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研究结果提示,KCNQ1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的一个主要的2型糖尿病基因。
2型糖尿病是基因与营养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探索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并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是了解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基础,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理论基础。遗传和糖尿病研究领域权威杂志之一《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和《Diabetoligia》杂志最近先后报道了中科院上海生科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两项最新研究进展。
在黎怀星和林旭两位研究员指导下,博士研究生戚琦彬以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项目的3,210名汉族居民作为研究人群,从两方面对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基因进行了研究:
一是系统地分析了KCNQ1基因上的rs2074196,rs2237892,
rs2237895和rs22378973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表现型的关联关系。发现:1)rs2237892、rs2237895和rs22378973位点均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关系,其增加患病风险分别高达32.5%,
18.8%和35.8%;2)这些位点均与b-细胞功能受损相关联;3)由这些多态性位点的危险等位基因所组成的单倍型也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和b-细胞功能指数(HOMA-B)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图1)。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了KCNQ1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的一个主要的2型糖尿病基因。
二是通过计算遗传风险分数(genetic risk score,
GRS),对17个已知与2型糖尿病有关联的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互作用和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价值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发现:1)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叠加作用,即每增加一个危险等位基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将增加1.18倍(图2),而b-细胞功能指数却随之显著降低;2)GRS和体质指数(BMI)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作用,即只在超重或肥胖个体中GRS才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3)GRS能显著地改善传统临床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风险评估能力。这些遗传学研究的最新发现为今后在中国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早期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