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分辨老茶的仓味和霉味

(2018-05-08 20:05:20)
分类: 《茶事》《花事》

http://s1/mw690/001oij6gzy7kj5KxhJe30&690

 

(一)

 

上一批口粮号福鼎老白茶散茶在短短的几天内售罄,好多朋友因没有来得及下手而感到遗憾。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我黑着脸打了一次劫,弄来一批2010年的老白茶茶饼,我称之为老白茶口粮二号。

 

据原藏茶人介绍说,此款白茶饼选用品质较好的白牡丹压制而成,一直在他福建的库房里储藏,属品级较高的茶饼。

 

收到此款茶样(半饼)已有几天的时间,因五一假期出游加之有客自远方来,一直没有拆包品尝。前天送走客人后,我踏踏实实地坐下来,从密封的塑料袋子里拿出茶样,静静地细品。

 

当我将半个茶饼拿在手中的时候,可以用“大失所望”来形容我的心情。它的颜色偏重,缺少光泽,距我所期望的模样相差很远。虽说满心失望,茶总是要品的。于是,我静下心来,烧水、温器、泡茶。当我把开水冲进盖碗的那一刻,更深的失望向我袭来。灵敏的鼻子告诉我,这茶有仓味。

 

我一向喜欢老茶,但从不接受所谓的“仓味”。夏闲云茶庄出售的所有茶品,不论品级如何,都没有仓味。

 

(二)

 

老白茶也好、老普洱也好,我们经常能遇见有仓味或霉味的茶品。有些茶老板告诉顾客,老茶有仓味是正常的,甚至有茶客觉得老茶就应该有仓味,并美其名曰“陈味”,这真叫人惆怅。

 

简单地说,老茶的仓味是仓储环境偶尔不当而产生的,比如仓储环境短时间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等。这种仓味,来自茶叶的表面,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经过恰当的醒仓后,可以慢慢地褪去。这样的茶,在醒仓后可以还原到茶叶原有的品质,但必须在醒仓后再喝。

 

霉味,就是茶叶腐败霉变产生的味道。茶叶产生霉味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做旧茶,也就是用很短的时间将茶叶在高温、高湿、强通风的环境中催化成老茶的样子;一个是储藏过程中,由于环境恶劣、管理不善而导致茶叶发霉腐败。有些不守规矩的制茶人或藏茶人,将这样的茶转入正常的仓储环境进行去湿处理,使其成为退仓茶。退仓茶可以退去相当一部分霉味,汤色也还可以,但透明度差,且茶汤混浊、稀薄,香气不浓。这样的茶,喝后会伤害身体,必须丢弃。

 

仓味和霉味极其相似,除了味道轻重外,几乎无法用语言表述出它们的不同。那么,在喝一款老茶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分辨我们喝出的是仓味还是霉味?又该如何判断手中的茶是该醒仓还是该丢弃呢?

 

首先,有仓味的茶,茶汤澄清、甜润,口感醇厚,不会有叮舌锁喉之感;有霉味的茶,茶汤混浊,口感酸涩,喝罢令人口干舌燥,甚至有恶心之感。其次,有仓味的茶,茶底有韧性,纵使是茶叶沫,用手指捻,也不会捻成泥状;有霉味的茶,选一块茶叶碎片,用手指一捻就会成为泥状。再者,有仓味的茶,几道茶汤后,茶味越来越浓,仓味越来越淡,将茶汤放置一些时间,待茶汤完全冷却后再喝,其仓味会减轻或彻底消失;有霉味的茶,霉味始终重于茶味,当它的茶汤冷却后,它的缺点会暴露无余,霉味清晰,口感极差。

 

(三)

 

老白茶口粮二号有仓味,这令我在失望的同时倍感疑惑。想那藏茶人也是爱茶、守信之人,他陈藏的茶该不会疏于管理。如果不是遇到难事急需现金,他绝不会如此低价清仓。这时,我想起张总那里也有这款茶的茶样,便拨通他的电话,请他马上试茶,并与我分享试茶的结果。张总对茶也是一丝不苟之人,直接改为视频电话,我们一边聊天,他一边拆茶、泡茶、品茶。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张总试茶的结果是:这款茶茶汤清透,口感、味道和香韵也不错,没有丝毫仓味。干茶、茶汤、茶底都没有仓味。

 

同样一款茶的茶样,为什么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呢?

 

我和张总交换意,又和原藏茶人沟通后得出一个结论:张总得到的茶样是藏茶人拆开一件茶后,从一桶中随意掏出的一饼,而给我的茶样是他很久前试茶时拆开的,当时用了半饼,将这半饼装于塑料自封袋中。也就是说,张总得到的茶样是经过醒仓的,而我得到的茶样却没有。难怪,张总那饼茶的颜色和光泽都比我这里的半饼好。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茶叶的品质很重要,藏茶的环境也很重要。在选择老茶时,能够分辨何为仓味、何为霉味,更加重要!

 

(四)

 

明确了上面的问题后,我可以确定,这款“口粮二号”老白茶茶饼在醒仓后,品级确实可以达到原藏茶人所说的那样。

 

遇有物美价廉的好茶,我当然不会放过。此时,这款口粮号已经走在从福建武夷山到小城的路上。待收到这批货后,我会再次试茶。若试茶的结果确实如原藏茶人和张总所说的那样,我会在醒仓的同时,好好养茶,以飨亲爱的朋友们。

 

那个时候,大家就有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