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乾隆内府藏文泥金写本《甘珠尔经》、滿文大藏經

(2011-01-31 17:56:59)
标签:

明體

北京

漨文大藏經

甘珠爾經

藏文

文化

分类: 波若密多
清 乾隆 內府藏文泥金寫本《甘珠爾經》

台北故宫博物院

http://s9/middle/4c00ab96t9b2183c33428&690

 

每葉縱28.4公分 橫75.7公分

乾隆皇帝事事效法其祖,選展的內府藏文泥金寫本《甘珠爾經》即為一例。

《甘珠爾》(bkav vgyur),按藏文字面的意思是佛所說的話,即佛陀釋迦牟尼教敕的譯本,或教法總集。全帙除尺寸較小外,其餘裝幀等形制與院藏康熙朝內府泥金寫本《龍藏經》相仿;貝葉夾裝,泥金書寫藏經在特製的磁青紙上,經葉居中,上下夾以實心木質經板,以橙色附絲帶經衣包裹後,置入白色哈達,再蓋上比經板尺寸略大的紅色木質朱漆護經板,包上棉布經衣,經捆經索捆紥結實後,包上厚質被袱,形成一函完整經匧。

乾隆內府藏文泥金寫本《甘珠爾經》內容,與康熙龍藏經相仿,經文書寫亦每葉八行,然字體較小,行格較密,書寫風格較為流暢,亦無仿貝葉之穿孔小圓,各函經文首葉以藏、漢、滿三種文體載記此函經典目錄,無卷數,與康熙朝內府泥金寫本龍藏經有所不同。

本帙總一百零八函,本院存藏Vi、Yi、Ja、Shu、Nya、Su、Te、Ca、De、Cha、Di、Tshi等十二函,含寶積、秘密、諸經、戒律、般若各部,其餘九十六函皆藏於北京故宮。

清 乾隆 滿文大藏經

每葉縱24.5公分,橫73公分

《清文繙譯全藏經》、《清文全藏經》、《滿文甘珠爾》等不同名稱,皆指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修,五十九年(1794)完成的《滿文大藏經》。

有清一代提倡藏傳佛教,視之為安撫蒙藏之民族策略。乾隆三十七年,有鑑於蒙、藏、漢三種文字的《大藏經》皆已刊行,獨闕滿文,遂於內務府譯經處開「清字經館」,以《漢文大藏經》為本,比對《蒙文大藏經》,繙譯編修成《滿文大藏經》。

《滿文大藏經》僅譯出漢文大藏經中的「經」與「律」,未收「論」,乾隆五十五年(1790)全藏譯畢,總一百零八函,四年後,雕印完竣,採雙面朱印,共刷印十二套,分藏各處。經查訪,乾隆朝初刊《滿文大藏經》僅存兩套,一套存於拉薩布達拉宮的三界殿(Sa-gsum lha-khang),一套則分藏兩岸故宮,本院藏三十二函,北京故宮藏七十六函。

《滿文大藏經》裝幀形制與康熙朝內府泥金寫本《龍藏經》及乾隆內府藏文泥金寫本《甘珠爾經》類似,同樣是經葉居中,由內而外,覆以經板、內經衣、哈達、護經板、外經衣、捆經索,以及被袱。上下經板裱該經相關諸佛尊的紙本彩繪造像。《滿文大藏經》內容以大、小乘經典居多,與《藏文大藏經》及《蒙文大藏經》,以密教經典為多有所不同。

http://s12/middle/4c00ab96t9b2184c784bb&690

清 乾隆 滿文大藏經

每葉縱24.5公分,橫73公分

《清文繙譯全藏經》、《清文全藏經》、《滿文甘珠爾》等不同名稱,皆指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修,五十九年(1794)完成的《滿文大藏經》。

有清一代提倡藏傳佛教,視之為安撫蒙藏之民族策略。乾隆三十七年,有鑑於蒙、藏、漢三種文字的《大藏經》皆已刊行,獨闕滿文,遂於內務府譯經處開「清字經館」,以《漢文大藏經》為本,比對《蒙文大藏經》,繙譯編修成《滿文大藏經》。

《滿文大藏經》僅譯出漢文大藏經中的「經」與「律」,未收「論」,乾隆五十五年(1790)全藏譯畢,總一百零八函,四年後,雕印完竣,採雙面朱印,共刷印十二套,分藏各處。經查訪,乾隆朝初刊《滿文大藏經》僅存兩套,一套存於拉薩布達拉宮的三界殿(Sa-gsum lha-khang),一套則分藏兩岸故宮,本院藏三十二函,北京故宮藏七十六函。

《滿文大藏經》裝幀形制與康熙朝內府泥金寫本《龍藏經》及乾隆內府藏文泥金寫本《甘珠爾經》類似,同樣是經葉居中,由內而外,覆以經板、內經衣、哈達、護經板、外經衣、捆經索,以及被袱。上下經板裱該經相關諸佛尊的紙本彩繪造像。《滿文大藏經》內容以大、小乘經典居多,與《藏文大藏經》及《蒙文大藏經》,以密教經典為多有所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