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上有春风
江上有春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17
  • 关注人气:3,7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潮州古城散记(组图)

(2019-11-04 15:24:18)
标签:

旅游记

潮州半日游

古城

广济桥有看头

旅游

分类: 休闲娱乐
广东潮州古城散记(组图)
潮州有名的广济桥(湘子桥)


潮州古城散记

 作者:老牦牛 

  十多年前,我们和老柳老沈三家人去过潮州,主要是游览了韩文公祠,远远地望了望广济桥就走了,潮州古城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残缺太模糊了。

后来我先看了老赖的广济桥美篇,最近又看了邻居柳老师的美篇,这才又勾起我想再去潮州的想法。恰巧今天我们碧桂园山河城停水一天,所以我们就开车来潮州古城玩玩,据说潮州的小吃还不错,顺便去尝尝。

  潮州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潮州广济桥与泉州洛阳桥、石家庄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曾取消浮桥,改用悬索吊桥通汽车,但通车一次即废。

1958年,人民政府大修广济桥,原有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水泥路面。路面原为宽五米,扩阔而为七米,两旁加设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栏杆及灯柱。于是东西桥合二为一,汽车由桥上通过。1977年,又一次进行扩建,原7米的桥面作为行车道,桥两侧各加宽二米作人行道。

鉴于广济桥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并为其全面修复提供了先决条件。

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揭开了修复古桥之序幕。2001年7月,潮州市政府向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上报《潮州广济桥维修方案》。同年12月,获文物局正式批复。2002年4月,潮州市政府决定成立了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以统筹修桥事宜,并聘请全国文物古建专家和海内外德高望重的潮籍乡亲为顾问。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2007年9月20日,全面维修后的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粤东地区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民谣: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从这首民谣可以看出潮汕人对湘子桥的深厚感情。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这座千年古桥可能不复存在。是邓公让中国富起来了,才惠及这千年古桥,使其能够按照明代的式样重新恢复旧貌,成为潮州古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我们今天能够在这千年古桥上走一走看一看,实属不易啊!

  这就是民谣“两只鉎牛一只溜”中的那只鉎牛。碑文上记载说: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知府张自谦再修广济桥时,铸鉎牛两只,分别立于东西两桥墩之上,意为镇桥御水,以祈求避免洪灾。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洪水,冲垮东桥鉎牛所在桥墩,鉎牛也坠入江中。潮州遂有“两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

这唯一仅存的鉎牛通体黑光发亮,憨态可掬。它是广济桥的标志,也是整个广济桥上唯一经历了177年风风雨雨的真正古董。我久久地在鉎牛旁徘徊,并与之合影留念。

  广济桥的桥梁是由桥墩、石梁和桥亭组成的,与广西、湘西的风雨桥相似又有所不同。风雨桥是桥梁上建一座完整的长廊屋把整个桥梁的上空完全遮盖了,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是分散在每一个桥墩上的,形成一条横跨韩江的参差错落的亭台楼阁风景带,更显得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每个桥墩上的亭台楼阁都有一个非常具有诗情画意的名称,像蓬莱呀瀛洲呀得月呀揽胜呀等等。游人至此,驻足休憩,凭栏远眺,美丽的韩江蔚蓝如海浩瀚如海,上游远山如黛连绵起伏,还有一座不知何名的彩虹桥横跨韩江;下游连通大海,也有一座长桥叫韩江大桥。如今韩江上有两座现代化大桥供汽车通行,广济桥作为供游人行走的风景桥可以高枕无忧了。

  我们从广济桥上走下来,顺便到东边桥头附近去看看韩文公祠。我们十多年前曾经到过这里,今日故地重游纯粹是在大门口照一张照片,进去看就不必了。尽管我们凭身份证可以不收门票,但是韩文公祠是依山而建的,而且山势较陡,一直是登台阶。

