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肩负重任的新一代降糖药

(2010-02-10 09:05:53)
标签:

保健

养生

降糖药

低血糖

母义明

中国

健康

分类: 博主文集

肩负重任的新一代降糖药

对于很多糖尿病病人来说,降糖达标与低血糖反应始终是一对难解的矛盾。以往的降糖药物因存在种种弊端,治疗效果常常无法令人满意,而即将问世的一些新型降糖药,会带给人们哪些希望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

 

一高一低,尚难规避

专家告诉记者,降糖达标和低血糖反应这一对矛盾始终伴随着糖尿病药物的发展过程。糖尿病治疗似乎走进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高血糖带来的危害,一方面是低血糖可能引发的风险。“虽然上世纪20年代就诞生了胰岛素,但如果胰岛素能把问题都解决的话,估计其他药物药物不会出现。外源注射的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还是有些差别的,如果想控制住高血糖,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的风险。”

“尽管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降糖达标和低血糖反应的这一矛盾,但要完全避免是做不到的,只能是越处理越好。”母义明主任指出,以往口服药的不足在于降糖的效果不平稳,比如要想控制住餐后高血糖,却很容易导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反应;要想避免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却无法控制住餐后血糖的高峰。尤其是对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小儿、危重病人等,低血糖对其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比如可造成心脏、大脑的负担加重。

 

新药引领技术革新

目前问世的一些新型口服降糖药,已越来越长效化。新推出的一些长效制剂,目的是为了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的模式,把血糖控制平稳,避免血糖出现大起大落,将血糖谱整体向下调整。比如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一些长效的缓释片、控释片。另外,像诺和龙这类的速效降糖药,就是希望降糖的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是针对餐后高血糖起作用,但不解决基础血糖高的问题。这一理念也是基于避免低血糖,把血糖控制平稳的目的。胰岛素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临床上既有长效无峰值胰岛素,可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也有速效胰岛素,其药物作用起效更快。

新一代的降糖药也是从糖尿病本身的病理基础出发,其研发的理念有三个:一是要延缓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速度;二是规避糖尿病治疗中的很多弊病,比如打胰岛素可导致肥胖,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越控制病人的体重越大,造成恶性循环;三是要避免低血糖的出现。因此,未来的降糖药,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升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等,可能带来未来5~10年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革新。

 

疗效更优,价格稍贵

据母义明主任介绍,这几类新药的作用机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体本身就可分泌这些激素,帮助控制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但糖尿病病人往往缺乏这几类激素,因此科学家希望通过外源性的补充来弥补病人的这一缺陷。目前这几类药物在国外已经使用了几年,很快也会在中国上市。可以说,这些新药的使用在国内还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但国外的经验已经较为成熟。

这些新药的优势很明显,既能减轻体重,又能降低血糖,但缺点是价格较为昂贵。“这也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服用一种药物每月就需花费上千元,中国的广大患者能否承受?”专家最后强调,所有的药物都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即上市伊始价格稍显昂贵,以后随着应用市场的扩大、生产工艺的改进,价格肯定会逐步降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