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教育要关注患者需求

(2010-04-16 09:10:28)
标签:

保健

养生

糖尿病

患者

讲者

健康

分类: 一地鸡毛

糖尿病教育要关注患者需求

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很多,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但糖尿病患者教育工作是这些科普教育中其中开展得最好的。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患者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对此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已经达成了共识。糖尿病教育是“五驾马车”之一,其本身就可以看成治疗的一部分。

 

教育应与生活接轨

根据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投入程度,可分为两大类人群:第一类是特别认真的患者,很多人到处去听糖尿病大课堂,尽可能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这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得很多,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超过一些非专科的医生,他们的血糖控制得基本上很理想。第二类是对糖尿病根本不太在意的患者,不仅忽视该疾病的危害,而且不注意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糖尿病教育做得越好,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得越多,病情控制得往往越好,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更低。

总体来看,我国的糖尿病教育水平还不高,细致程度也不够。很多地方的患者教育仍在采用以医生为主导的模式来开展,更注重药物治疗、发病机制的宣讲,但对生活方式的指导涉及得较少。这方面国外做得更完善,他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考虑得很细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糖友的生活方式干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性建议。

 

如何让患者听得懂?

有的患者听糖尿病大课堂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脑子里灌输了很多内容,回到家里很多都记不起来,具体到用时又不知从何下手。这其实还是与患者教育的内容有关。医生讲课的内容更偏重糖尿病的一些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听众起码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缺乏医学背景的人来说,自己没学过医,一下子听那么多内容,往往很难接受。

如何让不具备医学背景的人能听得懂,这的确是糖尿病教育中需要讨论的话题。国内有研究显示,在健康教育的需求方面,糖尿病患者最渴望了解饮食调节、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方法及调整、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指导。因此,医务人员要从患者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我个人的经验是,第一,对患者的教育要通俗化;第二,尽量减少非常专业的医学术语;第三,多做一些形象的比喻;第四,要把日常生活与糖尿病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互动性。患者在听讲的过程中,有了问题随时可以提问,互动性越强,进行教育的效果越理想。

 

小链接:听大课堂的技巧

1.信任讲者:患者要想获得知识,就要充分地信任讲课者。如果患者刚开始并不完全信任讲课的医生,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听,这就很难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2.抓住要领:在课堂上,患者应尽可能抓住一些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内容。因为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是1个小时左右,老年患者很难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因此要有一些侧重点。比如一开始讲者的开场白可以不必记忆,但真正讲到能解决问题之处,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听,尽可能去记忆。

3.循序渐进:患者听完糖尿病大课堂,回去应逐条实践,不可操之过急。比如患者一天学到了10条内容,回到家就急着全部落实,这也是不现实的,反而不容易长久坚持。正确的做法是:一堂课力求真正掌握一两点内容。

4.积少成多:患者听课时,一次只学一点,学了以后就去用。这样逐一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积少成多,随着学习的进行,改善的意识和效果就会越好。

 

(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肾病中心主任李全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