  我们今天来潮州的路上,天空一直都是厚云密布,想不到旁晚时候云层有些裂缝,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漏出来,形成非常美丽的晚霞夕照。我们幸运地拍到了晚霞夕照中的韩江广济桥的倩影。

  广济桥的浮桥部分是由十八只梭船铺上木板桥梁构成的。每天下午五点半钟准时断开,让来往船只通行。所以我们必须赶在这之前走过浮桥到西边桥梁上去,否则就会过不去了。

  我们走下桥之后,大概也就是五点半钟左右,先去逛逛排坊街,然后找一家小店吃潮州美食,晚上再来看广济桥的灯光,拍广济桥的夜景。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想法。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经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

 

潮城尚存的牌坊因年久失修,出现松动和伤损,加之内容又属“为封建士大夫歌功颂德”,因此一次偶发的突然事故,导致整个牌坊群的毁灭。据介绍说,1950年12月17日下午,位于下水门街口(俗称下市头)的“百岁乡宾坊”突然倒塌,压死了路过的邮政工人许焕坤。于是潮安县城关镇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召集各界人士讨论,通过拆除全城牌坊,并成立拆卸废亭委员会,报经潮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至1951年4月,全城共拆了牌坊36座,而“岳伯”、“省郎”2坊也难逃文革的厄运,只留下位于北马路二柱一门的“忠节坊”。尽管有开明人士刘逸少提出了保存少数有价值的牌坊或搬迁的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而且尽管决议要求对有文物价值的构件集中保护,但时至今日,幸存者寥寥无几。

  1986年12月潮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随着专门机构名城办的建立和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提高,修复牌坊街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未能实施。进入21世纪以后,在旅游旺市的策动下,古城墙、东门楼、广济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动工,修复牌坊街已成为名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再次浮出水面。从2004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同年9月正式奠基;施工历时二年,至2007年底才基本完成牌坊的安装、验收和两侧骑楼的修复及铺设石板路面等工程。

  走在牌坊街上,我却没什么感觉。觉得这些牌坊太新了,根本没有什么沧桑感,与潮州古城很不相配。街道两旁的小商店都是民国建筑的“骑楼”,商店里商品各式各样,走一走看一看也蛮新鲜的。

  后来我看见街旁有一口古井,井阑上镌刻有“义井第一泉,永乐元年建”字迹。一个妇人正从井里打水洗东西。这才觉得这牌坊街有点意思。

  相传宋帝昺被元兵追杀,逃亡至潮州时口渴难耐,欲饮井中之水却苦寻不见水桶。正当其望井兴叹之际,井水却汹涌而起。宋帝昺大喜,随口说出“井也知君臣之义也”。掬水痛饮后,宋帝昺将该井封为“义井”。时至今日,义井之水仍然清澈可用。这个古井才真正体现了牌坊街悠久之历史。

  我们在牌坊街终于找到一家小店吃潮州美食,一盘花甲,三盘饼饺之类的东西。这种美食实在不好意思恭维,可以填饱肚子而已。饭后已六点多钟了,我们准备去广济桥拍灯光夜景。

  可是我们从广济门城门口出来时发现韩江是一片漆黑,哪里有广济桥灯光的影子?向路人一打听,顿时使人大吃一惊、大失所望、大为恼火。广济桥亮灯时间安排如下:

周六日是20:30至20:45 22:00至22:15

平常日是21:00至21:15 22:00至22:15

本来潮州人以精明强干会做生意而闻名粤港澳,怎么潮州的领导竟然会定出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广济桥亮灯时间表呢?该亮灯的时间不亮灯,该关灯的时间亮灯。潮州的领导啊!如果不是外星人,就一定是脑子进了水。今天是星期二,现在是晚上六点钟左右,拍广济桥灯光还要等三个小时。我们只好坐三轮车回旅店。

