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知识 |
颜色不仅与人的视觉有关,而且可以影响人的惰绪和行为,甚至还可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我们把颜色对人们心理上的各种影响,称之为颜色的心理效应。
实验证明:在绿光的照明下,人的听觉感受性会提高;而在红光的照明下,则听觉感受性会下降;在橙黄色的灯光照射下,手的握力比平常要大,而在红光下,手的握力更大;在红光照明下观察物体大小比在蓝光照明下观察的要大些,等等。
根据色光波长的长短,色温也会相应低些或高些。在低色温光源照射之下,人有温暖的感觉,暖色调有黄、橙、红等色。反之,青、蓝、绿等色以短波占优势,为冷色调,使人有清凉或寒冷的感觉。
颜色还可以给人以轻、重、远、近的感觉,甚至可以影响人的味觉。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将同样的咖啡倒入形状相同,只是颜色不一样的杯子,然后请别人分别一一品尝。结果大部分人认为,黄色杯子的咖啡淡;绿色杯子的咖啡带酸味;红色杯子的咖啡味道香浓。国外有些研究者专门研究用什么颜色的光照射时,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的颜色显得最新鲜。例如,用红橙色光照明肉类使人有新鲜红润的感觉;若用蓝绿色光照明就会使人觉得肉已变质腐烂。
颜色的心理效应可以从颜色的三个特征来具体说明。当然,在这三个特征中,色调是主要的。另外,世界上各个民族由于受到长期环境、历史、文化条件的制约,对颜色也有不同的心理效应。
一、色调的心理效应
色调是颜色家族的名称,是我们辨认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术语。若我们横切一段彩虹,再把它弯成一个圆环,我们就能看到图6-20的色环。某种色彩的位置直接相对于其他色彩称为互补色(complementarycolor)。若把互补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它们就会呈现淡灰色。若互补色不是混合而是换个排列,视觉就会产生强烈对比,它们看上去要比实际的更强。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棕红色头发者穿鲜艳的天蓝色的毛衣,会增加红的强度。然而,密集的互补色小斑点在一定距离之外可以使视线模糊,呈现出一片淡灰色。这就是许多花呢和印花布在我们的手中时比较鲜艳,而在一定距离外就失去了光彩的原因。
(一)色调的冷暖感
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些联想作用,另外还根据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而使不同的色调产生不同的冷暖感。
红、橙、黄长期与太阳这样的热源相联系,而蓝、绿、紫则暗示着清凉的河水、宁静的草地、遮阴的树木和遥远的山坡。以科学的观点来看,光谱中红色确实偏暖而蓝色偏冷。红色的波长较长,属远感色(或远色)(dis-tant color),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故又称暖色(warm color)。蓝色和紫色波长较短,属近感色(或近色)(closed color),产生阴冷的感觉,故又称冷色(cool color)。在服饰中常能观察到这些现象,穿暖色调的服装的人体似乎进入最突出的位置,显得更大更重要,而穿冷色凋的服装的人体似乎使距离拉远,因此显得小而不重要。
处于红色和紫色中间的色彩是绿色,因此它通常作为光谱中冷暖色调的分界点。偏于黄色一侧的绿色,诸如苹果绿则比偏于蓝色的一侧的绿色要偏暖。然而,所有色彩可以认为都具有冷暖的性质。即使是蓝色,只有稍加点绿色,也要比略含紫色的蓝色偏暖。
一般说来,研究显示不同的个人对于特殊的颜色的反应,其特征具有显著的共同之处。暖色调(黄、橙和红)通常被认为是欢乐的、积极的、刺激的和兴奋的,而冷色调则暗示着宁静、冷淡、镇定和肃穆的。在判断或组合色彩时,了解色彩的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二)色调的情感
色调的表现力是明显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调和感情或情绪相联系。人们常常用颜色来表示某种心态。例如在英语中,“feeling blue”,blue是蓝色,又可解释为感觉悲哀;“in the pink”, pink是粉红色,又可解释为情况良好;“green with envy”, green是绿色,又可解释为受强烈感情影响的心态,如极为羡慕;“rosy disposition”, rosy是玫瑰色,又可解释为天性乐观的。每个人对于颜色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他们给色彩附加的意义通常取决于他们过去与色彩的联系和经验。然而,有些实验表明,人类对于色彩的反应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例如,佛罗里达大学教学医院儿科病房所做的一项实验,记录了九个月到五岁之间的幼儿首次接触穿白大褂的护士的反应,然后让护士再换上色彩更为柔和的上衣。幼儿对于浅色上衣的反应比对于白大褂的反应更为宁静、松弛和驯服。相同的研究表明,墙壁的颜色对于病人的精神状况有着明显的效果。
曾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题名为《色彩》的诗,诗中写道:
生命是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以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桢彩图。黑还要加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闻一多,1940)
诗中写出了色彩的象征意义。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对生活的美的追求,使本无生命的色彩带上了一定的社会性和强烈的感情因素。
(三)色调的环境心理效应
不同的工作环境,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暖色调或冷色调,这样会使工作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在餐馆中,为了让顾客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照明光采用黄、红的暖色调。毫不奇怪,生活在“热色”装饰的屋内,可使人们感觉到比实际温度暖和。俄国科学家证明:在红灯下工作的人的反应比其他人敏捷,不过他们完成任务的效率下降很快。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都认为红光可以改变人们大脑里正常的生物电,即使是红光短暂照射也能使人类皮肤内的生物电发生改变。另外,还有些很有趣的现象,如选花布,青少年比较喜欢跳跃而明朗的色彩,妇女比较喜欢鲜艳轻柔的颜色,农民喜欢大红大绿的颜色,特别是新春佳节更是如此,这是因为色彩变化与人们的情感是协调一致的。明快、暖和的色彩能调和冬日萧索的外界景象,使单调乏味的生活丰富起来,满足人们在有限条件下美的享受和愿望。又如,很多人感到粉红色明亮、温暖、幸福,这就是粉红色对人们的刺激而产生的抽象心理感受,但这还是从生活中抽象而来的,有着生活的依据。
由于色调对人们具有环境心理效应,因此,商业广告业也十分重视对色调搭配的研究。不少研究认为,商业广告的颜色要避免同时使用互补色。有实验证明,为了取得良好的观视效果,背景色和字体色的良好匹配的优劣等级如下:
黄色背景,黑字;白色背景,绿字;白色背景,红字;白色背景,青字;
青色背景,白字;白色背景,黑字;黑色背景,黄字;红色背景,白字;
绿色背景,白字;黑色背景,白字;黄色背景,红字;红色背景,绿字;
绿色背景,红字。