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西旅游第3天:雁门关(组图)

标签:
旅游山西雁门关壮观 |
分类: 各处旅游 |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我们来到雁门关已是中午12:30左右。先在古城小街上一家“小杨食府”吃午饭,然后进雁门关景区游览。一路上听导游小关对雁门关的介绍:
雁门关历史非常悠久,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匈奴入侵,建立云中、雁门、代郡开始,名将李牧就奉命常驻雁门。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人,悉收河套之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太原。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之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雁门关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之名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上,外制高点用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及其杨家将士都曾在雁门关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宋太平兴国四年,杨家将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被誉杨业为“杨无敌”。雍熙三年,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陈家谷杨业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绝食而死。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口。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我们在雁门关长城内外慢慢行走,细心观看,特别是观看英姿飒爽的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骑马雕像群,使人不禁遥想起千百年来这里的浴血奋战,缅怀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勇将士,深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衷心希望我中华民族永远团结进步、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