  潮州的三轮车很值得一提,坐三轮车游古城是明智的选择。今天我们一到潮州,就被这位老哥拉上了他的三轮车,游完古城的六个景点后再给他五十元钱。

我们坐在三轮车上慢悠悠地穿街过巷,于是潮州古城的民宅、民俗、民风也看了个七七八八。这老哥一边蹬三轮车,还一边和我们聊天,他说他是附近的农村人,今年六十岁了,在家里闲不住,出来搞一点零花钱。他们的车都有拍照,都经过职业技术培训,要学习普通话,能简单介绍潮州古城的景点等等。我们对老哥的潮普话连猜带听也懂了个大概。

潮州古城景点比较集中,半天下来,该去的地方都去了。除了广济桥和牌坊街,值得一提的景点还有几处。

  许驸马府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是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珏的府第。这座府第是全国唯一建在京城之外的驸马府第。这位府第的主人许钰原来是郡马,后来他的岳父赵曙当上了皇帝,便是北宋的第五代皇帝宋英宗。

  潮州历史上是州府所在地,不少官吏在这里建起府第。所谓府第,并不同于他们办公的官衙,而是日常居住的地方,是属于民居的性质。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因此府第的建筑就不同于一般民居,不仅规模大,而且也比较考究。许驸马府就是现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潮州古民居普通人家的房子没有格局而言,都是乱七八糟的。而稍微有点身份的人家的民居都是三开间的小康人家。潮州有格局的古民居一般都是三开间或者五开间,七开间的规制是现存最大的,七开间显示主人家身份和地位很高。

许驸马府的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三进即前中后三进的院落,五间指的是正房有五间。许驸马府的门槛很高,这代表主人家身份和地位相对比较高,一般的人家是不能建造这么高的门槛,这就是所谓的“门第高”。讲解员告诉我们,许驸马府的门槛是潮州现存古民居中最高的人家。

  许驸马府的房间格局一直保留原样,从没有改变过,只有房间内的构建进行修缮和改造。比如房子的所有木材根据颜色可以看出哪些是之前原有的木材,哪些是修缮的时候换过的。黑颜色的是之前在这里居住的人留下的,是一些老木材,颜色浅一些的就是1998年大修的时候换过的。因为南方一带潮湿,容易被白蚁所侵害,所以修复是一项很大的工程。由于历代都有修缮,所以无法判定某个构建绝对是从宋朝保留到现在。据说房子上的一些瓦片,曾做过碳十四的检测,只有少数是从明朝保留到现在,木材都是后来换过的。只有房子上的石条是原汁原味从北宋时期一直保留到现在。

许驸马的子孙后裔一直都在这座府邸居住。1950年土地改革的时候,这座房子变成了公产,才有一些外姓的人被分到了这里。在1998年维修之前,这座府邸居住了几百口人,户数达到了二三十户之多。也就是说这个府邸一千年来历代都有人居住,历代都有修缮,迎面能感受到很浓的生活气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潮州掀起了一场住商品房的风潮,住在驸马府的人都涌出去买商品房了,都弃这个老宅子如敝履,很少有人投资修复它,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驸马府还是非常原始的样子。

  这是香火堂,上面悬挂了三幅画像,是许氏的三位老祖,是对许氏的变迁、发展有很大影响的人。中间的这位叫做许天正,是唐朝的一位将军,当年他奉朝廷之命来到福建平定沿海一带的淆乱,所以许氏就是由他从中原迁徙到福建这边来定居,被誉为“漳南开基”始祖。

北宋之后,这个许氏由福建那边迁徙到粤东这边来定居,就到了潮州。右侧画像是第二代祖先许申。他跟随父亲许列一起来到潮州定居,他天资聪颖,非常勤奋,官位至刑部郎中。许申对潮州的居民影响颇大,他推动了潮州的教育农耕,为百姓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被推崇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

      许申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楷模,他的儿子许殷担任太子中舍,即太子的老师。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许氏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个皇亲国戚。为日后许钰当上驸马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左侧画像就是许钰,驸马府的主人。

