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俳的来历与写法
汉俳的来历
汉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最初的汉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译的作品,后来再出现直接用中文创作的汉俳。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的学者、诗人交往频繁,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亦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俳句。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
“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赵朴初诗兴勃发,参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声法、韵法、律法等特点写了三首短诗,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组汉俳。1981年4月,林林和袁鹰应日本俳人协会之邀访问日本,在日本《俳句》杂志上发表《架起俳句与汉俳的桥梁》一文,“汉俳”亦随之定名,正式成为一种韵文体裁。1982年5月9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赵朴初、钟敬文等人的汉徘,引起当时的中国诗坛注目。2005年3月23日,中国汉俳学会成立,现有汉俳刊物《汉俳诗人》。
汉俳的形式
汉俳分三句,共十七字,为“五、七、五”的体制。句子节奏参照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五字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三式、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五式、三四式、四三式,个别的还有一六式等。分自由体和格律体两种。
自由体
自由体又称散体、新诗体,即无任何平仄和押韵规定,可用白话文写作,近似新诗。
格律体
格律体规定平仄和押韵,每句自由选择格律诗的平仄规律来完成。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似词的小令。
五字句的平仄规律有四种:
① 平平仄仄平
② 平平平仄仄
③ 仄仄平平仄
④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的平仄规律也只有四种:
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④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见,七字句的四种平仄规律,各自去掉前面两字,就是五字句的平仄规律了。
汉俳是不整齐的“五、七、五”三个长短句组成的,不存在像律诗那样做到上下句“粘对”,汉俳的各句,选用哪种规律的平仄句,也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写作格律体的汉俳,比写格律诗还是宽松多了。
关于押韵,押韵可以是三句全押、首尾押韵和后两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押韵选用古韵或者选用新韵都可以,但不要古、新两韵混用。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汉俳可以一题连写,也可以写成组诗。连写,是指一个题目下面,用“五、七、五”为一组连续写下去(本人最近的《汉俳三首.新年寄情》就是格律体的一题连写)。组诗即在一个总题目下面,有两首或两首以上有小题目的同属性的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