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诺邓村罕见的天然太极图
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比江交汇处,绕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教“太极图”的奇妙天然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
沿诺邓河上溯4公里,便是云龙县果郎乡的诺邓村。诺邓村在群山环抱中,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近1300年村名不变。有独特韵味的山村风格,有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民族文化积淀丰富。
云南井盐业早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公元前110年,今云龙地区已产盐。云龙境内盐井较多,最早开采的是诺邓井。公元1383年,明朝在云南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的“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就设在诺邓。
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诺邓村的演变和发展。南诏时“细诺邓井”的盐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当时四方商贾云集,诺邓百业昌盛,繁荣兴旺。诺邓村每月“赶”四次集市:初一、十五为“大街”,初八、二十三为“小街”。村中街道因山就势,店铺基本上北向山坡一面开,街面虽不宽,但店铺就有几十家。
诺邓村四面环山,村子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的诺邓玉皇阁,海拔2300米,除了东面山麓“龙王庙”后有一小块较平坦的台地外,民居几乎都建在山坡上。有些地势很陡,民居建筑的墙基石脚很高大。特别是北山坡上的民居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村中的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成,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有数不清的苍老的石台阶。
民居建筑式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由于依山而建,构思变化奇巧,风格呈多样性。诺邓的民居建筑很讲究工艺美术;门、窗、木梁、柱、檐上的雕刻图案精细美观,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的正房、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绝少雷同。各家正房“堂屋”的风格,都体现庄重、古朴、典雅。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一些家俱、古董。诺邓村有九十多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院落。有五六十处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寺庙、祠堂、牌坊、门道等古建筑28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代的。还有元代建筑“万寿宫”,部分木梁构造与地面砖石依然如旧。
诺邓村现有庙宇建筑、牌坊、祠堂十多处。村中有盐井龙王庙、黄氏题名坊、旧“五井提举司”衙门等。村后北山腹地有黄家祠堂。上行,是“腾蛟、起凤”木牌坊,飞檐斗拱,雄奇高大。再往上,便是“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木参天,荫翳蔽日,楼榭参差,殿阁如聚。三层阁楼式建筑的玉皇阁大殿高耸云霄。大殿建在3米高的石阶上,殿高16.4米,阁面宽13.8米,径深13.3米。殿前院种植翠竹奇花,有几百年树龄的紫薇、扁柏、金桂、古梅。大殿前有弥勒殿,后有静室。殿右有武庙、文庙。文庙建筑庄严典雅,别具风格。
村周围有东山的香山寺、古岭寺等,都是两井院式建筑。北面山中有观音寺等建筑。西南面古道上有两道牌坊。古墓、碑刻遍布此山。玉皇阁、三清宫等构成道教建筑群。
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和南面虎头山道教建筑群,加上自然景观,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和道教思想文化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旅游景观——“天然太极图”。
以“天然太极图”为中心点,可以东眺虎山风光,南看县城新貌,西观天池秀色,北览千年古树,“天然太极图”即是自然地貌奇观,又结合道教文化,自然巧合,极为罕见。
http://img.blog.163.com/photo/oz5djG0V_ha2NcWK0LhfwQ==/2547067064256375365.jpg
导游词不要虚夸!
同是貌似天然太极图的自然河流景观,但出于不同心态,解说词明显分出高低.对比下面的云南天然太极图景观解说词,鹤壁的那幅不像太极图的河流景观解说词就有些虚夸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8M-ljdqsjhS-5MSU3o3N4g==/4810125877008819856.jpg
云龙县城北面的沘江河床上有一处自然地貌奇观,被称之为天然太极图。
汉朝时候,因为云龙境内叫“比苏县”,所以沘江的名字实际就是“比苏之江”。沘江全长
173公里,流到这里以后绕出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案的天然地貌奇观。在这个天然太极图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成了很象道教太极中“阴、阳两仪”的两个鱼形图案,太极图因此得名。所谓“太极图”,乃是中国古代说明宇宙现象的图,这种图象表示阴阳对立又统一,圆形太极图的外面一般还附有八卦的方位,道教常常用它作为标志。
云龙天然太极图其实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三百万多万年河流深切形成的特异地貌,这片地貌东西距880米,南北距1000米,是云龙县城北郊的一个圆形盆地。
由于在天然太极图东北面有诺邓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南面有石门虎头山道教建筑群,西北面还有著名的滇西高原明珠—天池,所以云龙人民赋予这个天然太极图以很多美丽的故事与传说。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诺邓村后面那座山峰高耸的满崇山,余脉就落在沘江边的庄坪坝子上。古时候有个道人在观看风水时给当地人指出,那坝子前面的江水象皇帝老爷佩带的玉带,因而这个地方要出一些“草寇、草王”,会给地方上带来灾难与祸害,只有把主山与庄坪坝子断开才能保一方平安。于是人们便自发组织起来挖山不止,可总是今天挖断明天那山体又复原了。有一天傍晚收工时,有个人走到半路才想起自己的旱烟袋遗失在工地上,当他返回工地寻找烟袋时,忽然听到地底下有人说话:“不好啦,他们已经挖到我的脚趾上了,你们往里挤一点嘛”,这个人马上跑回村子,把大伙叫来连夜挖山,到天亮时山体终于被挖通了,地下还涌出一股红色的泥水来,也就这时,庄坪村子里一个妇女一胎孪生的五个形体怪异的红脸、黄脸、蓝脸、黑脸、白脸的兄弟也同时死去了,从此这地方也就太平了。而山体断开后这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太极图,那诺邓河从正中间汇入沘江,被人称为“太极锁水”。由于诺邓河入沘江处北边庄坪坝子的小山类似狮子头,南边连井坪坝子的小山类似大象鼻子,古人又称之为“狮象把门”,即把住诺邓井的大门,顺着太极图中间那条小河往里走四公里就到千年白族村——诺邓村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PrRLJ3h1baJ5gKixnk26xg==/845269355062536694.jpg
云南省云龙县天然太极图原始照(未经后期制作)
http://img.blog.163.com/photo/J0cwzvJ82nZYs65fuyaDWw==/5139170124783536039.jpg
河南省鹤壁淇河天然太极图艺术照(已经后期制作)
附:“鹤壁淇河天然太极图解说词”
淇河天然太极图座落在太行山东麓,市区西北5公里处的上峪乡境内,自然分布约100万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太极图”。这里山青水秀、风光优美,文物古迹随处可风,有商周文王姬昌的观图台、晒网坡、棋盘山、文王潭,有春秋许穆夫人垂钓处、元代古柏、明朝青岩寺、古瓷窑遗址等等。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俊秀怡人,水影山光的淇河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鬼斧神工般的奇景妙色。天然太极图就镶嵌在这淇河两岸,荡荡淇水呈反S型环绕阴阳二鱼,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西南,纵恒坎离,威然天威。相传这里曾是周文王隐居研卦的地方,也是我国易经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之深厚为历史罕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