许驸马的后裔最出名的是许广平,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会讲潮州话,每逢过年过节,都要说上几句潮州话,以示不忘故土之情。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曾经来到潮州祭祖。许广平的堂兄许崇清是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许崇智是粤军总司令,也是孙中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助手。

1996年驸马府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的时候,正式动工维修。工程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才竣工完成并对外开放。

  我们在驸马府参观并不觉得它是多么富丽堂皇,似乎和普通民宅差不多,只是门槛特别高而已。屋里有些房间空荡荡的,有些房间陈列了一些潮州婚嫁习俗的物品,有花轿、洞房以及红绸刺绣等,还有日常餐桌上的饭菜样品——蜡制品。

  这个展室叫“出花园”。据说是潮州人行成人礼的地方,具体情况不详,没人介绍。我也没有问,只是觉得“出花园”这个名称好奇怪。

  驸马府前面是李氏宗祠,其后裔出了一个中国首富李嘉诚。李氏宗祠内完全是空空荡荡的,只贴了一些军人的照片,其中有周恩来。原来这里曾经做过一段时期的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如此而已。

  老哥蹬着三轮车在小巷中弯来拐去的,来到一个藏在潮州小巷深处的一个千年古寺——叩齿古寺。叩齿寺原名大隐庵,后名叩齿庵,创自唐朝。古寺声名显著原因有四:一是韩愈和大颠常会晤于此,二是“八一”南昌起义军师部驻所,三是寺内仿唐建筑而声名甚著,四是寺内匾联甚丰,有释明旸、茗山、定持、刘侯武、佃介眉、饶宗颐、蔡起贤等名人墨宝。

  老哥还特意带我们去殿内看一口古井,叫唐法乳甘泉。他从井内打出一桶水来,请我们喝一下,说是可以益寿延年。有人喝了说好喝,我没有喝,谁知道是泉水还是自来水,如果有如此功效还会免费喝吗?

  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历来是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 文革期间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寺内走了一圈,感到很大很有气势,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觉得大殿外的石柱上的雕刻很精致。此处的游人颇多,焚香叩拜的也不少。

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以精美绝伦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著称,又集中体现清末潮汕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一颗嵌在古城潮州上的明珠。2001年年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人们无不为它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装饰叹为观止。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是木雕创作的主要题材,“韩江丽景”地方风光类也有体现。这些木雕装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 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在外形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采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因而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

  海阳县儒学宫俗称红学、学宫,亦称为孔庙,是潮州市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后毁于火。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重建大成殿,虽历经沧桑,其主要建筑大成殿仍完整地保留了明初粤东地区殿堂建筑的风貌特点,以后历代屡有增建,始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西庑、东庑、大成门及大成殿,殿中供孔子及其弟子塑像。游览学宫除欣赏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外,学宫内陈列藏宝甚多,文物种类很齐全,包括玉石器、陶瓷器、铜铁锡器、潮州木雕、织绣品、古字画、地方文献、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

我们游览学宫时,没有看见一个游客,冷冷清清的。我们也是看一眼拍几张照片就走了。

  这次我们游览潮州古城仅仅花了半天时间。潮州市区范围不大,我们坐三轮车,车夫老哥熟门熟路,先后带我们玩了叩齿寺、己略黄公祠、驸马府、李氏宗祠、学宫、开元寺等六个藏于小巷里的景点,最后把我们送到牌坊街附近,让我们自己去看牌坊街、城门楼、广济桥。我们因此对潮州古城的三轮车和车夫非常有好感,堪称价廉物美。为了感谢三轮车夫老哥,所以对于他推荐的什么百年老店的什么潮州三宝,我也毫不犹豫地买了450元的。

  第二天中午,我们就回到了碧桂园山河城家里。今后只要停水停电,我们就出去旅游,半径200至300公里的距离,都可以头天去第二天回。这样基本可以玩遍广东省境内了。

2019.1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