荷马比赛的故事。
关于赫西俄德的墓在什么地方很早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修昔底德说一个预言警告赫西俄德他将死在尼米亚,因此他逃到了洛克里斯,结果他在那里在尼米亚·宙斯的神庙里被杀和被葬。另一个说法是前7世纪的一首短诗里流传下来的,说他葬在波俄提亚。后来的作家试图将这两种说法结合到一起。
唯一一首被公认是赫西俄德写的长诗是《工作与时日》。《神谱》即使不是赫西俄德写的,从风格上与他的作品非常相似。《工作与时日》包括许多忠告和理智的东西,它鼓励人们忠忱地工作生活,反对休闲和不公正。在荷马之后,古希腊思想史上还有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人赫西俄德。据认为,流传下来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都是他的作品。近代学者认为,赫西俄德的作品反映的是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生活。这应当看做是对他的《工作与时日》的评价。《神谱》则继承了荷马的风格与伦理价值观。因此,这是两个从思想内容到风格都极不相同的作品,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也是两种形态。《工作与时日》是现实主义的并以对人们进行道德劝教为中心,《神谱》则是浪漫主义的并不进行人间道德风化的考虑。
在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里,与《神谱》相反,充满了道德的说教或训诫。在他看来,道德规则或道德秩序是人类生活的法则,虽然它们不是众神生活的法则。并且,虽然众神自己的生活不守法则,但是,他们却在上天管理着人类法则的执行。宙斯在这里成了公道、正义和最高法律的化身。他正直、无私、全智,对一切违反法律的恶人都给予应有的惩罚。“无论谁强暴行凶,克洛诺斯之子、千里眼宙斯都将予以惩罚。”在《神谱》中,神的世界里力量是决定统治的决定性因素,而在人类社会如果把力量看成是正义的依据,如果认为力量就是正义,虔诚不是美德,那么,人类将陷入深重的悲哀,面对罪恶而无处求助。《工作与时日》说:“你要倾听正义,不要希求暴力,因为暴力无益于贫穷者,甚至家财万贯的富人也不容易承受暴力,一旦碰上厄运,就永远翻不了身。反之,追求正义是明智之举,因为正义最终要战胜强暴。” 赫西俄德认为,正义是城市繁荣、人民富庶以及社会和平的根本保障。但何为正义?在《工作与时日》里,没有可以解释的词语。不过,《工作与时日》将正义与暴力、欺骗、作伪证或谎言对立起来,实际上就是把正义看成是公正或正直。值得注意的是,把正义与强暴对立起来,实际上强调了正义就是一种理性,它不是一种自然力量,是一种理性力量。在《工作与时日》看来,人们应当依据正义的法则来解决人们之间的争端,而不是依据暴力。在赫西俄德看来,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根本所在就是人类知道什么是正义,并依据正义来行事,而其他动物如鱼、兽以及鸟类,在它们之间没有正义,所以互相吞食。是宙斯把正义这个最好的礼物给了人类。“任何人只要知道正义并且讲正义,无所不见的宙斯就会给他幸福。”我们看到,在荷马史诗那里,也强调正义,但同时强调力量,尤其是人类的或神的自然力量或有机体的力量。在荷马那里,正义与力量是一对潜在的矛盾。在赫西俄德这里,则把神的世界完全归于力量的统治,而人类社会则归于正义的统治。正义作为一种法则,它不诉求人的力量,而所诉求的是人的理性。
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世俗生活道德的极端重视。不义之财遭受到道德的谴责,那么幸福就在于自己的勤奋劳动。在赫西俄德这里,生活所必需的不是战车和马匹,而是住所、女人和耕牛。在《工作与时日》中,生产劳动与人们的正义、诚实等德性具有对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言的同等重要性。在赫西俄德看来,一个人要过上体面的幸福生活,一定的生活资料是不可或缺的,而生活资料取得的唯一正当途径就在于勤劳。与荷马史诗的英雄伦理观不同,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提出了一种世俗生活的幸福伦理观。换言之,他提出了在一种田园牧歌的和平环境下,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生活的问题。因此,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是赫西俄德第一个思考了人类的和平生活秩序以及和平生活中的幸福问题。我认为,赫西俄德提出的最基本的生活伦理以及诚实劳动的幸福观念,回答了一般性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伦理建构问题,从而具有普遍意义。不得以暴力掠夺他人财富,是《工作与时日》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劝教。赫西俄德以劝告的形式提出不得掠夺他人财富、不得伤害恳求者、冷待客人、乱伦、虐待孤儿、斥骂年老少欢的父亲等,实际上提出了最低限度的生活秩序得以建构的伦理要素。能做到这些,也就是公正,也就有了人类生活的和平与秩序。当然,赫西俄德不仅从消极的意义上提出了人们不应当做什么,也从积极的意义上向人们提出了应当做什么。他提出人们应当勤勉、公正、善待友人,待人以诚,以及“邻居对你有多好,你也应该对他也有多好”。既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又有应当切实努力的方向。他所提出的这样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都是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幸福与安宁所必需的。
赫西俄德的两部著作体现了这样的两重伦理观,一个是崇尚力的神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应当遵守正义、公正的道德规则的世界。将神的世界看成是超脱于人类的道德法则而由力所统治的世界,而只将道德法则的遵守限定在人类社会。他认为,在人间社会,如果像神的世界那样崇尚强力并由力量来统治而不讲公正,必将陷入灾难而难于自拔。这个真理至今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这个人类社会,自从上个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了一种共识:暴力征服、殖民侵略与扩张的时代应当结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就处在公正而有序的世界秩序之中,强暴的力量时时都在侵犯公正。
《汉译名著》珍藏版即将在今年八月上市!
新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套装 ▲
对国家社会而言:激动潮流、启发思想、奠基学术、建构文化!
对个人家庭而言:高文雅典、静水流深、彰显品味、陶冶子孙!
前一篇: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
后一篇: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