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学习不可一知半解
标签:
二甲双胍解决具体问题解放军总医院大道理2型糖尿病健康 |
分类: 博主文集 |
都说“久病成医”,但其实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在最近一次的解放军总医院糖尿病大课堂上,记者就遇到了一位65岁的孙阿姨,她患病8年了,至今仍然对糖尿病“一头雾水”。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她一个劲儿地“诉苦”,“我最烦别人说我是糖尿病了!”
发病让她很上火
2003年,孙阿姨的体重是140多斤。有一次因为颈椎病犯了,她去医院检查,不料却被查出高血糖,后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她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实在是没想到,自己怎么会‘招惹’了这个病!”因为在她的印象里,糖尿病是“富贵病”,只有有钱人才会得,自己再怎么说也离糖尿病远着呢!“自己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就说我是糖尿病了,这让谁能接受得了啊!”
刚患病那阵子,孙阿姨始终不能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周围的人别说问了,哪怕只要一向她打听有关糖尿病的事情,她立刻一肚子不高兴,回家就跟老伴抱怨:“干嘛要问我这些,我得糖尿病怎么了?”对糖尿病的来龙去脉,孙阿姨基本是一无所知,整天只知道坐在家里着急。
上课不爱听大道理
虽说如何得糖尿病这件事让孙阿姨至今仍“稀里糊涂”,但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她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很早就开始到处听课。但她对医院讲课的内容仍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台上那些医生一讲到重要的地方,总是模棱两可,比如总是说‘糖尿病治疗要个体化’,具体怎么个体化,又不详细说清楚,搞得我很着急。”面对记者,孙阿姨总是强调,“我不爱听那些深奥的大道理,只想知道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怎么运动、怎么服药。”
虽然已经确诊糖尿病8年,可孙阿姨至今仍对糖尿病一知半解,甚至连二甲双胍是化学名还是商品名都分不清。“我总感觉现在思路不是很清楚”。另外,她自己从不测血糖,只是到医院听课时才会偶尔测一次。
小贴士:糖友听课技巧
患者要想获得知识,首先要充分地信任讲课者。在课堂上,患者应尽可能抓住一些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内容。因为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是1个小时左右,老年患者很难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因此要有一些侧重点。比如一开始讲者的开场白可以不必记忆,但真正讲到能解决问题之处,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听,尽可能去记忆。另外,患者应逐条实践,循序渐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