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介绍

(2009-12-07 13:11:47)
标签:

肝病

中华医学会

丙型肝炎

学分

庄辉

中国

健康

分类: 一地鸡毛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介绍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成立于1992年11月,首届主任委员为王宝恩教授,副主任委员张定凤、庄辉、田庚善、刘平。1997年10月换届选举,第二届主任委员由庄辉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张定凤、张玲霞、刘平教授。2002年10月第三届换届选举,主任委员由庄辉教授继续担任。2006年5月第四届换届选举,主任委员由贾继东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魏来、任红、陈成伟。

  肝脏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中毒性肝损害等,近年来,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肝移植的内科学问题等也成为肝病学的重要范畴之列,引起肝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肝病学的内容广泛,多学科交叉,涉及病毒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小儿科学、感染病学、寄生虫病学、诊断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及生物制品学等等。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于1993年创办了肝脏病杂志(季刊),1996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批准并定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季刊),2000年后改为双月刊,2003年改为月刊。

  肝病学分会成立以来,曾单独或与兄弟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如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1994年9月,黄山)、酒精性肝病及肝纤维化学术会议(1995年7月,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1996年武汉;2000年西安;2002年南京;2005年北京)、97国际肝病会议(1997年8月,北京)、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周(1997年10月,北京)、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治疗学术研讨会(2003年1月,广州)、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消化内镜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04年亚太消化系疾病周大会(2004年10月,北京)等,大大推动了我国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扩大了国际影响。

  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预防和诊治水平,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规范和指导我国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经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批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我国著名的感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4年3月26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丙型肝炎防治的指导性技术文件。该指南对加强中国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规范诊治和提高治疗水平,意义非凡。

  继《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之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又共同组织专家制订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上述两个指南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充分吸收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和亚太肝病共识的有关内容,并结合中国实际而制定的,倾注了全国各地的肝病和感染病专家们的心血,该两个指南的面世不但对规范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治疗有积极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奠定基础。

  为推广指南,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正确理解和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又组织实施了 “中国丙型肝炎指南万里行”继续教育项目,该项目对全国22个城市的近万名感染病和科、肝病的临床医生展开一系列丙型肝炎诊治方面的教育活动。2006年两个分会联合开展《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巡回继续教育活动,涉及全国25个省会城市约4000余名感染科、肝病科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为提高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水平将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在历届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培养了大批肝病领域的青年专家,并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中国肝病学者走向世界。

  目前肝病学分会已有5个学组,即肝纤维化学组、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肝癌学组、肝炎学组及重肝与人工肝学组。学组发展体现了多学科组合的优势,利于促进肝病学分会的发展。

  为扶植中青年肝病工作者,于1997年肝病分会学与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共同设立了“中青年科技奖”,先后已颁奖7次,大大推动了我国中青年肝病工作者的临床和科研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