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体位

标签:
左前前降支左心室导管造影剂健康 |
分类: 一地鸡毛 |
左冠状动脉脉系统:左冠脉常需要投射4-6个体位,依次为:
1)左前斜头位(LAO450+Cranial250)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中远段;
2)后前位头位(AP+Cranial25度-35度)观察前降支中远段、对角支和间隔支的开口和近段;
3)右前斜头位(RAO300+Cranial25度-35度)观察左前降支近中段;
4)右前斜足位(RAO300+Caudal20度-25度)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5)后前位足位(AP+Caudal25度-35度)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段分叉;
6)左前斜足位(LAO40度-45度+Caudal30度)观察左主干及三分叉部位。
头位主要显示LAD的中远段,而足位主要显示LMT,LAD,CX的近段。右前斜位对LAD的判断其缩短率较小,而左前斜位对LAD的判断其缩短率则较大。手推造影剂,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用量一般在3-8ml,用量的多少取决于冠状动脉血管床的大小。小血管床注入过多的造影剂,会引起心肌的反应,大血管床造影剂少则影象不清晰,注入造影剂的力度还与导管尖端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管尖不稳定,力度要小,否则稍用力将会使管尖移位。
右冠状动脉系统:右冠脉投射常选择2-3个体位
1)左前斜位(左前斜
LAO45度)观察右冠脉近、中、远段,只是分叉以远重叠;
2)后前位头位(左前头
LAO8-20度+Cranial25度)观察右冠脉中段、远段、后侧支和后降支开口及中远段,后三叉口十分清晰;
3)右前斜位(右前斜RAO30度)观察右冠脉近段、中段和分支。
熟悉暴露每一冠脉节段的最佳投影体位:
左主干:在AP位、AP/caudal、RAO/caudal、LAO/caudal、LAO/cranial均能显示。
LAO/caudal又称为“蜘蛛位”(Spide
view),可暴露左主干末端及前降支、LCX开口处病变,又称“前三叉”位。
前降支近端:可取RAO/caudal和LAO/caudal位;
中段和远段及对角支:可取RAO/cranial、AP/cranial、LAT、LAO/cranial位。但LAO/cranial对前降支近段、LAO/caudal对前降支中、远段有缩短效果。
LCX和钝缘支的最佳投影体位:RAO/cranial、AP/caudal和LAO/caudal;在RAO位、RAO/cranial、LAO/cranial时被缩短和重叠。
右冠脉:在LAO位可清楚暴露近、中段血管,PD和PL在LAO位被缩短,在RAO位能伸展开;PD在LAO/cranial和AP位时能满意显影。
六、左心室造影
做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常常需要行左室造影,了解左心功能,判断心肌病变是否存在,为进一步评价预后,指导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左室造影常选用pigtail
5或6F造影导管,最常应用的X线体位是右前斜30°,操丛导管进左心室时,首先要注意导管尖端的尾圈方向朝前,导引导丝可留置在导管内加强导管的张力,导丝尖端向后退出导管尖端4-5cm。这样,导管的尖端软,导管的体部较硬,操丛较易,尖端可以通过打弯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室,此时导管的尖端常常挂在主动脉瓣上,由助手向前推送导引导丝,将猪尾巴导管的尾端打直,则尖端弹入左心室内,术者稍退一点导管,使管尖居于左心室中央,连接高压注射器进心进行造影。连接高压注射器时特别要注意排空气泡,要由技术员边缓慢推造影剂,手术台上边连接导管,并仔细检查核对,确定系统内无气泡后造影。造影剂一般用30-40ml,压力选用500-700个大气压,流速15-17ml/秒。怀疑有室间隔处病变可加做左前斜45°,造影后连续记录左心室与主动脉的连续压力曲线。应用压力曲线和左心室造影的资料,计算左心室功能的一些参数,包括EF,LVEDP,dP/dT等等。
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位可直接用各血管支的名称外,仔细区分可选用15段分法来描述。既
右冠状动脉分四段,
第1段为右冠状动脉的水平段;
第2段为垂直段;
第3段为后水平段;
第4段为分支以后,包括后降支、后侧支和房室结支;
第5段为左主干,
第6段为前降支的近段,从前降支的开口到分出第一间隔支;
第7段为前降支的中段,从第一间隔支到分出第二对角支;
第8段为前降支的远段,第二对角支分出以后;
第9段为第一对角支;
第10段为第二对角支;
第11段为回旋支近段;
第12段为钝缘支(OM);
第13段为回旋支的远段;
第14段为回旋支发出的后降支;
第15段为回旋支发出的后侧支。
病人的自身情况也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左主干病变>50%、左室功能异常,有2-3个阶段运动异常、EF<30%、心绞痛3-4级以及女性老年患者,均属并发症高发人群,冠状动脉造影时要格外注意。
后一篇:脑血管病十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