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城》脞谈之十:苏文纨是里昂大学博士

(2019-09-17 09:41:15)
《围城》脞谈之十:苏文纨是里昂大学博士

苏文纨是里昂大学博士

少 海
  2019年4月13日,陆建德先生在清华大学做了主题为“重温《围城》”的学术讲演,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号发布了讲演稿,题为《〈围城〉要非常耐心地读,细细地品》。陆先生在讲演中说:“管理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的这些人在法国里昂建了一个学校,叫中法大学,国内名气大,其实教学上不正规。是不是合格的大学,还要打一个问号。苏文纨是中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的又是还没成气候的中国现代诗。难道有导师可以指导她这方面的论文吗?方鸿渐心里想,只有你自己可以指导自己。两个人对话,看起来是非常礼貌地进行,但是作者是在给苏文纨难看。”

  苏文纨是中法大学的博士?《围城》中可没这样写。

  《围城》第一章写到苏文纨:“这些同船的中国人里,只有苏小姐是中国旧相识,在里昂研究法国文学,做了一篇《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的论文,新授博士。”此处“里昂”是法国地名还是“里昂大学”的简写,没写清楚。显然,陆建德先生是把它解读为法国地名。的确,“《围城》要非常耐心地读,细细地品”,读到第二章,就有这样的文字:“那张是七月初的《沪报》,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铜版模糊,很像乩坛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张照的新闻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回国。”这里的“里昂大学”写得清楚明白。或许有人要说,这张《沪报》所载不可当真,因为苏文纨照片后面就是方鸿渐照片,新闻写上了“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荣授哲学博士”这样的不实之词。那么,有没有可能,苏家将“里昂的某大学”虚荣地写成“里昂大学”?回答这问题,还是要继续“细细地品”。接下来,小说中写道:“鸿渐恨不能把报纸一撕两半……像自己这段新闻才是登极加冕的恶俗,臭气熏得读者要按住鼻子。况且人家是真正的博士,自己算什么?”按方鸿渐的玩世不恭,倘若苏家弄虚作假,他是不会有“人家是真正的博士,自己算什么”这样的自卑、羞愧心理的。由此可证,第一章的“里昂”,应是“里昂大学”的省称,就如同将“剑桥大学”省作“剑桥”一样。

  误读容易产生误说。钱锺书当年不经意的一处简称,就被误解为小说中没出现的“中法大学”,进而有了苏文纨毕业学校不过硬、“作者是在给苏文纨难看”这样的误说。

(刊《今晚报》2019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